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時政 | 本網快訊 | 兩岸 | 國際 | 港澳僑 | 熱點新聞 | 大陸縱覽 | 社會 | 財經 | 教育 | 軍事 | 科技 | 傳媒 | 奇聞趣事 | 新聞發佈會 | 新聞人物

乳品漲價奶農賠本 調查:價格體系混亂層層盤剝

時間:2008-01-28 08:48  來源:民主與法制日報

  牛奶的價格直線上漲,可是內蒙古的奶農並未收益。混亂的價格體系、奶農被層層盤剝,這些都成為奶農忍痛賣掉奶牛的原因。各路專家紛紛提出問題的癥結所在,提醒要防止企業“合謀”大漲價,在奶業基地建設、理順價格體系、治理惡性競爭等問題上,政府和行業協會應承擔更多責任。

  2008年的新年剛過,呼和浩特市居民劉大媽像往常一樣,到附近的超市買袋裝牛奶。可是,劉大媽驚訝地發現牛奶漲價了,漲幅還不小。一箱硬包裝“大枕”的純牛奶從原來的28.80元提到了目前的38.2元; 另一種軟包的純牛奶産品從原來的每袋1元錢提到了1.30元。“本來想拎一箱子回家的,可是這麼貴了,還是少喝點兒吧。”

  記者走訪呼和浩特市多家超市了解到,新年過後,伊利、蒙牛等知名品牌的奶製品相繼漲價,伊利“30天常溫保質純牛奶”每袋(半斤裝)漲了3角,而酸奶的價格也相應地有所上調。據了解,此次調價,純牛奶和酸奶漲幅達到10%至15%左右。超市有關人員稱“據説還得漲”。

  記者在幾家大型超市內也發現,奶製品專區大部分品牌都終止了促銷活動,只有個別品牌的桶酸或杯酸象徵性地打出了特價牌。

  呼和浩特市一家超市負責人告訴記者:“近兩個月,我們每進一次奶製品,價格幾乎就上調一些,近期奶價已經上漲了好幾次了。銷售額雖然增加了,但是奶製品的銷量卻在下降,降幅保守估算也在10%至15%左右。”

  對此,蒙牛集團一位行銷負責人告訴記者:“蒙牛産品在全國各地的定價不盡相同,蒙牛是根據各地市場的實際情況、運費以及公司的産品結構分別定價的。”“現在牛奶的原材料價格紛紛上漲,運費、電費等也不斷上漲,各個企業根據各自情況上調價格也是正常之舉。”

  伊利公共事務部的一位人士對記者講了他的看法:“牛奶的漲價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奶農對於飼料上漲的暫時性恐慌,提高奶農積極性,從而緩解供求關係。”內蒙古奶業協會的秘書長那達木德告訴記者,國內乳製品、特別是液態奶的利潤多年維持在2%至4%的不正常微利水準。“成品奶賣不過礦泉水”的現象很普遍,消費者得到了實惠,卻不利於乳品加工業健康發展。近期,液態奶的提價仍然難以抵消奶源上漲提高的成本,企業面臨“原料奶快速上漲和成品奶銷售不暢”的局面,生存更加艱難。

  奶農並未得到實惠

  在呼和浩特地區,伊利和蒙牛兩家企業最近把原奶收購價從每千克1.76元提到1.90元,部分地區已經提到每千克2.3元。但記者發現,奶農們仍期盼著再提高收購價。

  “鮮奶收購價三分五分地提,而同期飼料價卻三毛五毛地漲。”內蒙古奶戶王煥喜向記者這樣描述原料奶和同期飼料漲價的幅度。他説:“因鮮奶收購價太低,上半年最好的成牛只能賣5000元,小乳牛僅兩三百元。”

  奶農張二亮給記者算了一筆細賬,每頭奶牛每年草料要吃掉2000元,豆餑和麩子等精料要吃4000元,再加上人工費1500元,以及防疫醫藥、配種、房租水電等900元,每年一頭牛的飼養成本就是8400元錢左右。而一頭奶牛一年最大産奶量就在8000斤左右,按現在的收購價也只能賣到8000元錢。

  難以承受虧損壓力的許多奶農已經把養牛場的奶牛賣了十幾頭,而且一些養牛戶也都不願養牛了。除了飼料價格上漲和牛奶收購價格過低之外,奶農不願意養牛,還有一個原因就是他們受到了中間商的層層盤剝。許多奶農和乳品企業之間沒有直接的採購關係,每天擠出的牛奶只好低價賣給到府收購的奶站,再由奶販高價倒手賣給加工廠。奶站除了收購價格低之外,還經常扣押奶農的錢,一方面是奶站可以把這筆錢挪作他用,另一方面這個辦法可以迫使奶農繼續把鮮奶賣給自己的奶站。

  養牛是他們永遠的痛

  楊滿屯每天照舊是5點鐘起床,早早地把自己負責打掃的那段街道掃得乾乾淨淨,上午他還要走街串巷揀拾一些可以回收的垃圾來貼補家用。楊滿屯舉家來呼和浩特市裏謀生已經有8個月了,他每天做著兩份工作,雖然辛苦,但他沒有什麼心理負擔。然而有誰能想到,就在幾個月前楊滿屯還是呼和浩特市白廟鄉一位身價上百萬的養牛大戶,他將自家的20多頭奶牛一次性處理後,帶著全家很悲壯地離開了村子。

  楊滿屯是2002年響應政府號召開始轉行養牛的,之前他搞客運生意,是村子裏數得著的富裕戶。他自己投資20多萬元,還向當地銀行貸款10萬元購買奶牛,當時購買一頭成年母牛需要1.2萬元,一頭小母牛也需要5000多元。最多的時候,楊滿屯家有50多頭奶牛,資産近百萬。

  楊滿屯告訴記者,從2004年開始,隨著飼料的不斷漲價,原奶的收購價卻一直保持在很低的水準,他的父母、妻子、還有妹妹都投入了他的養牛生意,但一年下來,不計人工,一頭奶牛也就收入一千多元。到後來幾年,飼料成倍上漲,鮮奶收購價卻漲幅甚微。他實際在賠本經營,很多奶牛由於營養跟不上,産奶量也就減少,這樣惡性迴圈。2006年,不堪重負的楊滿屯開始出賣自己的奶牛,而此時,周圍的養牛戶都在賣牛,最好的奶牛也賣不到1萬元,到後來很多奶牛按肉牛的價格就出售了。有的奶戶為減少損失,甚至將剛下的小奶牛,直接以300元的價格賣給附近的藥廠。2007年初,楊滿屯賣掉了自己家所有的奶牛,舉家外出打工,養牛成了他心中永遠的痛。

  記者了解到,像楊滿屯這樣養牛積極性嚴重受挫的養牛戶不在少數。內蒙古八拜鄉有著24頭奶牛的養牛戶馬連柱向記者表示,他家每年賠3至4萬元,如今的奶源收購價也在看漲,原本打算轉行的他,希望能挺過這段艱難時期,養牛業會好起來。而且政府在這方面也加大了投入,最主要的是他不願離開自己祖輩生息的這個地方。

  記者了解到,2007年上半年內蒙古奶農基本上處於虧損狀態,這也與前幾年奶牛養殖被作為“政績項目”盲目擴張有關。據內蒙古當地一家旗信用聯社統計,從2002年至今,他們先後向養牛戶貸出11800多萬元貸款,然而目前只收回2892萬元,回款率不到30%,有的信用聯社所貸養牛款回款率不到10%。這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多數養牛戶在賠本。

  混亂的價格體系

  據伊利集團大致測算,按照目前的原奶價格,2008年伊利集團僅原奶成本將增加十幾個億,企業根本消化不了,只有上調奶製品價格。伊利集團董事長潘剛介紹,全區目前奶製品加工能力達到1000萬噸,産能嚴重過剩。內蒙古的伊利、蒙牛兩大乳品企業一半的原奶來自黑龍江、河北、山西、寧夏、銀川等地。

  伊利集團執行總裁張劍秋介紹説,由於近來奶源緊張,原有價格體系已被打亂。現在很多地方都是一家一戶拿著現金到府收奶,已經沒有價格體系了。一些專家認為,目前原奶價格上漲帶有恢復性和合理性,但無序搶奶造成的原奶價格混亂是不正常的。

  記者發現,隨著國際市場奶粉緊缺及價格上漲,內蒙古生産奶粉的小廠死灰複燃,開始大量生産奶粉賣給國內乳製品企業或出口,加劇了全區奶源緊缺的局面。據呼和浩特市賽罕區西把柵鄉合林村奶農講,現在,包頭市幾家小乳品企業推著小奶罐到奶農院子裏收奶,給出的價格是每公斤2.7元,高出伊利、蒙牛集團收奶價0.8元。而呼倫貝爾市去年奶價每公斤為1.4至1.5元,現在漲到2.6至2.8元,甚至更高。

  那達木德介紹,2006年,進口奶粉每噸兩萬多元,2007年以來特別是下半年,每噸達到4萬至4.5萬元,還難以買到,原來使用復原乳的産品也開始使用原奶;奶站的存在也是影響企業成本的重要因素。目前,伊利、蒙牛等大企業大部分原奶不是直接從奶農手裏收購,70%以上是從奶站收購的,奶站成為産業鏈條上的一個矛盾點。目前,送到伊利、蒙牛公司的平均原料奶價格在每公斤2.3元左右,但到了奶農頭上僅為1.9元,中間的差價被奶站掙去了;流通環節的大超市收取多種費用,提高了企業成本。乳品企業入住一些大超市,要交保護費、進店費、店慶費等名目繁多的費用,企業産品價格裏的10%至20%被超市掙去了。

  需要完善監督機制

  壓低原奶收購價不合理,低價銷售乳製品也不合理。要使乳業産業鏈健康發展,就必須兼顧奶農利益、企業消化能力和消費者購買水準。適度調整零售價,一定程度上可以穩定奶牛飼養行業,使乳製品企業對奶農和奶源基地建設更加重視。那達木德稱:“長期以來,奶農在乳品行業的利潤空間一直維持在10%以下的低水準,而乳品加工企業可佔到35%,而55%的利潤空間被奶站等中間商得去了。乳製品的價格維持在一個合理的狀態,將促進我國奶業實現穩定、良性、可持續發展,最終也將對消費者有利。”

  據專家測算,目前奶製品價格尚可大體抵消成本上漲壓力。原料奶漲價促使大型乳製品企業重視奶源建設,改變以往“只摘果子不種樹”的現象。目前乳製品企業主要通過自有固定奶源和社會奶源收奶,後者佔據一定比例並相對不穩定,遇到波動時,大家都要搶奶源,關鍵是看誰的價格高。原料奶供應的不穩定因素給乳製品企業帶來了風險。同時專家提醒,要防止企業“合謀”大漲價,在奶業基地建設、理順價格體系、治理惡性競爭等問題上,政府和行業協會應承擔更多責任。

  內蒙古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的于光軍研究員提出了他的看法。于光軍認為要扭轉乳品企業目前的困境,就要儘快進行良種奶牛普查,掌握良種奶牛數量以及産奶量等準確數據,制定出優質良種奶牛培育計劃,同時利用植入晶片技術確定良種奶牛身份,並給每頭良種奶牛建立檔案。這樣既可以此數據作為發放補貼的依據,也便於今後的飼養、管理。更重要的是,掌握良種奶牛的基數有利於對自治區奶業發展進行長遠規劃,使奶業走上優質化道路。儘快出臺補貼細則,落實補貼資金。現在影響奶源價格最重要的因素是飼料價格,落實補貼降低了奶農生産成本,奶農、企業的利潤有一定保證,牛奶産品價格也就可以穩定下來。

  此外,摸清楚一個區域能種多少草,這些草配以多少飼料能養多少牛,養這麼多牛能産多少奶,産的奶適合建多大規模的奶製品加工能力,這些産品需要多大的市場來消化,然後再對産業進行規劃,這樣形成的産業鏈是合理可控的。形成良性發展,這個鏈條上的每個環節都能受益,否則,每個環節都受損。減少奶站經營戶等中間流通環節,使奶農和乳品企業直接對話,增加奶農的收入,降低企業的成本。

  內蒙古發改委價格處的一位負責人告訴記者,在乳品及原奶的價格審定方面,將來要成立專門的價格審定委員會,按照乳品及原奶的實際成本對乳品的市場價及原奶的收購價進行核算,做出市場建議價,供企業參考。這樣的價格要相對合理,而且對乳品及原奶的品質要有專門的機構進行監督檢驗,從機制上建立一套完整的監督體制,讓老百姓喝上放心奶。記者 明斌 高高 夏文平 

分享到:
編輯:楊雲濤

相關新聞

圖片

本網快訊

熱點新聞

奇聞趣事

兩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