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北京晨報報道,昨天是我國第二個“防災減災日”。北京市地震局監測預報中心主任邢成起就“地震預測”相關問題接受了本報記者的專訪,並從專家的角度指出“地震不可測”和“近期無震”不矛盾。
地震類型不同
前兆也各異
對於地震相關部門時常發出的“地震不可測”和“近期無震”的兩種言論矛盾,邢成起説,從全世界的範圍來看,地震的深層成因及發生規律還是未解的難題,目前的研究大部分還停留在對地表的研究階段,限于科技水準對地下深層研究尚淺,世界上的鑽井最深可達地下11公里,而地震最深的可達700多公里。
他指出,我國曾成功預測過海城地震,是因為當時地震的前兆非常明顯,大地震前發生了100多次小震,動物的表現也非常異常,“冬眠的蛇都出洞了”。但此後的地震都沒有出現過這樣的徵兆,原因是地震的類型不同,地震的前期表現也不一樣。“地震的發生規律沒有掌握,預測當然是全人類的難題”。
邢成起表示,謠言是在社會群體中流傳的無事實根據的資訊,無論是帶有封建迷信色彩或是惡作劇式的判斷,都是無事實根據的,地震部門可以否定地震謠言,要根據專業的監測數據做出澄清。
市地震局副局長谷永新昨天也指出,今年4月14日青海玉樹7.1級地震後,第二天下午北京就出現了地震謠言,一些群眾還出現了一定程度的恐慌,表明在群眾中還存在地震基本知識缺乏、不能正確識別謠言的情況。
養殖場、動物園
建有地震觀測點
邢成起還表示,除了專業的地震監測外,地震的群策群防歷來十分關鍵,1975年海城地震的成功預測就離不開群眾的力量。目前本市已建立起80多個群眾性的宏觀地震觀測點,分佈在全市範圍內的養殖場、動物園等地。市民一旦發現動物、水井等出現異常情況,在排除其他可能的情況下,可直接撥打區縣地震局電話,專業人員會對針對此類情況作出判斷,或者直接派專業人士到現場查看。(記者 韓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