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月10日 星期五 15:12:36
  要聞 | 時政 | 本網快訊 | 兩岸 | 國際 | 港澳僑 | 熱點新聞 | 大陸縱覽 | 社會 | 財經 | 教育 | 軍事 | 科技 | 傳媒 | 奇聞趣事 | 新聞發佈會 | 新聞人物
台灣網

住房難催生“二次房改”呼聲 過度市場化惹爭議 

時間:2009-11-02 08:55  來源:新華社

  最近,社會上出現“二次房改”的呼聲,引發人們對既買不起商品房、又難享受保障房的“夾心層”群體的關注。

  我國首次實行住房制度改革11年後,為何再現“房改”爭論?記者對此進行了追蹤調查。

  “夾心層”住房難催生“二次房改”呼聲

  “北京市四環以內的期房均價已經過兩萬了,照這樣算,我攢一年的錢只能買一兩平方米。”北京某公職部門工作的李炘睿説。

  李炘睿只是眾多“住房夾心層”的一個縮影。這個群體正在普遍受到高房價的折磨。9月份,深圳商品房每平方米成交均價已超過2萬元,創下歷史紀錄,杭州、北京、上海等地房價也在近期達到或超過歷史高點。

  隨著房價過快上漲,“夾心層”購房負擔越來越重,房地産市場購買力出現嚴重分化。

  據上海綠地集團內部人員介紹,該集團今年6月份推出的一個單套售價超過250萬元的高檔住宅項目,兩個月內銷售一空,七成購房者是現金支付;而推出的另一個單套總價不過幾十萬元的中檔小戶型項目,七成購房者卻是貸款買房。

  針對房市的失衡現象,自去年下半年起,中國投資學會副會長劉慧勇、清華大學李稻葵以及住宅法專家李明等學者,各自提出了再次對住房制度進行改革的方案。

  由於是相對我國1998年首次實施住房制度改革而言,社會輿論稱之為“二次房改”。

  “二次房改”呼聲折射“保障性住房”建設滯後

  記者調查發現,“二次房改”呼聲有一個共同特點,即一方面肯定1998年政府推動“房改”的積極成果,同時又認為過去11年的“房改”存在過度市場化問題,特別是保障類住房供應嚴重不足,住房保障體系建設“滯後”。

  提出“二次房改”的專家主要有三個方面的意見:其一,政府應針對中低收入群體實行公共住房和公共租賃住房制度,並建立配套的土地供應制度和房屋建設制度。其二,單位應成為住房供應主體之一。由單位就近為職工提供住房,有利交通,可以顯著提高生活品質。其三,通過調節市場與政府之間的關係來解決普通家庭住房難題。政府應通過開徵物業稅、增值稅、交易稅等手段,遏制二級交易市場的投機行為。

  李稻葵等有關專家表示,有相當部分人既買不起過度漲價的商品房,又享受不到保障性住房。現有的房地産體系需要繼續改革。

  在採訪中,記者也發現不少人對“二次房改”推行的時機和可行性表示懷疑。

  江蘇省社科院院長宋林飛表示,如果真的實行“二次房改”,如何保證公平將是一個巨大難題:一是享受房改的對象不容易界定,二是享受過上次房改的人可能再次享受。

  北京一家投資公司總經理楊少鋒認為,現在許多城市連困難家庭的經濟適用房和廉租房修建的數量還遠遠不夠,更不用説為中低收入群體特別是中等收入者提供保障住房了,現在提“二次房改”為時過早。

  雖然“二次房改”要求難以實現,但其積極意義受到有關專家肯定。

  曾參與房地産政策制定的中國房地産及住宅研究會副會長顧雲昌認為,我國的房地産市場仍處於“幼年”時期,1998年啟動的房改仍需繼續深化和完善,目前樓市出現的種種問題,主要是國家的房地産調控政策執行力度不夠。

  “二次房改”的提出本身,折射部分公眾認為有關部門仍應加大改革力度,進一步完善住房供應體系。

  “調價格”和“強保障”兩手都要硬

  在採訪中,不少購房戶認為,“住房夾心層”呼籲“二次房改”,表面是因為商品房價格增長過快,出現階段性泡沫,但其實質是呼籲各級政府加快住房保障制度建設。

  北京市民王少華説,要想解決“夾心層”的住房難,既需要政府調控價格讓市場“消化”,更需要真正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設來“承接”。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副部長齊驥近日在江蘇省考察廉租住房和公共租賃住房建設時釋放出強烈信號。他表示,在不斷完善市場機制與政府保障相結合的住房政策體系的同時,要積極探索發展公共租賃住房等住房建設方式,加快解決新就業人員和進城務工人員等“夾心層”群眾的住房困難問題。

  顧雲昌表示,住房問題是一個系統問題,不僅需要政府從市場與保障的角度入手進行改革,還需要運用系統思維,從完善土地供應體制、健全房屋交易和租賃市場、發展住房金融體系等方面多管齊下,從根本上解決“夾心層”住房難問題。(新華社“新華視點”記者 韓冰 儲國強 鄧華寧)

分享到:
編輯:王曉燕

相關新聞

圖片

本網快訊

熱點新聞

奇聞趣事

兩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