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兩岸  >   正文

潘天壽聽風閣詩亭“嫁”西湖 兩岸將共話大師詩學遺風

2009年12月09日 08:52 來源: 字號:       轉發 列印

  中新網杭州12月8日電 (見習記者 趙曄嬌) 12月12日,“潘天壽聽天閣詩亭”將正式在杭州西湖九曜山南落成,詩亭以古漢字“壽”為平面構成,亭中鐫刻了潘天壽《聽天閣詩存》的詩作。屆時,近百位海峽兩岸的學者也將一同研討“潘天壽與傳統詩學”,以紀念潘天壽為兩岸文化傳承所作的貢獻。

  西湖群山映襯大師遺作

  潘天壽是中國現代著名國畫大師、美術教育家,曾任教于中國美術學院,杭州是他的第二故鄉。除了書畫印享有盛譽外,潘天壽的詩詞也是獨成一家,嶙峭橫肆,高古奇崛。近代藝術大師、杭州西泠印社首任社長吳昌碩曾盛讚他“天經地怪見落筆,街談巷語總是詩。”

  記者在西湖景區九曜山拾階而上,迎面是一面陡峭的山崖石壁,詩亭就座落在石壁之下。詩亭以古漢字“壽”為平面構成,分上下二層,高9米,長40米,為敞開式的文化景觀建築。走進詩亭,曲徑幽通,兩側鐫刻著《聽天閣詩存》的詩作,供人吟誦。

  “潘老先生的墓就在九曜山上,這裡是他生前情感之所繫。石壁的氣勢和潘老先生的氣勢一樣,粗豪、奔放、雄闊。在山崖和詩亭中間,還有一處一米高的花圃,裏面種植了蒼勁的松樹。山崖、詩亭、松樹,真正做到了天人合一,傳承了大師的藝術理念和風格。”潘天壽基金會執行副會長胡劍芬表示。

  浙臺藝術一脈相傳

  “潘天壽畢業致力於中華美術事業。60年前,潘天壽的70多位弟子赴臺,在兩岸隔絕的狀態下延續了中國畫的教育傳統,使水墨文化在寶島得以傳承。”中國美術學院黨委副書記胡鐘華告訴記者,“潘天壽有一句名言,他認為,中國畫與西洋畫宛如兩座並峙的大山,各有高峰。西洋畫巍然屹立在世界藝術之林,那中國畫這座高峰該如何來扛,他選擇了教育,並創立了中國現代高等藝術教育中的中國畫教育體系。”

  這70多位弟子中不乏李霖燦、席得進等人,他們不僅揚名于臺灣畫界,更是在臺灣仿傚中國美術學院的前身國立藝術專科學校的模式,成立了國立臺灣藝專,使得浙臺美術一脈相傳。

  “儘管沒有親臨臺灣,但在上個世紀90年代,潘天壽的畫曾到臺灣展出。國民黨元老陳立夫坐著輪椅都要去看畫展。”胡鐘華告訴記者,兩岸文化交流在先人的鋪墊下,漸入佳境。在中國美院,就有一大批來自臺灣的學生,他們與大陸學生一起,潛心研究傳統文化。

  兩岸交流頻頻

  本次活動是國臺辦2009年兩岸重點交流項目。參加“2009海峽兩岸潘天壽與傳統詩學”研討會的教育、藝術、文化界學者近百人,他們已經撰寫學術論文約30萬字,並重新出版《潘天壽詩存注》。

  此外,“潘天壽與傳統詩學”海峽兩岸書法展也將同期舉行,共有60多件兩岸書法係學生書寫的潘天壽詩詞詩作展出。

  記者了解到,20世紀中國書壇最令人矚目的事件,就是書法篆刻作為獨立的專業進入高等美術院校,開創了書法教育新紀元。該事件的倡導者正是潘天壽。

點擊更多新聞進入新聞中心 兩岸新聞 港澳僑新聞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