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難當前,感動並不難,難的是反思;反思也不難,難的是行動;一時的行動其實也未必難,難的是持久戰。這持久戰的敵人,不是大自然,而是一切冷漠、犬儒與自私
“汶川時間”進入災後重建。較之搶救生命的壯烈,災後重建是一場任務更加繁難、時間更加漫長的持久戰。中國當然有信心、有能力打贏這場持久戰,因為國家意志堅定,國力今非昔比。但如同災難之後搶救生命的舉國救災行動一樣,在開放、透明中凝聚全民共克時艱,同樣是打贏這場持久戰的必要條件。
能夠持續凝聚全民共克時艱的,只能是解放思想。
正是思想解放,才使得這次救災的資訊空前透明、新聞空前開放,才有了第一時間允許外國媒體到達災難現場,才有了以志願者為代表的民間力量廣泛參入救災,才有了在新中國的土地上首次出現境外救援隊的身影,才有了紅十字會管理費問題和帳篷事件等在第一時間被網民提出質疑並及時得到官方回應。
事實證明,這所有的“第一”,對救災不僅沒有添亂,反而是前所未有的幫忙;不僅無損政府形象,反而是政府得道多助;不僅未搞亂人心,反而喚醒大愛凝聚民氣。
既如此,接下來的災後重建,沒有理由不進一步解放思想。通過解放思想,將舉國抗災中實現的進步制度化,災後重建不僅是災區的重建也是國家的重建,不僅是物質的重建也是精神的重建,不僅是民氣的重建也是體制的重建。
解放思想才能深刻地檢討。化悲痛為力量,前提是化悲痛為思考。災難固然是大自然“天行有常”,但引起廣泛質疑的豆腐渣教學樓問題,不僅應拿出令人信服的調查並公正地問責,更要考慮如何在災後重建中真正提高學校、醫院等公共建築的抗震強度。通過檢討,換來震不垮的學校,推動國家進步,花朵才不會白白夭謝。
不僅是災區,也不僅是學校,豆腐渣建築堪稱腐敗的標本,腐敗不是秘密的種種秘密,幾乎盡藏此渣中。要想建設震不垮的學校,在災後重建中,就必須徹底改變少數人暗箱決定公共事務的現象,徹底改變過多依靠“自體監督”的弊端,真正實行民主參與、民主監督,讓公民成為決定公共事務的主人。解放思想,通過“體外監督”祛除腐敗痼疾,災後重建完全可以成為民主反腐的試驗田。
災後重建,也完全可以成為推進政治體制改革的試驗田。隨著救災和重建的錢物陸續發往災區,民眾對能否公平分配以及如何分配的關注日益上升。最基層的農民其實不乏最有智慧的創造。據新華社報道,在四川綿竹地震災區,齊天鎮雙林村一組受災群眾想出了這樣的分配救災物資辦法:89人的村民小組,選出臨時負責人和監督人,把救災物品分成9堆,每10人一組,每組再選出一名代表出面抓鬮,抓到哪堆就拿哪堆,每組領回救災物品後再分配。不要嘲笑抓鬮太土,其所體現的民主精神既先進又現代。這生動地表明,民主是個好東西,農民兄弟實踐起來更是個好東西,從一個村民小組,再到一個鄉鎮一個縣,只要真正實行民主,公平公正就不是奢求。
這種試驗田的作用,還可以推進到災後已成為焦點的紅十字會等公益機構。讓紅十字會等公益機構的運作徹底地置於包括政府、人大、政協、民意、輿論在內的嚴密監督之下,讓每一分捐款都不被玷污,不僅是對海內外所有愛心的最大呵護,更可以成為陽游標本,今後所有的公共機構、公共事務都可以循此監督。
災後重建是持久戰,需要長期的機制。把這次救災高效率推廣至全國,把動員民眾凝聚民心的透明度推廣至全國,把抓鬮分救災物資的農民智慧像當年大包乾那樣推廣至全國,推廣至一切公共事務,進而開放媒體監督,開放民間社團,建設公民社會,推進政治體制改革,都是長期機制的重要組成部分。
建設這些長期機制,都離不開解放思想。
多難興邦,不只是安慰和勵志,而是付出高昂代價之後真實的歷史機遇。把握這機遇,是對逝者的大慰,更是對生者的大愛。要抓住救災和災後重建的契機,加速一些過去或因求穩怕亂而投鼠忌器,或因患得患失而裹足不前,總之是因思想不夠解放而遲遲難以推行的改革,果敢地突破重重阻力,重新制定時間表,讓改革的力度更大步子更快。
同時,災難不僅帶來刻不容緩的壓力,使得拖延與虛耗成為一種罪,也凝聚起眾志成城,昇華出風雨同舟,推進改革由此獲得了更加強大的動力與支援。
國難當前,感動並不難,難的是反思;反思也不難,難的是行動;一時的行動其實也未必難,難的是持久戰。這持久戰的敵人,不是大自然,而是一切冷漠、犬儒與自私。
人們都説,在災難之中,許多平平常常的小人物是最偉大的,他們是我們民族的脊梁。那我們理當善待自己的脊梁,努力不讓任何天災或人為的不公不義損害自己的脊梁。讚美人性之美,就要把人性貫穿于我們的公共生活;人性的公共生活,從災後重建做起。(本刊編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