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北京6月2日電(榮忠霞)在抗震救災隊伍中、在奔赴災區的志願者中,有許多被稱為“80後”“90後”的青年和大學生群體。他們不畏艱險、勇於擔當、無私奉獻,以自己的方式承擔起責任、贏得了社會的讚譽。
5月30日,北京新圓明職業學院兩名大學生通過新華網發出致全國大學生的公開信,倡議自信、自立、自強,“做敢於承擔的一代”。信中説,青年和大學生群體在汶川大地震中經受了人生中最嚴峻的考驗,用自己的實際行動樹立了獨立、無私、勇敢和堅強的青春形象。這封公開信在各大網站和社區論壇中廣泛傳播,引起廣大青年網民的熱烈共鳴。
短短3天裏,新華網發展論壇有關這封公開信的跟帖已經超過5100條。許多年輕網民紛紛響應,表示將“從我做起,做敢於承擔的一代”。有網友説:“我們要從做好身邊的每一件有意義的事情開始,從堂堂正正做人開始。讓國家的強大從我們開始!”
多難興邦,每一次國家和民族的災難都會成為青年一代成長的力量。有網友説,地震讓我們失去很多,但我們收穫了愛、收穫了尊重、收穫了珍惜。“災難是一部教材,也是一次考驗,我們應該奮發自強,成為國家建設的棟樑,成為‘堪當重任的一代’。”
許多網友表示,這封倡議書也是一份當代青年的“自強宣言”。一位“80後”網友説:“在這次災難中涌現出無數的英雄,奉獻出無私的愛心。他們中相當一部分是我們‘80後’‘90後’。為什麼這樣?因為我們骨子裏鐫刻著中華民族優秀的靈魂,流淌著五千年來奔流不息堅強的血液,因為我們有一顆中國心,一顆熱愛中華民族、熱愛華夏同胞的心!”
“在地震後的多少個日夜每每淚流不止,不僅是因為悲傷,更多是因為感動。這場災難是一次心靈的洗禮,災難讓我們明白,我們是需要承擔的一代!”一名搜狐網友這樣寫道。
一位即將奔赴災區一線參加過渡性安置房建設的網友説:“有幸成為援川建設隊伍的一分子,能在祖國有難之時貢獻力量,我感到無比驕傲和自豪。同學們、朋友們,為了多災多難的祖國母親,為了我們的理想加油吧!”
“80後”“90後”曾被認為“我”字當頭、特立獨行、缺乏責任感,但一場地震災難改變了他們在人們心目中的印象,也讓很多人對他們投以關注和讚賞的目光。“年初雪災的時候,看到一些‘80後’在思考;在奧運火炬境外傳遞的時候,看到‘80後’‘90後’學子的一片赤誠;在震災中,更看到了更多年輕一代挺身而出。祝福你們,你們是有希望、有力量的一代!”
延伸閱讀:
兩名大學生通過新華網公開倡議:做敢於承擔的一代
新華網北京5月30日消息 北京新圓明職業學院兩名大學生今天通過新華網向全國大學生公開倡議:自信、自立、自強,做敢於承擔的一代。公開信説,汶川大地震讓年輕的大學生群體經受了人生中最嚴峻的考驗,他們也用自己的實際行動樹立了獨立、無私、勇敢和堅強的青春形象。全文如下:
自信、自立、自強,做敢於承擔的一代
——致全國大學生的一封公開信
親愛的同學們:
從5月12日汶川地震發生以來,我們總是被許許多多發生在同齡人身上的故事所感動,這使我們更加深刻地體會了我們中華民族的精神,也引發了我們自身關於責任和使命的思考。
曾幾何時,我們的頭上被冠以這樣的稱號:“80後”、“90後”,我們被稱為“我字當頭的一代”,“依靠父母的一代”,“自私自利的一代”。對於我們這些所謂的“80後”、“90後”們,社會上一度引發了很多爭議,以至有人説,我們就象一顆草莓,光鮮的背後是無法肩挑大擔的脆弱。
也許是我們成長的環境一帆風順,也許是我們的親人過於溺愛,也許是我們從未經歷過風雨……在許許多多以我們為主題的爭議中,我們竟常常不屑顧及。然而,當汶川大地震發生時,災難中我們這個年輕的群體經受了短暫人生中最嚴峻的考驗。在廢墟的煙塵中,“80後”、“90後”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詮釋了一個個獨立、無私、勇敢和堅強的青春形象,用無以復加的形式告訴世人:我們也是堪當重任的一代。
80後、90後--是熱愛祖國,有責任心的一代
我們清醒地記著五四運動孕育的愛國、進步、民主、科學的精神,成為中國人民和中國青年在黨的領導下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不懈奮鬥的寶貴精神財富;清醒地記著五四精神的核心,是偉大的愛國主義。我們--激情昂揚的青年,心中一直想著我們偉大的祖國!
當汶川發生地震的那一刻,想到中華民族正經受著災難,中華兒女正經受著災難,我們清醒了,我們行動了。看著遇難同胞的數字在上漲,失蹤的人數在上漲,受傷的數字在上漲,我們心痛,我們捐款捐物,我們在獻血車前排起長長的隊伍,我們收拾行裝準備前往災區救援;我們徹夜守在電腦旁,電視機前,以淚洗面……
我們看到,第一批趕赴災區救援的成都軍區空軍某部十人敢死隊,曾冒著生命危險兩次進入回龍溝重災區,累計一百多小時生死搜索,在大難來臨時為人民擎起一片生命的天空。這是敢死隊英雄譜的年齡--“隊長:馮新蘭 36歲、副隊長:侯文平 26歲、隊員:任勇19歲、楊罡19歲、李文傑23歲、陳斌20歲、林偉23歲、賞金虎18歲、張建東18歲、馬文龍18歲”。這是一個多麼年輕的群體,這個群體在此刻承擔著多麼神聖的使命,這才是真正意義上的80後、90後的脊梁,當祖國需要我們的時候,當人民需要我們的時候,我們一定會挺身而出。祖國至高無上!
80後、90後--是堅強的一代
在地震中有這樣一個故事,發生在鎣華鎮中學初一一班一個名叫鄧清清的女孩子身上。她的老師説,這個貧困家庭裏的小女孩,人窮志不窮,學習非常刻苦努力,晚上常在回家路途還打著手電筒看書。災情發生後,這個小女孩被掩埋在廢墟中,當救援人員將小女孩救出時,她還在廢墟裏打著手電筒看書。她説:“下面一片漆黑,我怕。我又冷又餓,只能靠看書緩解心中的害怕!”她的誠實如同她的堅強一樣,讓聽者無不動容。
同樣的,我們也看到了在父親光芒下堅強微笑的--譚韆鞦之女譚君子,她的父親為救學生獻出了自己的生命。在喪失親人的巨大悲痛面前,這個北大法學院的大二學生選擇了堅強面對和承擔重任。她曾撰文這樣寫道:“對於我的爸爸,我要代替他撐起這個家,照顧好阿姨和妹妹,這是我愛她們的方式,也是我回報爸的方式。”她的堅強,她失去親人不哭的勇氣,是80後真實的寫照,她才是我們80後堅強的代言人。
80後、90後--是富有愛心的一代
有愛才有家,有愛才有美好的生活,我們的愛心是發自內心的, 12日下午汶川特大地震發生時,一個又一個同齡人的名字,讓我們刻骨銘記……他們為了自己的同學,同伴,不顧個人安危毅然再次衝入廢墟拯救他人的生命。
宴鵬是北川中學的學生,地震發生時,北川中學教學樓共有21個班1000多名師生在上課。當時,教學樓突然劇烈搖晃了幾下,坐在窗邊的晏鵬被甩出了教室,摔落在教學樓外,他爬起來之際意識到是發生地震了,可身邊沒見一個同班同學。他沒有逃生,而是立刻衝進教室,但剛喊出“地震了,快跑!”就被突然垮塌的教學樓掩埋了。
“如果能救而沒救,我肯定會感到慚愧。” 成都市溫江區玉石鄉實驗小學12歲學生陳浩,在地震時本已逃到安全地帶,然而為救素不相識的女同學,他卻受重傷被壓在瓦礫中長達20多個小時。
或許有人會説:“災難使你們學會了堅強和感恩,災難使你們學會了忍受,學會了承擔。”不,不僅僅是這樣,我們骨子裏鐫刻著中華民族高貴的靈魂,流淌著五千年來奔流不息堅強的血液,銘記著在危難面前永不屈服的誓言,所以,我們會為了生命的價值和民族的重擔,燃燒青春,奉獻熱血。這些鮮活的實例我們不能忘卻,這一件件突如其來的事件,更使我們不能忘卻。 同齡人中的佼佼者用他們的行動證明,我們絕不是“垮掉的一代”。
在震後一所學校的黑板上,溫家寶總理題寫了“多難興邦”。是啊,從來沒有這樣的時刻,讓整個中華民族的同胞之情煥發的如此深刻;從來沒有這樣的時刻,讓我們年輕的大學生朋友們迅速成長,學會承擔。同學們,讓我們行動起來,向同齡人中的佼佼者致敬,像他們一樣自立、自信、自強,做愛國的人,有責任心的人,無私的人!
多年前梁啟超先生的那句話依然警醒著我們:“故今日之責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富則國富,少年強則國強。”大學生朋友們,讓我們團結一致,做敢於承擔責任的一代,讓我們的青春,成為祖國崛起最強有力的鋪墊,讓我們用自己的行動向世界證明:中華民族永不言敗,中國青年大有可為。
祝災區人民早日重建家園、廣大同學學業有成!
北京新圓明職業學院 申永磊 嚴中利
2008年5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