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臺北6月16日電(記者 張勇)他們是兩岸教育交流的受益者,他們為兩岸交流注入了青春的活力,他們讓臺灣同齡人原先對大陸的刻板印象變成了一張張活生生的笑臉。他們是臺北一群快樂的大陸交換生。
在淡江大學校園外,記者和如約而至的這些大陸交換學生進行了一次愉快的暢談。這8位外表和臺灣大學生毫無二致的年輕人來自復旦大學和吉林大學,本學期作為交換生到淡江大學就讀。將近半年的臺北生活讓他們的口音或多或少帶了些軟綿綿的“臺灣味”。
殷羅南來自復旦大學廣告專業,目前交換到淡江大學大眾傳播所就讀。一個學期下來,她交了許多朋友,也走了不少地方。“這裡的一個老師説,讀萬卷書不如走萬里路!”她頑皮一笑。當然,這些大陸學生的功課也毫不含糊,考試成績基本都在各自班上名列前茅。
雖然遠離熟悉的母校和家鄉,但這些年輕人的臉上絲毫看不出思鄉的惆悵。“這裡的人們都很熱情,臺灣給我們的感覺也很親切。我還嫌一個學期太短呢!”來自吉林大學的碩士研究生李默説。
兩岸高校間互換學生的歷史尚不長,這使得大陸學生在臺灣校園裏仍是引人注目的一群。
李默説,這裡的老師和同學對我們都很友好。在課堂上、學術交流活動中,臺灣老師和同學也總是希望多了解一些大陸生的感受和想法,“這讓我們想偷懶或沉悶一點都不行,因為老師要是提問的話首先就會盯上我們了!”
主修行政管理的李默來到淡江大學以後就讀公共行政專業,臺灣特殊的政治文化讓她原有的專業視野拓寬了不少。“如果説原來我習慣從一個角度看問題,那麼來臺灣以後我開始嘗試從多種不同角度分析問題了。回本校以後,我的碩士論文很可能也會與臺灣有關。”李默説。
唐卓來自吉林大學廣播電視藝術系。談及這段交換生的經歷,她認為,最大的收穫之一在於:讓臺灣同學對大陸的印象更加真實客觀。“另一方面,通過走進臺灣的校園和社會,我們對這裡的了解和認識也更加全面和真實了”。
談到初來時大部分臺灣同學對大陸了解的貧乏,唐卓和夥伴們仍相顧莞爾。他們還記得那時臺灣同學提出的一個個“小兒科”問題:大陸也有諾基亞手機嗎?你們學校的大樓裏有電梯嗎?你們那裏的商店是不是很少?籍貫海南的汪潤還曾為臺灣同學居然不知道海南而哭笑不得。
“這説明兩岸青年人的相互交流還很不夠,而我們很高興能改善臺灣年輕人對於大陸的了解和看法。”唐卓説,“雖然從我們身上得到的印象未必完整,但因為我們的到來,臺灣同學對大陸和兩岸問題的興趣濃了不少。即使有不同立場和意見,我們也能相互尊重,平等交流。”
通過這些來自海峽彼岸的快樂使者,臺灣青年人對於大陸也多了幾分親切和嚮往。李默和殷羅南開心地告訴記者,不少臺灣同學因為和她們成為朋友,打算到大陸交流或旅遊,“我們會在大陸好好招待他們的”。
隨著暑假將至,大陸交換生這段難得的求學經歷也行將結束。言語間,他們流露出對寶島的幾分留戀。“回去以後,我肯定會懷念臺北的‘7-ELEVEN’便利店。對了,還有西門町!”李默和殷羅南異口同聲地説。
[ 責任編輯:吳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