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兩岸  >   正文

通訊:金融危機促上海臺商以“變”應變

2008年12月03日 09:16 來源: 字號:       轉發 列印

  中新社上海十二月二日電 題:金融危機促上海臺商以“變”應變

       中新社記者 許曉青

  年終歲尾,臺商吳博傑正忙於為公司研發的全球首款“免電源外置光碟機刻錄機”拓展大陸市場。他所在的美力安存儲科技公司,業務跨足臺灣與長江三角洲兩地,市場行銷的通路在上海,工廠則生根在南京。

  金融海嘯來襲,吳博傑與其他一些臺商相似更側重開拓大陸內銷市場。他坦言,臺灣IT産業發佈的流行趨勢,現在不到半年就能在大陸風行,可以預估輕巧實惠型的移動電腦設備在大陸不愁沒市場。

  “全球經濟不景氣,轉型一定要趕緊”,這是二00八年末滬上臺灣人士聚會時常被提及的一句話。對此,清華大學臺灣研究所副所長殷存毅日前在上海為臺商指點迷津。他提出,臺商的出路之一是盡可能開拓大陸內銷市場。

  與殷存毅一同出席“臺商投資與長三角”研討會的兩岸學者還分析:大陸臺商的轉型問題正日趨急迫,金融危機促使那些以出口導向為主的臺商,不得不考慮加快轉型步伐。

  其實,上海及周邊地區的數十萬台商早在一兩年前就已嘗試轉型,有的在金融危機到來前已嘗到甜頭。臺商轉型一度被稱為“西進”、“北上”,目的地涉及大陸中西部地區等。最初促使臺商考慮轉型的因素有原物料成本上升、大陸産業結構調整等。

  在上海浦東紮根十八年之久的臺商李廣仁是提早轉型的代表人物。李廣仁的施邁爾精密陶瓷公司,不僅遷址江蘇東臺興建新材料科技工廠,還促成位於浦東的原生産基地轉型。李廣仁説,自己每週二至五在東臺上班,週末回上海休息,感覺很順暢。

  樂當“新上海人”的臺商李怡憲也有自己的轉型“秘訣”,從事食品加工業著稱的他,如今有一張新名片,資訊技術、諮詢服務等是他兼顧的新業務。

  還有一些由臺灣年輕人在上海創辦的西餅店、法式餐廳等小企業,則適時調整定位,借助網際網路、短信等行銷新載體,融入大陸市場。

  此間分析人士認為,二00八年的金融“寒冬”,更堅定了上海臺商以“變”應變的決心。

  上海臺商協會會長李茂盛坦言,據其所知,目前臺商面臨的困難之一就是企業轉型和升級亟待輔導,他期待大陸官員、專家為臺商多多指路。

  據了解,中共上海市委常委會今秋已聽取了《關於進一步推進滬臺經貿合作的若干意見(送審稿)》彙報,加強滬臺兩地高新技術産業、金融服務業、現代農業等方面的合作,吸引臺資企業總部落戶上海等,均在研議之列。上海市臺辦主任楊建榮也證實,為支援臺資企業轉型,尤其是幫助中小企業,上海相關部門還將出臺一系列政策和措施。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