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兩岸  >   正文

兩岸交流20年:從王傑到周傑倫 魯迅們終“解禁”

2007年11月13日 09:46 來源: 字號:       轉發 列印

  無法歸根的逝者 

  國際先驅導報特約撰稿陳小爐發自北京 然而,並不是所有的人,都如同姜思章和周純娟一樣幸運。

  1962年1月24日,著名詩人、書法家于右任在臺灣作歌:“葬我于高山上兮,望我大陸。大陸不可見兮,只有痛哭。”其鄉思之苦,溢於言表。老人1964年仙逝,沒能等到1987年。

  1987年,著名文學家梁實秋在臺北病逝。曾移居美國並取得長期居留證的梁實秋,始終沒有加入美國籍。他晚年回到臺北,寫了不少懷念故鄉的散文,寄託自己對大陸的眷戀。他離開這個世界的日子,是1987年的11月3日——臺灣入出境管理部門開始正式辦理臺胞赴大陸探親登記後的第二天。

  1990年8月30日,著名歷史學家錢穆在臺北病逝。當時,由於臺灣當局的限制,錢穆先生在大陸的家屬無法赴臺奔喪。而早在1986年,錢老就曾在《聯合月刊》上發表題為《丙寅新春看時局》的文章。他説,就中華民族文化前途之大原則大理想而論,則大陸與臺灣終必統一,更應是——和平統一。今天,錢老的著作已經在大陸出版,成為兩岸歷史領域研究的寶貴財富。

  另一位為大陸民眾所熟知的,是陳立夫先生。

  1988年,這位國民黨元老聯合32名黨內中評委提出了有關促進中國和平統一的提案,其中明確表示:“中國之統一為海峽兩岸及海外全體同胞之共同願望,故僅為時間問題”。1989年5月28日,陳立夫在祝壽茶會上祝願説:“希望大家都能回到大陸……到那時,你們再替我過生日。”但遺憾的是,陳立夫最終沒能成行。他無奈地對媒體説:“是‘三不政策’讓我回不去。”

  2001年2月,陳立夫在臺中逝世,享年101歲。而他在逝世的前一年,還曾與梁肅戎聯署提交“國共第三次合作,共議和平統一案”,其中第一條具體建議,就是後來由連戰于2005年實現的率團訪問大陸。

  從王傑到周傑倫

  沒有1987年的兩岸開放,我們不會聽到下面的名字:齊秦、費翔、瓊瑤、三毛、古龍、柏楊、李敖、朱德庸、幾米……

  國際先驅導報特約撰稿陳小爐發自北京 2007年末,臺灣娛樂圈最炙手可熱的人物——周傑倫(人稱“周董”)的賀歲電影《灌籃》,已開始在大陸地區進行宣傳。在這樣一個年代裏,周董可以上午出現在臺北101,下午出現在香港銅鑼灣,第二天又出現在北京東方新天地。如果忙不過來,他還可以通過視頻連線,與大陸的“粉絲”們交流。

  相比之下,周董的臺灣歌壇前輩在20年前所經歷和感受的,卻是另一番狀況。

  臺灣音樂時興大陸

  1987年,一位叫王傑的臺灣青年歌手,被著名音樂製作人李壽全發掘,推出首張專輯《一場遊戲一場夢》。同年,潘美辰獲首屆臺灣青年創作歌謠比賽創作組優勝獎。也在那一年,已經出道的齊秦,接連推出了《冬雨》和《狼Ⅱ》兩張專輯。

  而同樣在1987年前後,大陸的年輕人開始了解到臺灣的流行音樂。那年筆者即將上初中,居住的那個山區小縣城裏已經開了幾家“磁帶店”。由於粵語歌還沒有時興,販售的幾乎全是臺灣流行音樂。感覺是一夜之間,小城裏的年輕人開始在大街小巷哼唱起了《跟著感覺走》。會唱兩句王傑、童安格、齊秦以至後來最風行的“小虎隊”的歌,成了時尚的通行證;如今看來印刷得很劣質的臺灣明星海報,當時迅速貼滿了多少少男少女臥室的墻頭……

  回過頭看,1987年剛剛出道的王傑,當時大概想不到自己沒幾年就火透了大陸,潘美辰也不會想到“給我一個小小的家”,會在大陸許多人的記憶裏歌咏那麼多年。想不到的還有很多:蘇芮、蔡琴、趙傳、齊秦、王傑、童安格們,大概都想不到20年之後,已經淡出舞臺中央的他們帶著那些老歌來到大陸,在那一場又一場懷舊版的演唱會上,多少已是中年的大陸歌迷流著熱淚與他們高歌;如果在20年前,兩岸的人們大概也想不到20年後,大陸的“超女”會熱到臺灣,臺北音像店的貨架上,擺著李宇春、張靚穎的最新CD……

  1987年,還有一位臺灣歌手不能不提,他就是費翔。在那年中央電視臺的春節聯歡晚會上,這位高大英俊的臺灣小夥子又跳又扭地唱了一首《冬天裏的一把火》。這對於費翔來説,無疑是個驚人之舉,他因此成了首位回到祖國大陸、並上了央視“春晚”的臺灣歌手。兩年後的1989年,費翔在大陸的12個城市舉辦了63場演唱會,場場爆滿,據説這一紀錄至今無人能破。

  雖然在擁有10億人口的祖國大陸一夕成名,但在當時臺灣的政治氛圍下,費翔此舉卻曾被視為嚴重的“叛逃”。而據説之前,中央電視臺曾邀請費玉清前往北京演唱《一剪梅》,當時費玉清以“政策未開放”的理由婉拒。

  兩岸影人開始攜手

  1987年前後在大陸熱起來的,遠遠不止臺灣的音樂。

  那年9月,臺灣製片商公會要求當局重新考慮修正或廢止關於不準大陸影片進口的舊法令。不到一年,由大陸著名導演謝晉執導、臺灣影星林青霞主演的電影《最後的貴族》于1988年7月開拍。這是近40年來,大陸與臺灣電影同行銀幕上的首次合作。

  20年後的今天,兩岸合拍影片已成為一種習慣性的業態。以兩岸分合為大背景的《雲水謠》,還在今年10月27日一舉奪得金雞獎中的最佳影片等三項大獎,並將代表中國內地競逐奧斯卡最佳外語片提名。這部影片的亮相,同樣與20年前兩岸開放的大幕拉開息息相關。那年,影片的女主角徐若瑄和李冰冰都還在上小學,一個12歲,一個11歲。

  而1990年12月10日,由湖南電視臺協助臺灣怡人傳播公司拍攝的、根據臺灣作家瓊瑤同名小説改編的電視連續劇《六個夢》的前三部《婉君》、《啞妻》、《三朵花》,開始陸續與大陸觀眾見面。瓊瑤阿姨的“催淚彈”自此以電視劇形式風靡大陸,隨之而來的《庭院深深》、《梅花三弄》以及《還珠格格》系列,更是掀起一波波瓊瑤熱。甚至在近20年後的今年夏天,《又見一簾幽夢》還再度喚醒瓊瑤迷的記憶。

  魯迅們終於“解禁”

  還是1987年。臺灣省編譯館表示將“有限度”地將20世紀30年代以來的大陸作家作品,納入中小學文史地教材,“讓這一代的青年更了解近代大陸的變化”。

  很快,1989年10月,由臺灣風雲時代出版公司印刷發行的《魯迅全集》上市。在臺灣,閱讀魯迅作品曾經是可以被作為“政治犯”、“良心犯”判刑的。魯迅、巴金、冰心、茅盾的書籍,當年只在一些大學邊上的地攤上悄悄販售,如今魯迅們終於“解禁”,堂而皇之地上了書架。

  而與此同時,在大陸的年輕人圈子裏,三毛、古龍、瓊瑤的小説和余光中、席慕蓉的詩集開始流傳,甚至還在20世紀90年代末掀起一股臺灣作家作品出版熱。其後就更有了“柏楊熱”、“李敖熱”,還有白先勇、龍應臺、李昂,再後來是痞子蔡、劉墉、蔡智忠、朱德庸、幾米……

  大陸臺商:被捆綁的傳奇

  國際先驅導報特約撰稿陳小爐發自北京 在兩岸開放交流的1987年,如今赫赫有名的王永慶、郭臺銘、張榮發、許文龍等大臺商,實際上都已經功成名就。所以,1987年並非他們發家的開始。甚至連在大陸的第一家臺資企業“三德興”,也不是在1987年創辦的——它早在1983年就落戶廈門。

  但1987年的兩岸開放交流,對於王永慶們來説,卻有著特殊的意義。

  臺灣經濟於上世紀70年代起飛,80年代創造出“亞洲四小龍”奇跡。但1987年臺灣股市遭遇股災之後,尤其是到了90年代,臺灣經濟遭遇結構性的發展瓶頸,傳統産業首先受到衝擊,其後又由於自身市場格局在經濟全球化和區域經濟一體化趨勢下不可避免的弱點,整體産業都面臨困境。

  覆巢之下,焉有完卵。

  就在這樣一個時候,以王永慶為代表的臺商在大陸找到了著力點,讓他們的事業獲得了可持續發展的動力。20年間,當臺灣經濟“四小龍奇跡”光環漸漸褪去,大陸臺商寫就了臺灣經濟新的傳奇。如今,臺商的腳步已履及大陸東部沿海至內陸省份,從海南到東北,西藏、新疆、內蒙也不乏他們拓展事業版圖的努力成果。

  但20年來,經歷了李登輝的“戒急用忍”和陳水扁的“積極管理、有效開放”,兩岸經貿合作鬆綁的訴求始終未能實現;20年過去了,為臺灣經濟作出重要且關鍵貢獻的臺商們,註定要被臺灣當局的意識形態桎梏所束縛,成為“被捆綁的傳奇”。

相關閱讀:

[ 責任編輯:周選彬 ]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