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時政 | 本網快訊 | 兩岸 | 國際 | 港澳僑 | 熱點新聞 | 大陸縱覽 | 社會 | 財經 | 教育 | 軍事 | 科技 | 傳媒 | 奇聞趣事 | 新聞發佈會 | 新聞人物

北京建委委員:限價房政策暫不突破戶籍限制

時間:2008-04-17 08:50  來源:東方網

  幾經討論後,北京限價房政策戶籍限制開始破冰。

  4月15日上午,北京市建委委員程建華向記者表示,已經定稿的北京市限價房銷售辦法暫時限制在本市戶籍人口申購,但是根據資格審核和房源情況,酌情擴大申請範圍。長期來看,北京市限價房會逐步向持有北京市工作居住證(綠卡)和被引進的人才開放。

  戶籍之爭與“夾心層”的要求

  今年2月底,北京市限價房銷售管理辦法向社會發佈徵求意見稿時,受到了社會的廣泛關注和討論。程建華介紹,北京市建委先後收到電話、電子郵件等各類意見共計6000多條。

  其中關於戶籍限製成為社會反映最強烈的問題。

  中國房地産及住宅研究會副會長顧雲昌4月15日在 “民生地産樂居中國城市評選”上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指出,限價房完全可以由經濟適用房代替,如果非要做限價房,當以解決“夾心層”住房困難問題為主。而北京市流動人口是“夾心層”的主力。

  中國社會科學院城市發展與環境中心主任牛鳳瑞告訴記者,北京限價房定位是解決“中等收入家庭住房困難”問題,而從北京市的實際收入情況來看,“中等收入家庭”多是外地戶籍人員,排除掉這部分人員,所謂“中等收入家庭”概念並不完全。

  一位網友在給北京市建委的“意見”中這樣寫道:“我在北京工作了5年,收入等條件都符合限價房購買標準,而且每年都向北京市納稅,為什麼人為性地將我們排斥在購買限價房之外”?

  上述網友進一步強調説,“限價房”依據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定義,並不屬於保障性住房,而是普通商品房的一種。在2006年時,國家有關部門為控制城市房價過快上漲,而提出在城市房價上漲過快的地區投放限價房。

  如果限價房不能由全部人民共用、共同購買,那麼“夾心層”購買房屋的剛性需求被迫擠到商品房上,依靠市場來解決。而國務院“24號文”中明確提到,中高等收入家庭住房困難才依靠市場解決。

  顧雲昌表示,如果不能將限價房合理進行配置和銷售,則其抑制房價的功能不能發揮,限價房再次成了一次準福利分房。

  原建設部副部長、中國房地産協會原會長楊慎日前接受媒體採訪時指出,限價房本身設置就不合理,如果作為商品房推向市場,就不應該再人為地對購買人群進行戶籍限制。

  北京市建委委員張農科告訴記者,目前階段,北京市限價房仍以解決本市戶籍居民住房困難問題為主,其供應對象主要是北京市中等收入家庭、徵地拆遷過程中涉及的安置家庭,及市政府規定的其他家庭。

  對於戶籍標準,北京市也將實行“動態管理”,在正式向市場推出後,還要根據房源和需要情況進行調整。

  “摸石頭過河”與“道德風險”

  雖然北京市並不是第一個推出限價房管理政策的城市,但是其政策制定等工作仍在“摸石頭過河”。

  程建華表示,北京市限價房政策是廣泛徵求意見後制定的,但是真正實行起來以後,還要根據房源、申請人員等各類情況進行進一步的調整。

  例如,對於限價房的價格制定和5年後上市徵收差價比例上,北京市建委也提出動態管理的政策。初步確定,5年後買房人出售限價房的要徵收差價的35%,但是會根據房價變化等因素,到時候進一步調整。

  住房保障專家牛鳳瑞向記者表示,北京市限價房政策雖然製作縝密、徵求了廣泛的社會意見,但是其政策當中仍有許多需要完善的地方。

  例如,對於社會反映強烈的“假離婚騙取限價房”的問題,雖然經過政策的再三完善,仍無法完全解決這一問題。很多專家擔心,北京限價房會走原來經濟適用房的老路,出現一些“道德風險”的問題。

  北京限價商品房價格制定政策中表明,將根據項目綜合開發和合理利潤為基礎,由北京市發改委、建設、財政等部門,參照同地段、同品質普通商品房住房價格,研究制定。

  而同地段的普通商品房價格如果由開發商刻意拉高,是否仍可作為參考標準?綜合開發和合理利潤又該是多少?一連串的問題,是限價房政策“實轉”以後必須面臨的問題。

  對於限價房的購買標準,政策中規定3口及以下家庭年收入不超過8.8萬元,每人平均住房使用面積不超過15平方米,家庭總資産凈值在57萬元及以下;4人以上家庭年收入為11.6萬元,每人平均住房使用面積不超過15平方米,家庭總資産凈值在76萬元以下。

  牛鳳瑞指出,如果真正去核實申請購買家庭的財産等狀況,需要多少的人力、物力去核實呢?這麼高的行政成本付出,是否值得?

  北京限價房管理政策中還指出,對於多次搖號未中的,輪候3年以上的,區縣保障管理部門可直接為其配售一套限價商品房。

  對這條政策,牛玉瑞表示,這樣的政策很容易造成權力尋租空間。 (記者 賈海峰)

分享到:
編輯:楊雲濤

相關新聞

圖片

本網快訊

熱點新聞

奇聞趣事

兩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