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4月1日電 (金融頻道 于戀洋)昨日,國務院正式發佈《存款保險條例》並將於5月1日正式實施。《存款保險條例》不僅明確規定50萬最高償付限額為99.63%存款人全額保護,而且較徵求意見稿增設7日償付時限以進一步保護存款人利益。專家表示,存款保險制度真正落地,保障中國利率市場化改革下一步繼續向前推進。
“存款保險,是指存款銀行交納保費形成存款保險基金,當個別存款銀行經營出現問題時,使用存款保險基金依照規定對存款人進行及時償付。”央行曾就存款保險制度做出解釋,存款保險制度是保護存款人利益的重要制度安排,是金融安全網的基本組成要素。市場經濟條件下,吸收存款的銀行等金融機構自主經營、自負盈虧。
《存款保險條例》較徵求意見稿升級 設7日償付時限
國務院正式發佈的《存款保險條例》和此前徵求意見稿相比,可以發現在條款中存在兩項較明顯變動:
一、存款保險基金需在7個工作日內足額償付存款人存款。徵求意見稿第十九條中“存款保險基金管理機構應當依照本條例的規定及時、足額償付存款。”條款變更為“存款保險基金管理機構應當依照本條例的規定,在前款規定情形發生之日起7個工作日內足額償付存款。”在存款保險基金償付存款人的時間上做出明確限定。
二、保險基金管理機構的工作人員濫用職權、玩忽職守或追究刑事責任。徵求意見稿第二十條中“濫用職權、玩忽職守的其他行為依法給予處分”和“存款保險基金管理機構的工作人員貪污受賄、洩露國家秘密或者所知悉的商業秘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尚不構成犯罪的,依法給予處分。”兩項和併為“存款保險基金管理機構的工作人員濫用職權、玩忽職守、洩露國家秘密或者所知悉的商業秘密的,依法給予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其中將“濫用職權、玩忽職守給予處分”上升至“構成犯罪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從這兩項變動來看,《存款保險條例》正式文件相較《意見徵求稿》在存款人利益維護和工作人員管理上均做出更高要求。在隨後的答記者問中,國務院法制辦、中國人民銀行負責人表示,金融機構同業存款、投保機構高級管理人員在本機構的存款,不在被保險範圍之內;外國銀行在中國的不具有法人資格的分支機構以及中資銀行海外分支機構的存款原則上也不納入存款保險。
存款保險設50萬最高償付限額 為99.63%存款人全額保護
國務院法制辦、中國人民銀行負責人表示,最高償付限額一般為每人平均國內生産總值(GDP)的2至5倍。條例規定的50萬元的最高償付限額,是中國人民銀行會同有關方面根據我國的存款規模、結構等因素,並考慮我國居民儲蓄意願較強、儲蓄存款承擔一定社會保障功能的實際情況,經反覆測算後提出的,這一數字約為2013年我國每人平均GDP的12倍,高於世界多數國家的保障水準,能夠為99.63%的存款人提供全額保護。
此前,北京師範大學金融研究中心主任鐘偉曾向中新網金融頻道解釋,銀行吸收公共存款關聯範圍更廣,從《存款保險條例》中可以看出存款保險就是公共利益的金融安全網。最高償付額為50萬是指單一賬戶,居民可以多頭開戶。如果家庭中有三口人,每個人又都可以在工、農、中、建等多家銀行開戶,所以單個戶頭50萬肯定是足夠覆蓋。像歐美這種制度的保額是每人平均GDP的5倍左右,以中國目前每人平均GDP計算,50萬的保額相當於10幾倍的每人平均GDP,已經足夠高。
“存款保險的保費由投保的銀行業金融機構交納,存款人不需要交納。”中央財經大學中國銀行業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表示,“存款保險制度出臺對於儲戶個人是沒有影響的。存款保險制度對個人收益沒有影響。未來隨著銀行業的競爭更加充分,對個人而言,存款的風險會變得更小。”
加強小銀行競爭力 加快利率市場化等金融改革
中國人民銀行相關負責人在《徵求意見稿》中曾表示,實施存款保險制度的一大積極意義正是“對小銀行的發展創造了非常好的條件”,過去小銀行在與大銀行的競爭中始終處於劣勢,有了保險制度,增加小銀行信用和競爭能力,使小銀行的存款和大銀行的一樣安全。“一方面可以大大增強中小銀行的信用和競爭力,另一方面,可以為中小銀行創造一個穩健經營的市場環境。”
“當前推出存款保險制度,主要是為中國進一步深化金融改革形成一個制度保障。”郭田勇表示,有了存款保險制度後,能保障中國利率市場化改革下一步繼續向前推進,也有利於民營銀行和中小銀行的發展。
鐘偉解釋,對於企業,以後會更關注銀行評級,就會選“好銀行”(資本充足,風險低、資本品質好、服務好的銀行),以前是存款不考慮銀行風險,而未來就要考慮這些,選擇“好銀行”。錢更多會流向“好銀行”,而“好銀行”並不一定是大銀行。至於“差”銀行可能為吸收存款,支付的利息就會高一些。
上海交大上海高級金融學院教授朱寧認為存款保險制度真正落地,將有助於加快市場利率化改革,該制度的缺失已拖延了其他改革開展。利率市場化後,銀行生存環境將迎來真正的變革。銀行貸款行為將更加市場化,隨著存貸利差收緊,中間業務會增長。此外由於融資成本會增高,貸款會競爭加劇,銀行風險管理能力也會提升。(中新網金融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