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時政 | 本網快訊 | 兩岸 | 國際 | 港澳僑 | 熱點新聞 | 大陸縱覽 | 社會 | 財經 | 教育 | 軍事 | 科技 | 傳媒 | 奇聞趣事 | 新聞發佈會 | 新聞人物

兩岸同胞研討關帝文化:同根同源忠義仁勇浩氣存

時間:2007-07-18 08:27  來源:

  7月15日,山西運城關公祖廟的千年“關皇大帝”神像搭機抵達高雄國際機場,揭開了全臺灣繞境平安行的序幕,臺灣各界喜迎“千年關皇大帝”。

  “關帝文化是中華民族共同的信仰。兩岸同根、同種、同源,兩岸親緣、血緣、神緣共融,是任何強力無法割斷的。”日前,在由湖北省臺辦主辦的“海峽兩岸關公暨三國文化論壇”上,兩岸同胞及海外華人熱烈研討關帝文化,探訪三國遺跡,祭拜關公——

  當陽關陵祭拜關公

  中華民族自古就有“文拜孔子、武拜關公”一説。關公,三國時蜀漢的五虎上將之首,一生以“忠義仁勇”著稱,被後世尊為“關帝”,兵家尊為武聖,商界奉為財神。從山西運城解州關帝廟到湖北荊州關帝廟,從臺港澳到東南亞,從普通百姓的條案到商戶的神龕,關公歆享萬千香火。

  “秉承聖帝之遺風,弘揚華夏之美德。海峽兩岸,同文同源,情係中華,血濃于水,祖國統一,共同心聲。”7月2日,湖北當陽關陵,在祭文頌聲與禮樂聲中,兩岸同胞及海外華人以虔誠的心情共同祭拜關聖帝。灑聖水、撒五穀、點酒、跪拜……

  東漢建安二十四年冬,關羽痛失荊州,退守麥城,在當陽被吳兵伏獲遇害。孫權恐劉備復仇,將關羽首級獻給了遠在洛陽的曹操。曹操識破其“嫁禍於人”之計,刻沉香木為軀,以王侯之禮厚葬羽首于洛陽城南;其正身,孫權只得以侯禮葬于當陽沮水西岸。這就是民間常説的關公“頭定洛陽,身困當陽”。

  關公古墓,高7米,周長68米,墓頂古木參天,綠陰蔽日。古墓前的祭亭亭柱之上,有一副石刻楹聯:抔土涵太虛,群山擁神宅。“在埋葬關羽的當陽關陵祭拜關公,心情很激動。”臺灣“中華道教總會”理事長張檉説,“海峽兩岸同根同源,這不僅僅體現在地源與血緣上,還體現在神緣上。衷心希望能以此為契機進一步集合民族的心靈,永遠在一起。”

  “別看香港版圖只有內地半個縣大小,卻有10多家關帝廟。商店、住宅、酒肆、社團甚至警署都供奉關帝神像。”香港世界關帝文化促進會會長雷震寰説,“在香港回歸10週年的日子裏,祭拜關公更具有重要意義。我們要通過弘揚關聖帝的精神,聯繫世界華人,爭取兩岸的早日統一。”

  在海外華人看來,關帝不但是保護神、財神,而且更是民族文化之代表。“逢年過節之時,公司領導做的一件重要工作,就是帶領部屬到關帝廟燒香,要大家不忘桃園結義,發揚團隊精神,講究信義。”澳洲國際商業計算器亞太區負責人劉祖棟説。

  湖北省副省長李春明對湖北豐富的三國文化資源很是自豪。他説,《三國演義》120回中有72回發生在湖北或與湖北密切相關的重要區域,留下了眾多的三國遺址遺跡和關羽傳説。“相信通過這次關帝文化的交流活動,進一步促進兩岸同胞加深了解,增進互信,加強合作,共同發展。”

  千姿百態的關帝聖像

  提起關羽,我們就會想到桃園三結義、溫酒斬華雄、劈顏良誅文醜、過五關斬六將、三江口保駕、水淹七軍、鎮守荊州、單刀赴會、刮骨療毒、千里走單騎、敗走麥城、玉泉山顯聖等膾炙人口的故事。

  據《三國志》及有關史料載,關羽,字雲長,東漢延熹三年(西元160年)出生在黃河東岸的山西運城市解州常平村。關羽19歲那年,因救困扶危,被地方權貴追逐,避難至河北涿州,與劉備、張飛桃園結義,自此追隨劉備東征西戰,屢建奇功。

  在探尋三國遺跡的路上,記者看到的關帝塑像有紅臉的、黑臉的、拿大刀的、捧《春秋》的,可謂姿態各異。古書描寫:手持青龍偃月刀,腳跨繡鞍赤兔馬,面如赤棗,鳳目虬髯,大耳蝦身。人稱“美髯公”。關公到底長啥樣?

  我們一行來到雄踞長江北岸的荊州古城,這裡有依託關公當年鎮守荊州的府邸而修建的關帝廟。步入儀門,上方高懸清乾隆禦匾“澤安南紀”。大殿正門上方,有“威鎮華夏”巨匾。大殿內,關公像高丈余,身披重鎧。據説,高大的關公塑像是海內外眾多關廟中面頰最清瘦、腰身最苗條的一尊。“關公也沾了‘楚人細腰’之光。”不知誰的一句話逗樂了大家。

  於是,關公的形象成為了大家討論的熱點。“不知道你們當中有人去看過洛陽關林的關老爺了嗎?那裏的關公個個富態。”一個説。“也難怪,作為唐代古城的洛陽,唐人都以豐腴為美,關公自然是富態了。”一個應道。説起關公,每個人都知道不少故事。

  一位臺灣同胞情不自禁地唱起了元代著名戲劇家《關大王單刀會》雜劇中,喬閣老對關公的堂堂英武氣概的描繪:

  上陣處三綹美須飄,

  將九尺虎軀搖。

  五百個保關西,

  簇捧定個活神道。

  敵軍見了,唬得七魄散五魂消。

  你每多披取幾副甲,

  每多穿取幾層袍,

  恁的呵敢蕩翻那千里馬,

  迎住那三停刀!

  “我很小的時候就讀了《三國演義》,最喜歡的就是關公。”臺灣中華臺商服務總會會長廖正豪對記者説,“臺灣民間從來非常崇拜關公,所以對關公稱呼特別多:信佛教的稱護法爺,迦藍神;信道教的稱協天大帝、恩主公;信儒教的稱山西夫子、關聖帝君。”

  “稱呼不一樣,形象也一定各異吧。”記者問。很多臺灣同胞到過很多大陸的關廟,對關公的塑像形態觀察得很仔細。“在儒家書齋,關夫子被安置得文質彬彬,之乎者也;在道家宮觀,道長們把關公塑造得虛浮飄渺,清凈自然;在佛家寺院,關公又被點化得四大皆空,善哉善哉;在財神殿堂,關老爺出落得金光燦爛,渾身上下放射著招財進寶的光芒。”

  是的,每個人的心中都有一尊自己熟悉且認同的關聖帝君形象。關帝聖像千變萬化,永恒不變的,是關聖帝君的文化道德精神,這就是“忠義仁勇誠信”。

  枝繁葉茂的“關公島”

  7月15日抵高雄的山西運城祖廟的“關皇大帝”神像,是關公尚未被封為帝君前的神像,是目前已知年代最久遠的關公神像。山西運城關公祖廟高2.1米的關公神像、寶劍、木刻玉璽及關平、周倉神像去年12月初已被請到東照山關帝廟奉祀。

  高雄縣長楊秋興15日清晨在高雄國際機場從飛機上迎下“關皇大帝”神像後,走出機場,島內信眾及來自各地神祇夾道歡迎,送到神轎後繞境高雄市前鎮區、高雄縣鳳山市、鳥松鄉、仁武鄉後,回到東照山關帝廟安座。“關公”、“關皇大帝”神像將在東照山關帝廟駐蹕到9月底或10月初,隨後到全臺灣各縣市關帝廟,配合當地“關公文化季”活動,供人瞻仰膜拜。

  “臺灣島就是一個‘關公島’。”海峽兩岸和平統一促進會第二任會長郭俊次説,在臺灣,關公的廟宇非常多,香火也十分鼎盛。

  據兩岸地方史志資料及民間口碑所載,臺灣的關帝信仰始於明代中葉,有福建東山島漁民、船民經常留居臺、澎,把關帝保護神帶到了臺灣。“現在坐落于澎湖馬公島的銅山武聖殿,即是展現海峽兩岸一本同根、同宗共祖的典型。”

  “如果説崇奉關帝的根在大陸,那麼繁茂的枝葉就在臺灣。”湖北省海外聯誼會副秘書長朱正明告訴記者,臺灣有300多座大小關帝宮廟。在擁有2000余萬人口的臺灣,關公信徒多達 800萬眾,幾乎各家各戶都為關公設香案,立牌位,挂聖像。臺灣的關公畫像年銷售量,遠遠超過了他們最崇奉的神祇媽祖。

  “每逢關帝聖誕,臺灣全島沸騰了:抬神轎、演社戲、上陣頭,鞭炮轟鳴,鼓樂喧天,其香火之盛,與日俱增。”郭俊次説。

  “在來大陸的飛機上,像我一樣捧著祭祀的關帝神像‘一起搭機’的臺商很多。”臺商王先生説。這讓記者想到了平時在與很多臺商接觸過程中,在他們的辦公室、家中都可以看到敬奉的關帝像。

  “武聖”關羽為何被供奉為“財神”呢?“商人敬奉關羽是始於明代末期。傳説關雲長管過兵馬站,長于算數,發明日清簿,而且講信用、重義氣,故為商家所崇敬。也有人説,這與關羽老家山西走出的晉商勢力之熾,布及天下,祈財庇祐有關。”湖北臺辦楊志軍告訴記者,“在加強兩岸民眾經貿往來,促進文化交流與經貿合作中,關帝文化已成為重要的平臺。”

  異彩紛呈的關帝活動

  臺南縣鹽水武廟2007年耗資新台幣400余萬元,打造一尊9.9米高的關聖帝君雕像。據臺灣媒體報道,鹽水武廟打造這座關聖帝君雕像,是為了彰顯關公“忠義仁勇”精神,雕像主體高9.9米、長4米、寬4米,重達3500公斤,雕像主體採用塑鋼材質,造價高達新台幣400余萬元。

  據傳,關羽被斬後冤魂不散,來到玉泉山上空大喊三聲:還我頭來!後普凈法師出庵指點教化,關羽恍然大悟,在玉泉山皈依佛門,顯聖護民。當地老百姓感謝他的恩情,集資修了一座顯聖祠紀念他,這便是歷史上最早的關廟。

  我們一行人來到了玉泉山,《三國演義》第77回“玉泉山關公顯聖,洛陽城曹操感神”中的玉泉山,即指當陽這座山。珍珠泉畔,至今尚留有明代所立“漢雲長顯聖處”石望表及清代學者阮元所立“最先顯聖處”青石碑。

  關羽生前的職位僅是個將軍,爵位不過“漢壽亭侯”,死後卻名聲鵲起,封號不斷升級。據查,關帝信仰始於唐宋,興盛于明清。三國以來,有16個帝王為關羽禦旨加封,更被民間尊奉為武聖人、恩主公、財神爺。歷代王朝對關羽的加封在清代達到極盛,清德宗光緒皇帝對關羽的封號最長:“忠義神武靈佑仁勇顯威護國保民精誠綏靖翊讚宣德關聖大帝”,共26個字,採用了眾多美好的詞語,超過了前代任何王朝。

  “如今在大陸,每逢關帝聖誕,湖北、河南、山西、福建、河北等地都要舉辦盛大的關帝廟會。到了九月、十月間,山西、河南、湖北等地又接連舉辦隆重的金秋大典。還有,臺港澳和世界各地的關帝朝聖團雲集中國大陸各地,以隆重的大禮祭拜關聖帝君,祈禱和平。”生長在關公“顯聖護民”的玉泉山下的朱正明,20多年來,為尋訪關帝文化之蹤跡,遍訪大陸,並遠涉臺港澳、東南亞、美洲等地,行程19萬多公里,拍攝圖片數萬幅。

  還有很多人像朱正明一樣,用自己的實際行動關注關帝文化。幾年前,雷震寰到湖北,發現荊州關帝廟收取每人幾元錢門票,便向荊州關帝廟捐款10萬港幣,讓這裡敞開大門,讓更多民眾感受關帝文化;從長江三峽走出來的著名畫家汪國新夫婦,把目光聚焦到關聖帝君,創作了多幅關公形象,在海內外多次舉辦關公畫展,傳播關帝文化;在關公當年秉燭達旦的許昌,有一位聰明而勤奮的關志傑,他用自己的統計學技巧,製作了關公網站,影響越來越大,成為海內外朋友了解關帝文化的快捷平臺。

  關帝文化走向世界

  “天日心如鏡,春秋義薄雲”;“先武穆而神大宋千古大漢千古,後宣尼而聖山東一人山西一人”;“廟食盈寰中,姓名走婦孺”。後人毫不吝嗇對關公的讚譽。

  千百年來,關公作為平安的溫馨護佑,作為忠義的神聖宣誓,作為辟邪的浩然正氣,作為誠信的形象代言,作為團結的堅固紐帶,作為思鄉的綿綿情結,作為中華民族的道德偶像,被成千上萬的海內外民眾供奉祭拜。

  在海外,華人對關公的崇拜是一道獨特的文化風景線。在亞洲的韓國、新加坡、日本、越南、馬來西亞、菲律賓、泰國、緬甸、印度尼西亞等國;在北美的紐約、舊金山等地,都建有關帝廟。“關帝廟四海興盛。”一位美籍華人感嘆説。

  韓國首爾關帝廟,被韓國政府定為“韓國寶物142號”。山門內的介紹文字,有英、漢、韓、日多種,文曰:“這是供奉中國蜀漢時期的名將關羽的牌位並對他進行祭祀的祠堂。韓國和明朝軍隊為抗擊倭寇共同作戰,好幾次都是關羽的神靈出現幫助了他們。”

  新加坡國土只有500多平方公里,卻有30多座大小關帝廟。通淮關帝廟每年要舉行多次朝聖大典,並組織信眾遠赴中國大陸謁祖進香,聲譽已傳遍海內外。

  “太平洋東岸的舊金山市長布朗到中國城關帝廟求神祈福,在大選中贏得眾多選民信任的故事,在舊金山已傳為佳話。”在美國工作的張先生説,美國紐約曼哈頓,有一片中華文化味很濃的中國城,賓館、餐廳、民宅,隨處可見關公像。

  “關公形象在當前仍具有重要的符號意義。它已經穿越時空,繼續起著和睦民眾、凝聚民心的作用。”中國社科院研究員胡小偉説。“關帝文化作為一種民俗道德文化,已成為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一個組成部分。維護和繼承中華民族優秀傳統,促進和增強海內外中華兒女對民族文化的認同,是關公精神和關帝文化在當代社會的價值所在。”

  “義存漢室丹心耿,志在春秋浩氣長。”這句詩在這次活動途中,記者聽得最多。想那關公一生奮鬥的最高理想,就是匡扶漢室,一統天下。這種志存一統的思想,包含著實現國家統一的積極因素,是中華民族實現統一的內在根據。關帝文化已被整個中華民族高度認同,已對兩岸民眾形成強大的向心力。

  美國芝加哥大學人類學系博士焦戴維説:“我尊敬你們的這一位大神,他應該得到所有人的尊敬。他的仁義智勇直到現在仍有意義。仁就是愛心,義就是信譽,智就是文化,勇就是不怕困難。上帝的子民如果都像你們的關公一樣,我們的世界就會變得更加美好。”

  在中國,在全世界,為關公舉辦的隆重慶典正在進行。我們衷心地祝願,跨越世紀的關帝文化,千年興盛,萬古流傳。

  大陸著名的4座關帝廟

  山西解州“關帝廟”:關羽家鄉的祖廟,被譽為“武廟之祖”。廟殿相傳始建於隋文帝開皇九年(西元589年),後經歷代增修,建築群落古樸宏大,佔地200余畝。

  湖北當陽“關陵”:倣皇宮而建,金碧輝煌,甬道盡頭是關公的陵墓。東漢建安二十四年冬,關羽被吳兵伏獲遇害。孫權將關羽首級獻給曹操。於是關羽頭身分葬,這就是民間常説的關公“頭定洛陽,身困當陽”。

  河南洛陽“關林”:安葬著關公的首級。在中國封建社會,聖人之墓才能稱“林”。武聖關羽與文聖孔子齊名,安放關羽首級的地方,名正言順地稱為“關林”了。

  福建東山“關聖殿”:又稱武廟,現仍保存明清古建築遺風,並具濃郁的閩南建築藝術特色。正殿有兩尊關公,其中一尊端坐轎中,供喜慶之日沿街巷遊神時用。早在明清時期,東山關帝的香火就隨東山人東渡臺灣,東山人還在臺灣建起數座關帝廟殿。隨著海峽兩岸的經濟文化交流,臺灣信眾多次組團赴東山島朝聖祭祖。(記者 徐 蕾)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分享到:
編輯:system

相關新聞

圖片

本網快訊

熱點新聞

奇聞趣事

兩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