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兩岸  >   正文

兩岸學者:歷史不容扭曲、篡改和惡意顛倒

2010年10月25日 21:55 來源: 字號:       轉發 列印

  “也許傷痛可以輕輕放下,成見可以慢慢化解,但是歷史不容扭曲、篡改,更不容惡意顛倒。”臺灣元培科技大學教授孫若怡在25日舉行的“紀念臺灣光復65週年學術研討會”上如是説。

  當日,臺盟中央、全國臺聯、中國社科院和海峽兩岸關係研究中心在北京聯合舉辦“紀念臺灣光復65週年學術研討會”。來自海峽兩岸、港澳地區及海外的60余位專家學者與會。

  “臺灣之所以光復,靠的是大陸同胞的8年血戰,以及臺灣人民長達50年的抗爭。正因為兩岸共同擁有非常強烈的中華民族認同,在抗戰中體現出浩氣長存、威武不屈的民族精神,臺灣才能光榮復歸。”孫若怡説,然而李登輝、陳水扁執政20年,大力推行“皇民化史觀”,將“臺灣光復紀念日”篡改為“終戰紀念日”,惡意編造歷史教科書……讓很多臺灣人已無法正確認識歷史。

  “臺灣當然是中國人的臺灣。”這位長年致力於修訂臺灣高中歷史課綱的學者表示,清朝臺灣處於中央政權管轄之下、日據時期很多臺灣人潛返祖國大陸參加抗戰、兩岸現狀是因為戰爭造成分離而不是主權分裂等史實,都應該原原本本地讓兩岸尤其是島內民眾了解。

  “古人有雲‘欲亡其國,先亡其史’。李、扁二人的種種作為,就是想要在意識形態上切斷兩岸歷史聯結記憶,斷絕臺灣人民對祖國的認同。”臺灣中國統一聯盟文宣部部長戚嘉林説,“臺灣先賢夢寐以求‘祖國中興’‘雄飛世界’,滿懷愛國愛鄉的赤誠之心。喚醒和傳承這種國家民族認同,正是我們紀念臺灣光復的意義所在。”

  北京聯合大學臺灣研究院教授徐博東表示,1945年10月25日臺灣光復、中國重新收回臺灣,是有《中國對日宣戰佈告》《開羅宣言》《波茨坦公告》《日本投降條款》等一系列法理依據的。

  “在這一鐵的事實面前,任何妄圖把臺灣從中國分裂出去的謬論,都不堪一擊。”徐博東説,歷史昭示我們,兩岸同胞是患難與共的命運共同體。紀念臺灣光復的同時,更應認真思考我們所肩負的歷史使命:如何攜起手來,大力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促進祖國完全統一。(記者 趙博)

瀏覽更多臺灣新聞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