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時政 | 本網快訊 | 兩岸 | 國際 | 港澳僑 | 熱點新聞 | 大陸縱覽 | 社會 | 財經 | 教育 | 軍事 | 科技 | 傳媒 | 奇聞趣事 | 新聞發佈會 | 新聞人物

工業和資訊化部有關負責人談災後生産恢復

時間:2008-06-06 09:01  來源:新華網

  新華網北京6月5日電 題:“6月底前五成受災企業可恢復生産”——工業和資訊化部有關負責人談災後生産恢復

  新華社記者馮曉芳、黃全權

  “根據目前對災區初步調查摸底掌握的情況,已恢復和在1個月內可以恢復的受災企業約佔51%,3個月內估計再有25%的企業可恢復生産。”在5日的災區生産恢復情況通報會上,工業和資訊化部有關負責人説。

  工業和資訊化部的統計顯示,地震災害造成工業企業經濟損失超過2000億元。其中,四川受災工業企業20746家,經濟損失2011億元;陜西工礦企業因災損失16.26億元;甘肅工礦企業因災損失20億元。

  5月14日,國務院抗震救災總指揮部生産恢復組成立。生産恢復組以工業和資訊化部為牽頭單位,發展改革委等10個部門為成員單位,主要幫助群眾開展生産自救,對災情損毀情況進行核實,指導制訂恢復生産方案,積極落實扶持資金物資等。

  工業和資訊化部派出的調研工作組認為,目前企業生産恢復的主要困難在於電煤、成品油、天然氣調運不足,受災企業流動資金欠缺,以及企業安置員工生活的壓力。

  據了解,生産恢復組首先將進一步摸清情況,分類指導組織恢復。在已派出的5個工作組調研基礎上,配合地方政府部門,組織技術力量,指導組織重點企業對廠房、設備加快鑒定,分批抓緊制定復産方案。需要重建或移地重建的,納入災後重建規劃。

  二是抓緊恢復生産要素企業生産。加強與地方政府和有關部門的協調配合,加大電煤、成品油、天然氣的調運力度,加快電力系統搶修進度,優先恢復發電、供氣、供水、煤礦等生産要素企業生産,為全面恢復工業生産創造條件。

  三是努力確保救災、重建物資相關企業的恢復生産。以安置受災群眾、衛生防疫、夏收夏種、災後重建所需物資為重點,協調解決流動資金短缺、原材料供應、産品運輸等突出問題,加緊組織帳篷、活動板房、食品加工、消殺用品、化肥、農藥、農用機械、建材等企業恢復生産。

  四是重點支援大型骨幹企業恢復生産。對重點骨幹企業,組織力量專門制定生産恢復方案,組織企業對口支援和協作,實施“一廠一策、重點幫扶”。

  五是加大對中小企業的扶持力度。通過制定符合實際的扶持政策,優先恢復技術含量高、勞動密集、與大企業協作配套的中小企業生産。對於嚴重浪費資源、污染環境的企業要堅決淘汰,鼓勵轉産。

  六是加快工業園區恢復,推進産業集聚。在原有工業園區基礎上,選擇一部分具有資源優勢和環境承載能力的地區,組織引導東部發達地區和企業實施對口支援、産業轉移,採取聯合、兼併、重組、參股入股等多種方式參與恢復重建。

 

分享到:
編輯:楊雲濤

相關新聞

圖片

本網快訊

熱點新聞

奇聞趣事

兩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