中國石油和化工聯合會名譽會長盛華仁29日在此間指出,在石化領域,大陸已成為臺灣石化産品最重要的市場;大陸也成為臺灣企業最大的石化産業投資地,眾多知名臺企在大陸投資並有良好回報。未來五年將是大陸石化工業由大轉強的關鍵時期,兩岸石化界應抓住機遇,展開全方位、多層次的交流與合作。
第七屆海峽兩岸石油化工科技經貿交流大會29日在臺北舉行,兩岸數百位石油化工行業代表共同探討兩岸石化合作前景。盛華仁在會上作上述表示。
盛華仁建議,在資源方面,兩岸石化界可以充分發揮各自優勢,積極適應國際油氣資源的新形勢,聯合起來到資源國勘探開髮油氣資源,並加強對臺灣海峽油氣資源的共同勘探和適時開發;在貿易方面,兩岸可以在國際原油採購等方面開展合作,實現共同投標、聯合採購,進一步擴大兩岸成品油和化工産品貿易合作,優化生産、行銷和物流網路,逐步建立起多層次、多管道、具有兩岸特色的長效合作機制;在技術方面,兩岸可以合作研究開發新技術、新材料,尤其在節能降耗、環境保護、品質升級、安全生産等領域開展研發合作,促進成果共用。
臺灣區石油和化學工業同業公會理事長陳武雄表示,在臺灣業者面臨石化原料短缺、廠地難覓,以致發展停滯,甚至逐漸萎縮的困境之際,兩岸石化産業分工、優勢互補,擴大交流合作,將是臺灣石化工業邁向蓬勃發展的重要期待。
海基會董事長江丙坤指出,兩岸兩會的協商提供的是平臺和橋梁,只有通過兩岸工業優勢互補,才能共創雙贏。
據了解,目前大陸已成為臺灣石化産品最大交易夥伴和出口市場,2009年臺灣石化産品對大陸出口近900萬噸,佔總出口量的40%,成為大陸第一大合成纖維、第二大通用合成樹脂和合纖原料、第六大合成橡膠進口來源地。
海峽兩岸石油化工科技經貿交流大會是兩岸石油行業兩年一度的盛會,曾在北京舉辦過5屆,在天津舉辦過1屆。本次是首次在臺灣舉辦,由臺灣區石油化學工業同業公會、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共同舉辦。(記者 任沁沁)
[ 責任編輯:孫金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