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時政 | 本網快訊 | 兩岸 | 國際 | 港澳僑 | 熱點新聞 | 大陸縱覽 | 社會 | 財經 | 教育 | 軍事 | 科技 | 傳媒 | 奇聞趣事 | 新聞發佈會 | 新聞人物

中國民間救助力量在抗震救災中發揮積極作用

時間:2008-05-27 14:48  來源:--新華網
      新華網北京5月27日電(記者宮一棟)在“512”汶川地震發生兩天后,50歲的王文忠就趕到了災區,投身救援工作。王文忠在北京經營著一家規模不小的皮草店,他承認自己沒有救災方面的知識,但他説:“這不會妨礙我們奉獻愛心。”

  跟隨王文忠的還有14名河北棗強縣芍藥村的村民和北京梁漱溟鄉村建設中心的10名大學生志願者。時間不允許他們進行充分的後勤準備。急救等知識是在飛往成都的航班上現學的。王文忠租了三輛汽車,運送了926套棉衣、70頂帳篷和2000床被子。

  他們本來計劃前往重災區綿陽,但由於找不到合適的交通工具,而臨時改變了行程,前往彭州縣和都江堰的向娥鄉。在地震中,向娥鄉有90%的房屋倒塌,400多人死亡,1.5萬多名災民無家可歸。於是,救援隊很快在向娥鄉建立了一個救助站。

  在一週的時間裏,救援隊在向娥鄉搭建了100多頂帳篷。他們籌集善款、訪問災民、分發物資、安撫老人和孩子。他們按照“梁漱溟鄉村建設中心”的宗旨展開工作:村民們在得到適當外援的情況下展開自救。

  志願者白亞麗説:“我們做的都是一些小事,但這需要耐心。”每位村民每頓飯只有一碗飯,於是“我們幫助維護秩序,防止出現爭吵”。

  已經退休的周忠民同意這種看法。地震發生時,他正在四川地區考察農村教育情況。他説:“救災不需要那些不願做小事情的人。”在沿途的一個救助站,周忠民和其他志願者為1000多名災民燒了40多壺開水。“他們渴極了。”

  5月15日,北京一六八模板公司在捐贈價值64萬多元的款物後,又派了40名重建援助隊員赴阿壩災區。

  在他們的身後,是一支龐大的民間救助力量,各行各業的人都投身其中。

  5月12日,北京的8家民間機構聯合發起了“小行動+許多人=大不同”的救助活動。

  截至5月18日,參與活動的“綠家園”志願者組織籌集了46097元人民幣,購買了一批救災物資,其中包括6箱四川人愛吃的豆瓣醬。“綠家園”負責人汪永晨説,“這些事情看起來微不足道,但正是NGO擅長做的事情。”

  她説,中國的NGO正在學習應對他們從未經歷的一場挑戰。

  5月13日,成都“根與芽”、“多背一公斤”、NGOCN網站以及其他幾家民間組織決定實施聯合救災行動。“多背一公斤”負責人安豬説:“我們幾家機構規模都不大,工作重點也各有側重。我們合作在一起會産生更大的效應。”

  第二天,他們就在成都成立了“512地震災害救援行動”聯合辦公室,力圖整合全國民間機構的救災活動。

  安豬認為,這種新的運作模式標誌著中國的民間組織正在走向成熟。在中國今年1月遭受雪災時,貴州省的一些民間組織也展開了類似的行動。但聯合辦公室總協調張國遠説,這次合作的規模要大得多。

  目前,全國已經有120多家民間組織加入進來。作為全國的總部,成都聯合辦公室指揮一線調查、資訊蒐集、物資採購和交通運輸等一系列工作。

  在NGOCN網站的論壇上,每天都會公佈聯合救援行動的最新進展,討論異常熱烈。聯合辦公室每天發放價值50萬-60萬元的物資,但是協作並不容易。例如,成都聯合辦公室和其他參與機構的資訊溝通還不是十分暢通,從而産生誤解。安豬説:“磨合需要更多的時間。”

  除了草根組織,一些支援民間公益組織的基金會也參與到了救災中。友成企業家扶貧基金會5月14日啟動了“抗災綠色通道”。如果申請獲准,公益組織可以在5天內申請到30萬元的項目資金。南都公益基金會也表示將向公益組織的賑災提供1000萬元的資金支援。

  在過去兩周內,政府和民間組織開始建立互信。發起“新駝峰行動”的幾家上海民間組織表示,當地民政部門對他們向災區運送物資給予了充分的支援。

  但是,由於情況不熟和經驗不夠,民間組織在賑災過程中也出現了一定程度的混亂。北京環保團體“自然之友”執行理事梁曉燕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説,“一旦到了這種時候,大家全像沒頭蒼蠅一樣。”由於來自省外的志願者隊伍過於龐大,四川省已經懇請志願者另擇時機前來。

  北京光華慈善基金會理事長李志剛認為,民間組織的地震救災將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它們能夠在急救、硬體重建、軟性建設、完善災害救助機制等四個階段發揮作用。

  他提到醫學救援、凈水供應、孤兒關愛、心理輔導、公眾救助常識普及等19項可能要做的工作。“每一家民間機構都應當找到自己的側重點,而不是彼此重疊,否則就是資源的浪費。”

  “綠家園”負責人汪永晨説,抗震救災為中國的民間組織提供了成長的機會。

  中央組織部副部長歐陽淞26日在新聞發佈會上表示,在這次抗震救災中,各種志願者組織發揮了重要作用。“培育、鼓勵、支援各種志願者組織健康發展,積極發揮他們在服務經濟社會發展、推進和諧社會建設等方面的作用,是我們黨和政府的一貫政策。”他説。

  

  清華大學NGO研究所教授王名認為,如能夠有更多專業的NGO趕赴現場參加救援,必定會進一步與政府救援形成合力。

 

  汪永晨説:“中國有句老話,‘有錢的出錢、有力的出力。’我們想再來個翻新,有組織地發揮自己的優勢。這是一股不可小視的力量,特別是在這場大災難中。”

 

 

分享到:
編輯:李艷波

相關新聞

圖片

本網快訊

熱點新聞

奇聞趣事

兩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