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時政 | 本網快訊 | 兩岸 | 國際 | 港澳僑 | 熱點新聞 | 大陸縱覽 | 社會 | 財經 | 教育 | 軍事 | 科技 | 傳媒 | 奇聞趣事 | 新聞發佈會 | 新聞人物

珠三角99%企業缺工嚴重 廉價勞動力時代不復返

時間:2010-01-11 10:05  來源:中國經濟時報

  珠三角:99%以上企業缺工嚴重

  編者按:剛剛過去的2009年,對於珠三角企業來説,情況實在不妙。年初,受國際金融危機影響,作為“來料加工世界工廠”的珠三角地區,最早受到了衝擊,因為無法獲得訂單,大量企業破産倒閉,數以百萬計的農民工失去工作。突如其來的“民工慌”不但“慌”了農民工,也引起了國家最高層的高度關注;進入下半年,隨著全球經濟的快速復蘇,紛至遝來的訂單又讓企業遭遇了“招工難”。從“民工慌”到“民工荒”,這一年,珠三角地區勞動力市場可謂是“冰火兩重天”。

  以珠三角地區外向型經濟排頭兵的東莞為例。這一年,先是年初時金融危機致60萬農民工失業、百萬農民工離莞;後是下半年訂單恢復,99%以上的企業招工困難,有單不敢接。

  日前,繼2009年初與年中,中國經濟時報記者在對珠三角地區“民工慌”與“民工荒”現象進行了調查採訪,並給予了報道後,在新的一年到來之際,本報記者再次走進珠三角,對該地區的企業用工情況進行了調查採訪。

  珠三角“民工荒”調查現狀

  記者 江宜航 王月金

  “民工荒”在珠三角地區早已不是新聞,季節性用工困難一直是存在於該地區的“老大難”問題。但中國經濟時報記者採訪發現,與以前的季度性缺工,但勞動力市場供應充足不同,當下的珠三角地區,農民工群體已經發生了結構性變化,勞動力優勢難再。業內人士認為,隨著勞動力優勢的逐步喪失和民工短缺時代的到來,珠三角地區的企業倒閉與轉移速度將進一步加快。

  企業:招不到員工 有單不敢接

  門口支個廣告牌,上面寫著招聘的工種及人數,不時,一個或三五個男女青年上前瀏覽或到門衛值班室詢問一番,旋即轉身離去,走向另一家工廠。

  這是2009年12月中旬,中國經濟時報記者在廣東東莞厚街、長安、高 等鎮採訪時,經常看到的場景。在訂單回升的背景下,包括東莞在內的幾乎所有珠三角企業都出現了“招工難”,“民工荒”再現珠三角。

  “最紅火時,公司有7000多名員工,而目前加上已經轉型的另外一家工廠,包括公司新招的當地4050靈活就業人員,員工總數還不到1000人。”2009年12月17日上午,在位於東莞市高 鎮的東莞泰富電子有限公司,助理經理莫熾錦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説,招不到員工,公司有訂單也不敢接。

  據他介紹,泰富公司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室內電話製造商,生産的有繩及無繩電話等電訊産品全部銷往海外市場。2008年底,受國際金融危機影響,公司訂單大幅減少,最困難時,曾連續幾個月都沒有一個訂單。為了減輕公司的壓力,公司陸續辭退了大部分員工,至2009年3月,整個公司只剩下不到300人。

  然而,從8月份開始,泰富公司中斷了半年多的訂單又逐漸“飛”了回來,至10月份,基本恢復到金融危機爆發前的正常水準。由於金融危機期間大多數農民工被公司辭退返鄉,公司想盡了各種辦法招工,也無法把用工的缺口補上。

  在東莞,缺工的不僅僅是泰富公司,也不僅僅存在於電子行業和高 鎮。同一天,在厚街工業園區,浩成鞋業有限公司人事主管楊進告訴中國經濟時報記者,根據他的了解,目前東莞的製造企業,只要還在開工的,至少99%以上的企業都缺工嚴重。

  “勞動力市場根本就沒有人了。”據他介紹,從2009年9月份以來,公司不但在工廠門口設立了招工海報招聘員工,同時還委託了當地的多家勞務仲介機構為公司招聘員工,甚至還在地方政府的組織下,遠赴陜西、甘肅等邊遠地區招工,但“收效甚微”。

  在東莞某人力市場不久前舉辦的製造業專場招聘會上,480家企業進場招人,招聘崗位達11000多個,而求職人數僅為4100多人,用工缺口超過一半。

  來自廣東省玩具行業協會近期完成的一份調查報告同樣顯示,目前廣東玩具行業特別是以加工貿易為主的企業,不同程度存在“招工難”情況,普遍缺口在10%—30%,有的甚至高達50%以上。

  巨大的用工缺口,讓珠三角企業急得團團轉。東莞厚街一家鞋業公司負責人告訴中國經濟時報記者,最高峰時公司有1萬多名員工,金融危機爆發之後,由於訂單長期低迷,公司陸續辭退了近萬名員工。然而,當目前公司的訂單已經回升到去年同期水準時,卻面臨著近萬名員工的巨大缺口。在此情況下,公司目前只是承接一些附加值略高的訂單,利潤微薄的訂單一律回絕。

  來自東莞市勞動局勞動就業服務管理中心提供給本報的數據顯示,根據該中心對該市長安、厚街、鳳崗、常平、塘廈、高 、石碣等7個鎮勞動力市場的監測,2009年下半年以來,隨著該市外來訂單的逐漸恢復,企業用工需求也隨之加大,多數企業出現了“招工難”。

  “從各鎮統計的入場招工企業累計需求崗位來看,企業用工難呈逐月加大趨勢。”東莞市勞動局勞動就業服務管理中心副主任羅自強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説,7月份,7鎮累計需求崗位111742個,比6月份增長45%,求人倍率平均為1.38;進入8月份,進場招聘企業累計需求崗位98145個,平均求人倍率上升為1.55;而9月份前兩周,進場招聘企業累計需求崗位53118個,平均求人倍率則上升到1.64。

  民工:跳槽好時機

  僅僅上了一天班,小朱就辭去了剛獲得的工作。

  2009年12月17日下午14時許,中國經濟時報記者再次見到朱如成時,是在厚街浩成鞋業公司的大門口,其時,他正在該公司門口的招工牌前認真瀏覽上面的招工資訊。此前,他在該鎮一家服裝企業應聘時,正好與前去採訪的本報記者相遇。

  現年23歲的小朱是江西省余幹縣人。2008年10月,受國際金融危機影響,他所在的工廠因為接不到訂單,在時開時停了一段時間後,把工人們都辭退了。在找了幾天工作無果後,小朱回到了闊別4年多的江西老家。

  2009年12月初,小朱接到村裏同伴的電話,他再次來到了東莞,並在同伴的介紹下,進了厚街的一家服裝廠,做了一名服裝縫紉工。

  “雖然服裝廠的工作環境和福利待遇比以前打工的工廠要好一些,但我覺得工資還是太低了。”小朱對記者説,以他剛辭職的東莞某服裝廠為例,工廠給予他們的底薪為每月770元,如果算上週末和平時的加班費,每個月的收入大約為1200—1500元左右,還是無法實現自己出門掙錢的目的。

  他這樣給記者算了一筆賬:因為吃不慣工廠裏的飯菜,他在外面租了一間房子,每個月的租金是260元,如果算上水、電、煤氣、衛生、有線電視等各種費用,約需320元左右;此外,吃飯、購物、乘車、加上偶爾去臺球室打打臺球、陪朋友下下館子,每個月的開支不下1000元。“也就是説,每個月拼死拼活、沒日沒夜地幹活,掙的工資僅夠自己縮手縮腳的開支。”他説。

  “至少也得找個一個月能掙3000元的吧。”對於辭職的原因和自己對於工資的期望值,他不假思索地對記者説,“以前都是工廠挑我們,現在東莞民工短缺了,我們也要挑一挑工廠。”

  像小朱這樣辭職出來找工作的農民工在東莞甚至整個珠三角地區並不在少數。根據東莞市勞動局勞動就業服務管理中心提供給本報的一份調查報告顯示,前不久,該局分別在出租屋和勞動力市場對600名農民工進行了一項抽樣調查,其中,在出租屋接受調查的400名農民工中,有70人沒有工作,由於“收入低主動辭去原來工作”的佔41.4%;而在勞動力市場調查的200名求職農民工中,139人沒有工作,由於“收入低主動辭去原來工作”的佔36.7%。

  在當天的採訪中,記者還遇見了分別來自湖北的小玲和江西的小艾等3個女孩子,她們也在10天前辭去了原來在鞋廠的工作,結伴出來想找一份“上班時間短些、工作環境好些、福利待遇優些”的工作。

  她們告訴本報記者,雖然幾乎所有東莞企業都在大喊缺工人、招工難,但工資待遇並沒有相應提高。從她們近一個星期在東莞多家企業的求職情況來看,幾乎所有企業的底薪都是每月770元,而這正是2008年4月1日東莞開始執行的最低工資標準,“民工荒”並沒有讓東莞企業增加員工工資。

  這與記者在東莞調查的情況大致相同。根據本報記者對該市厚街、長安、高等鎮多家服裝、電子、鞋業等企業的調查結果顯示,除了位於高 鎮的日本電産(東莞)有限公司給予員工的月基本工資為800元、略高於當地政府規定的最低工資水準外,其餘接受調查的企業都是按照東莞市政府規定的最低工資標準770元/月的標準支付員工底薪。

  “這不僅低於長三角地區的一些城市,甚至還低於江西老家的工資水準。”來自江西贛州的小艾對記者説,在她老家,一些從沿海轉移過去的服裝、電子等企業開出的工資都在1000元以上,並不比這邊低,這讓她有些想不明白。

  她告訴記者,如果幾天后還找不到合適的工作,她們準備結伴去浙江或江西打工,徹底告別珠三角。

  事實上,不僅是在東莞,在記者採訪的珠三角多個地區,到處都有小朱與小艾們的身影。

  12月22日,在記者入住的某連鎖酒店廣州流花店,來自江西九江瑞昌的黃琴告訴中國經濟時報記者,她是3天前到該酒店上班的,此前一直在珠三角多個地區的服裝、電子等製造業工廠打工,先後從事過服裝縫紉和電子裝配等多種工作,特別辛苦不説,還掙不到錢。

  她説,在珠三角地區,不僅是東莞企業給予員工的底薪多按當地最低工資標準支付,在她此前所打工的中山電子廠,也是按照當地最低工資標準的770元支付員工工資,而且企業還不包吃住。即使每天加班,每個月也只能掙到1500元左右,這讓她感到生存艱難。

  “而服務業就不一樣了,一般底薪都在1200元以上,公司還給予安排食宿、交納社會保險等福利待遇。”她對記者説,以她目前所服務的酒店為例,酒店給予她們的實習期是2個月,實習期間的底薪為1200元,實習期滿後,如果被酒店正式錄用,第一個月的底薪就將達到1600元,並可享受每月4天以上的帶薪休假。

  勞動力問題尚未得到應有重視

  珠三角“民工荒”調查應對

  記者 江宜航 王月金

  面對當前的招工困境,珠三角地方政府和企業紛紛謀求應對之策。但業內人士在接受中國經濟時報記者採訪時認為,目前,“民工荒”問題還未引起當地政府和企業的真正重視,勞動力問題還沒有擺放到應有的高度。

  本地大媽靈活就業救急

  “為了解決企業的用工困難和當地農村4050人員的就業困難,從2009年9月開始,我們在當地的一家公司試行了靈活就業制度。”2009年12月17日,東莞市勞動局高 分局局長鐘銳球對中國經濟時報記者説。

  據他介紹,所謂靈活就業制度,就是針對當地農村4050就業困難人員,上有老、下有小,有家庭需要照顧,無法正常上班的特點,在當地有迫切用工需求的企業開設“本地人車間”,對他們實行彈性工作作息制度,允許他們上午提前一個小時下班,下午推遲一個小時上班。

  謝大媽就是這樣的靈活就業人員。現年51歲的謝大媽是高 鎮人,自從孩子出生後,除了偶爾從附近的工廠接些手工活回家做做,她基本上一直賦閒在家。2009年,孩子考上大學後,她更加空閒了下來,有一次,她看到附近的工廠在招工,於是進去報名,但工廠要求她每天工作時間至少在10小時以上,最終還是放棄了。

  2009年9月,村裏幹部告訴她,村裏準備組織一批像她這樣的4050人員到附近的工廠去上班,每天只需要工作7個小時,工資是每個月1150元。她當即就報了名。

  記者見到她時,是在2009年12月17日上午11:30許,當時,她剛從東莞泰富公司下班,準備回家做中午飯。據她告訴記者,她所在的東莞泰富公司“本地人車間”還有120多位與她這樣需要照顧家庭的靈活就業人員。

  目前,她們的工作時間為上午8:00—11:30,下午13:30—17:00,每天工作7個小時,比公司其他車間的工作時間少了一個小時。此外,她們每週只需要工作6天,而且晚上或週日是否加班完全由她們自己決定。

  “這只能是一種暫時的救急措施,要徹底解決用工難問題,還需要企業通過提高工資福利待遇,並通過人性化管理,使工人招得進,留得住。”鐘銳球説。

  勞動力問題尚未得到應有重視

  對於目前珠三角企業所處的困境,日本電産(東莞)有限公司總經理助理、業務部長華岡忍在接受中國經濟時報記者採訪時認為,政府還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

  他告訴記者,在他不久前代表公司參加的有該市副市長出席的東莞外商會議上,大家提得多的依然是土地糾紛與稅務等問題,勞動力短缺問題還沒有引起政府層面的警惕,也沒有擺放到應有的高度。

  他説,目前東莞的企業多采用包吃包住的用工模式,這種模式雖然具有速效性,但從長遠來看,卻十分不利於企業的發展。一個明顯的例子是,東莞目前上市公司數量與經濟總量非常不匹配。公開數據顯示,2008年東莞GDP在廣東全省排名第四,但是該市的上市企業只有5家,在廣東省排名第七,而且東莞企業在中小企業板上市數目為零。

  “如果不能儘快改善員工的工作與生活環境,東莞企業的用工困難還將進一步加劇。”華岡忍認為,十七八歲的年輕人對世界充滿了好奇,但他們的世界觀還未形成,企業除了要大幅提高他們的工資水準外,還要對他們進行思想教育,引導他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教育他們不要辜負父母的養育之恩。

  勞動力市場進入短缺時代

  珠三角“民工荒”調查原因

  記者 江宜航 王月金

  從一年前農民工找不到工作的“民工慌”,到目前農民工辭職找工作、企業招不到工人的“民工荒”,短短一年時間,珠三角的勞動力市場經歷了一次截然不同的轉變。對此,接受中國經濟時報記者採訪的相關人士表示,中國廉價勞動力時代已經一去不復返。

  求職主體發生變化

  “從表面上看,經濟回暖、訂單回升是此次招工難的導火索,但背後的根本原因,是廉價勞動力時代已經一去不復返。”廣東省政府發展研究中心宏觀處處長、研究員譚炳才日前在接受媒體記者採訪時認為,與勞動強度不成正比的低廉工資,對農民工越來越沒有吸引力,這是導致“招工難”最直接的原因。

  他説,“民工荒”在珠三角地區並非首次出現,早在五六年前,珠三角地區便開始出現招工難,只是金融危機後的此番招工難,使得這一問題被放大,更加引起了社會關注。

  “與以前相比,這次的‘民工荒’有一個現象應該引起關注,那就是求職群體的年齡出現結構性變化。”來自河南、曾為大學教師的浩成鞋業人事主管楊進對於勞動力市場的變化有著更為深切的體會。

  他説,目前,新求職人群70%以上都“80後”、“90後”的農村新青年。與第一代農民工大多只有小學或初中文化,背負著沉重的家庭負擔,其打工的目的就是養家糊口不同,現在的農民工大多為80後或90後,與父輩相比,他們大多有著中專或高中文化,除工資薪酬外,他們更加注重對職業前景的選擇。

  “客觀地説,新一代求職群體的訴求,是對上一代農民工承受的用工模式的糾正,這些訴求應該引起用人單位的高度重視,並將成為推進社會公正和平等的力量。”他認為,要改變目前招工難的局面,企業和政府都應嚴格遵守和執行相關法律法規,不能再把廉價勞動力作為自己發展的動力,而應從根本上保障勞動者的合法權益。

  金融危機造成農民工流失

  “除此之外,金融危機導致珠三角地區農民工大量返鄉,也是造成目前珠三角企業用工困難的重要原因。”東莞市勞動局勞動就業服務管理中心副主任羅自強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認為,2008年第三季度以來,受國際金融危機影響,因工廠倒閉或企業開工困難遭工廠辭退而離開東莞的農民工超過60萬人。目前,這部分農民工大多數都還沒有回到東莞。

  他説,根據多年流動就業的慣常情況,每年第一季度集中在春節後 是勞動者外出求職的旺季,也是企業用工需求的旺季。但受金融危機影響,今年(2009年)春節前,大部分企業都擱置了新一年的用工計劃,部分企業在當時困難的情況下甚至有意讓員工自然流失,一些企業還繼續出現裁員;(春)節後,由於經濟前景不明朗,企業不敢貿然招人,錯過了求職旺季。

  “從勞動部門的企業用工備案情況來看,2009年第一季度末,在東莞勞動部門備案簽訂一年及以上勞動合同的外來員工314.4萬人,比2008年第三季度末的378萬人少了64.4萬人。”據他介紹,2009年下半年以來,在全球經濟回暖、國家及廣東省有關穩定企業政策措施實施效應的帶動下,東莞企業訂單快速回升,企業用工需求隨之加大。在目前企業出現恢復性增長,需批量急招員工時,又出現了招工難的情況。

  他説,季節性用工在東莞是一直存在的“老大難”問題,在往年企業訂單充裕的情況下,一般10月份也會進入生産旺季,企業增加用人,而通常10月份以後則是外來農民工求職的淡季,因而每年這個時期都會出現用工緊張情況。

  工資水準普遍偏低

  “從高 鎮的情況來看,企業‘用工難’的根本原因在於工資水準偏低。”在接受中國經濟時報記者採訪時,東莞市勞動局高 分局局長鐘銳球表示,雖然高 不少企業都出現了不同程度的用工難,但從各企業的缺工情況來看,工資水準低的企業缺工較為嚴重,而工資水準高的企業,缺工狀況相對較輕,個別工資高且待遇好的企業不僅不缺工,農民工還要排隊等候求職。

  對此,一位來自湖北、在該鎮某橡塑企業擔任車間管理的伍先生表示認同。

  “‘民工荒’與珠三角地區工資水準長期偏低有很大的關係。”他告訴記者,近10年來,珠三角製造業工人的實際工資都沒有根本性提高,加之生活成本加大,導致多數農民工不願到工廠幹活。以東莞的鞋業企業為例,如果按照8小時工作制計算,很多工廠月平均工資實際上只有700多元,而且這些工廠根本就沒有8小時工作的概念,員工普遍上班時間達到12個小時以上才能夠拿到1000元左右的收入。

  他説,1000元的工資基本上成為了目前珠三角地區企業自我衡量的一個標準,月收入低於1000元的工廠招工普遍困難,而工資待遇高於1000元的工廠招人則相對輕鬆。

  這也與本報記者調查的結果基本相符。在記者重點調查的東莞厚街、高 等地7家企業中,只有位於高 鎮的日本電産公司給予員工的基本工資超過了東莞市政府制訂的770元的最低工資水準,為每月800元,與此相對應,該公司“用工穩定,沒有出現招工難”。

  “不是企業不願意為員工加薪,而是目前全球經濟剛剛好轉,企業獲得的訂單大多是中短期的急單,企業從中獲取的利潤十分有限,甚至還有的要虧本,且不知道以後會怎麼樣,因此不敢大幅調高員工工資。”東莞某企業負責人對本報記者説。

  將加快珠三角製造業轉移

  “勞動力優勢在東莞基本上喪失殆盡,根據我的分析,鞋業企業在東莞的生存最多還有2年時間。”12月17日下午,在東莞厚街工業園區,一家用工規模最多時達到上萬人的鞋業公司負責人在接受中國經濟時報記者採訪時認為,儘管這些年珠三角地區企業的工資標準幾經調整提高,但是1000多元的月收入對於現在的農民工來説,已經沒有太大吸引力,“民工荒”將成為制約珠三角企業進一步發展的最大因素,並將加速珠三角企業倒閉或轉移步伐。

  他説,隨著國家惠農政策的不斷出臺,越來越多的第一代或第二代農民工紛紛選擇回家種田或創業;與此同時,在國際國內大環境影響下,越來越多的沿海企業開始向內地轉移,與珠三角地區接壤的江西、湖南、四川等地成為了這些企業的主要承接地,作為珠三角地區農民工主要來源地的這些地區的農民,現在在家門口就能夠實行就地就業。

  他認為,在産業結構調整和整體經濟恢復的雙重壓力下,此輪“民工荒”應該成為珠三角加快産業升級和轉變用工等發展模式更為緊迫的驅動力,迫使珠三角政府和企業認真梳理和反思在多年快速發展中用工模式積累下來的弊端,並將對珠三角地區未來的發展産生深遠影響。

分享到:
編輯:王曉燕

相關新聞

圖片

本網快訊

熱點新聞

奇聞趣事

兩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