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時政 | 本網快訊 | 兩岸 | 國際 | 港澳僑 | 熱點新聞 | 大陸縱覽 | 社會 | 財經 | 教育 | 軍事 | 科技 | 傳媒 | 奇聞趣事 | 新聞發佈會 | 新聞人物

探索中國農村新一輪改革方向

時間:2008-09-03 08:32  來源:人民日報

  新形勢下農村改革如何深入?如何實現城鄉統籌發展?全國政協視察團赴成渝作了調研

成都三聖鄉的農民新居。黃金國攝

  四川省成都市雙流縣公興鎮,一個名為“天府荷塘印象”的鄉村旅遊園區內,遊客正泛舟賞荷。城鄉統籌試驗,給農村發展帶來廣闊道路。郝維平攝

  30年前,一場發軔于農村的經濟改革,掀起了中國全方位改革的帷幕。

  30年間,農村改革不斷深入,領域不斷拓寬,新一輪改革中,農村改革的方向何在?

  2007年6月,先行探索的任務落到了成都和重慶身上——國務院批准重慶、成都兩市為全國統籌城鄉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由於具備城鄉二元結
構的典型特徵,成渝的探索,無論經驗還是教訓,都會對其他地區,尤其是中西部地區提供可貴的參考。

  圍繞中心服務大局是人民政協履行職能的根本原則。十一屆全國政協及時抓住了我國“三農”發展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把統籌城鄉發展,促進形成城鄉經濟社會發展一體化新格局作為全國政協專題協商會的主要議題。為開好這次專題協商會,賈慶林主席、王剛副主席和阿不來提阿不都熱西提、張梅穎、鄭萬通等多位副主席分別率團調研和視察。

  作為新一屆政協的第一個視察團,鄭萬通副主席帶隊在9天時間裏,視察團成員訪農戶、看園區,盡可能掌握第一手資料,回京後多次組織座談會,廣泛徵求意見,思路漸漸清晰。

  讓土地煥發新的生機

  農民以自己的土地承包經營權入股,成為公司的股東,在保證每畝收入不低於800斤稻穀、現金入股年回報率不低於10%的前提下,他們還受聘成為園區工人,參與公司利潤分配,獲得自己的數百元工資收入。

  在重慶涪陵的一家生豬養殖場,視察團看到了這一“龍頭企業+農戶”的經營方式。在一個平緩的山坡上,原先分散的土地被集中起來,實現了小規模經營,公司還為就地轉換為園區工人的農民配備了小型農具。

  在重慶和成都的許多地方,視察團都看到了類似的模式。流轉出來的土地獲得了巨大的經濟效益,農民的收入也增加了;有的讓出了自己的宅基地,住進了政府統一規劃的通水、通電、通氣的生態“新村”。

  與幾年前隨處可見撂荒地相比,這片土地呈現出來的新的生機,讓委員們很欣喜。

  視察團認為應當對發端於民間的智慧表示尊重:在家庭聯産承包責任制基礎上推進土地經營權的有序流轉,能有效解決單一農戶分散經營的弊端,從而為發展現代農業的規模化、産業化經營創造條件。

  也有委員提出,與土地經營權集中相比,農業生産服務的集中更符合中國國情:即在保持農民對土地經營權的同時,政府或仲介機構提供包括選種、播種、農藥、收割等一系列的服務。通過這種方式也同樣能形成規模經營。

  委員們認為,不論是哪種方式,都應該堅持6條底線:堅守基本法律不違背、耕地保有面積不減少、耕地品質不下降、糧食産量品質不降低、農民合法權益不受侵害、生態環境不破壞。

  這就需要一系列政策的保證,經過多次討論,最終成型的視察報告有針對性地提出了解決方案:擴大農村集體土地確權工作試點,明晰的農村土地産權,保護農民權益;加強土地流轉仲介服務,完善相應合同、登記、備案等制度;培育土地流轉市場,推進農村土地承包糾紛仲裁試點;編制耕地佔補平衡的規劃,採取切實有效措施保護耕地,防止把農村建設用地指標集中到大城市使用……

  拉動農村這輛“大車”

  9天行走,所見所聞讓視察團並不樂觀。

  由於歷史欠賬多,農村公共服務能力仍然滯後,農村的社會事業和基礎設施與城市的差距仍然很大。背負巨大包袱的農村,很難獲得大幅度發展。

  視察團也看到了可喜的變化。在重慶南岸社區,農民工只要每人每月花46元,就可以住進“陽光公寓”。在這裡,他們可以做飯、洗澡,還能讀書看報、看電視,甚至可以學電腦、上網學習。

  在成都近郊農村的標準化幼兒園裏,視察團成員看到,農村娃也享受到了一流的師資和遊樂設施。一項名為標準化工程的措施正在推行,目的就是要讓城鄉教育、衛生資源實現均衡分配。

  然而,基層縣市對此的反映卻是力不從心。統籌需要實力,吃飯財政怎麼可能拉動農村這輛大車?

  建立城鄉統一的公共服務體系,是視察團裏許多農業專家多年呼籲的難題。他們認為,必須首先形成覆蓋城鄉的公共財政體系,這就需要合理調整國民收入分配格局。

  在視察報告中,委員們提出了所有建議:繼續加大公共財政向農村轉移支付力度,把基礎設施建設投入的重點由城市逐步轉向農村;加大公共財政對農村普通教育、職業培訓和農技推廣的支援力度;探索財稅體制改革,開展增值稅轉型試點;允許試驗區整合使用涉農資金,強化市級以下財政;將城市維護建設稅的使用範圍擴大到農村,建立農村地區公共設施建設維護的制度性資金渠道……

  拉動大車,需要強有力的車夫,統籌城鄉需要更加簡捷高效的政府。視察團對這種政府體系的定位是:城鄉一體、精簡高效、規範運轉。

  如何實現簡捷高效,委員們也有自上而下的考慮:減少專業行政機構,整合市、區、縣政府管理部門,設置綜合運作部門;加快將政府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職能由城市向農村延伸,並探索公共服務的實現形式,政府發包購買服務,方便農民;針對農村新型社區,穩妥推進居村委會改革,扶持和培育社區自治組織,完善基層自治機制;在試驗區試行城鄉居民按同等人口比例選舉縣級及以下人大代表等。

  為農村發展“輸血”

  農村發展,資金相當“血液”。而現實情況是,本就“貧血”的農村,有限的資金仍然在大量外流。委員們認為,這與沒有一套行之有效的農村金融體制有關。

  在成渝,視察團看到,單一農戶由於不具備抵押財産而得不到貸款的情況正在得到改變,農民聯合成立的公司從銀行拿到了貸款。當地政府也積極搭建以政府為主導的農村投融資平臺,通過直接投資、委託貸款、貸款擔保、貼息、補貼、獎勵等支援方式,集聚金融和社會資金髮展現代農業。

  委員們建議,應採取措施,促進資金向農村流動,為農村發展提供強大原動力。這些措施包括:設立統籌城鄉産業投資基金,為現代農業發展和城鄉基礎設施建設籌集資金;支援建立區域性非上市公司股權櫃檯交易市場和林木産權交易市場;設立各類農副産品期貨交易市場,使農民和農業企業實現套期保值,抵禦市場風險;開展村鎮銀行、農村信貸公司、農村資金互助社及小額信貸組織試點;發揮小城鎮建設投資公司等市場運作投融資平臺的作用,建立和培育土地質押擔保仲介機構;逐步構建農民土地質押的風險分攤機制,形成多元化融資渠道等。

  成渝兩個試驗區屬於自然災害多發區,突如其來的地震災難讓許多農戶和公司遭受了滅頂之災,也引起了委員們的深思。經過縝密的論證,他們提出應加快建立國家層面的巨災保險制度,完善農業風險分攤機制。

  視察報告還提出了具體操作程式:中央政府可以從應急和救災預算資金中拿出一部分設立巨災風險基金,作為保險公司的再保險人,同時積極開展國際再保險,減少保險公司的後顧之憂;巨災保險中的超賠部分由風險基金承擔;通過稅收優惠政策鼓勵保險公司開發巨災保險,巨災保險保費收入免征營業稅,巨災保險利潤免征所得稅;採取直接補貼、集中採購等方式,推動農民參保巨災險;強制企業參加巨災保險。

  針對正在展開的成渝試驗,委員們提出考察中發現的問題:“改革的內容和方式尚未確定,試驗區改革創新的空間還不明朗;土地管理制度與金融制度的創新尤為關鍵,這些領域法規比較密集,稍有動作就引起高度關注;輿論對改革的走向十分關注,眾説紛紜;即將出臺的改革試驗舉措會有多大的認同度,等等,都尚未可知。”

  面對這些困難,應當遵循怎樣的原則進行探索?委員們認為:“改革試驗原則上應當在現有法律和政策框架下積極推進,對確需突破法律和政策的內容,則須遵循有關程式上報審批,使試驗區建設在整個西部乃至全國真正具有示範和帶動意義。”(記者 劉維濤)

 

分享到:
編輯:楊雲濤

相關新聞

圖片

本網快訊

熱點新聞

奇聞趣事

兩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