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兩岸  >   正文

福建三明:全面推進對臺交流合作

2009年11月20日 13:32 來源: 字號:       轉發 列印

  三明是我國最綠的地區之一,也是海峽西岸經濟區連接沿海、輻射內陸、聯動周邊的重要區域。近年來,三明發揮優勢,開放活市,不斷創新對臺工作思路,全面推進明臺經貿、旅遊、科技、教育、文化、體育等各領域的交流。

  加速構築産業經貿兩大合作平臺

  5月17日,在海峽論壇上,中共中央臺辦、國務院臺辦主任王毅宣佈,清流臺灣農民創業園升格為國家級臺灣農民創業園。

  數十年前,考古學家在清流沙蕪狐狸洞發現古人類化石,命名為“清流人”,這與臺灣最早的“左鎮人”同屬舊石器時期南部地區的晚期智人。也許正是因為“同根”的情緣,早在上世紀80年代,臺胞和清流民間就開始了農業技術交流。到上世紀90年代初,臺商劉定豐在此創辦了第一家臺商企業——青龍果蔬公司。之後,樺信茶果、冷泉養殖、大豐山旅遊等10多家臺資企業相繼落戶。

  2005年6月,海峽兩岸(三明)現代林業合作實驗區獲批設立。4年來,三明市圍繞兩岸林業交流合作,加快構築産業合作和經貿合作兩大平臺。

  産業合作:海峽兩岸(三明)現代林業合作實驗區和林産品加工、生物醫藥、森林食品、生物多樣性保育、生態休閒觀光、林業科技開發等六個合作功能區和清流臺灣農民創業園(即“六區一園”),成為海峽兩岸産業合作、技術交流的重要載體。

  經貿合作:從2005年起,每年舉辦海峽兩岸(三明)林業博覽會。2007年,第三屆林博會升格為國家級專業會展。林博會已從原先單一的林業專業盛會,逐步轉變為多産業多領域交流合作展會,充分發揮“以林為橋,溝通兩岸”的角色作用,吸引了國內外眾多企業踴躍參展。

  林博會舉辦以來,三明接待來訪的臺灣各界人士1.43萬人次,與臺灣10多家社團機構建立協作關係。全市累計批辦臺資企業260多家,投資總額41978萬美元,投資領域涉及機械、電子、紡織、林業、農業、化工、建材等10多個行業。引進臺灣新品種、新技術184個,推廣面積14.2萬畝,引進數額是實驗區設立前全市歷年累計總和的3倍。這個展會已成為全國林業對臺交流合作的示範窗口,同時也是兩岸經貿交流合作的重要平臺。

  逐步建成承接産業轉移重要基地

  國務院支援海西建設的《意見》和福建省《實施意見》出臺後,三明市以大田、永安、明溪、三元、梅列、沙縣、將樂等為重點,採取一區多園的方式,規劃了總面積達130平方公里的臺商投資區,其中50平方公里的核心區已全面規劃建設。投資區重點引進裝備製造、化工、機電、農業機械、生物醫藥、林竹加工等企業,逐步建成海西承接臺灣産業轉移的重要基地。這一重大平臺建設,將為開發建設大型工業項目,承接産業轉移提供重要的發展平臺,推動兩岸交流合作向更寬領域、更大規模、更高層次發展。 

  三明市委書記黃琪玉説,站在海峽西岸經濟區建設新起點上,三明市圍繞建設海峽兩岸交流合作重要平臺、海峽西岸經濟區重要綜合樞紐、海峽西岸經濟區重要製造業基地、海峽西岸經濟區重要生態和文化旅遊勝地的發展定位,全面實施“工業強市、生態立市、科教興市、開放活市”的發展戰略,加快落實“強化主軸、壯大兩翼、‘塊狀’推進、連片發展”的區域發展思路和“突出工業、提升工業,加強農業、做特農業,培育三産、搞活三産”的産業發展思路。

  三明市還將依託紮實的産業基礎和豐富的礦産資源,加快建設海峽西岸金屬材料及深加工、機械及載重汽車製造、林産品深加工、生物醫藥及生物産業、礦産品深加工、精細化工等六大産業基地;依託海西重要綜合交通樞紐和三明“無水港”建設,加快規劃建設24平方公里的海峽西岸三明現代物流産業開發區;依託中心城市快速通道建設和重點片區開發,把三明中心城市建設成為海西中部最具活力、最佳生態、最宜人居的中心城市。(沈世紀)

點擊更多新聞進入新聞中心 兩岸新聞 港澳僑新聞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