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時政 | 本網快訊 | 兩岸 | 國際 | 港澳僑 | 熱點新聞 | 大陸縱覽 | 社會 | 財經 | 教育 | 軍事 | 科技 | 傳媒 | 奇聞趣事 | 新聞發佈會 | 新聞人物

基督教科學箴言報:中國儒學如何遏制全球變暖

時間:2009-06-30 15:52   來源:中國網

  美國《基督教科學箴言報》2009年6月26日文章:儒學如何遏制全球變暖 詹姆斯?米勒( James Miller)

  中國學者開始公開討論儒家、佛教、道教在推動和諧社會和生態可持續的經濟發展中的作用。作為世界上最大的溫室氣體排放國,中國處理環境問題的重要性尤為顯著。科學家認為,氣候變化對窮人和弱勢群體的影響會不成比例地嚴重,並且對未來世代的影響遠遠超過當前。

  目前,國際社會對中國有關環境問題的一般印象還並不樂觀,原因在於中國沒有按照西方模式去解決。但是,中國環保部副部長潘岳號召中國借助傳統宗教的力量,推動生態可持續性。

  他説,“中國傳統文化的核心原則之一就是人與自然的和諧。不同的哲學流派都在強調讓環境平衡的政治智慧。無論是儒家的天人合一,還是道家的道法自然,或是佛家的眾生平等,中國的哲學已經幫助我們的文化存活了幾千年。這可以成為一件有力的工具,防止環境危機,建設和諧社會。”

  事實是,這可能真的有效。如《紐約時報》最近報道的,中國正處於向更清潔能源轉型的中心。雖然中國的大多數能源仍然來自於低能效的煤電廠,對污染的排放也鮮有記錄,中國卻也開始在清潔煤技術方面大力投入,以期提高能效,減少排放。

  由於這一原因,儘管國際能源機構提高了對中國經濟增長的預期,他們卻將中國全球溫室氣體排放增長的預期從3.2%下調至3%。中國正設法讓經濟增長的速度超過排放的增長。

  在問及決定投資更昂貴但也更清潔的技術時,中國最大的國有電力企業華能集團總裁曹培璽説,“我們不應該純粹從財務角度看這個項目,它代表著未來。”

  擺在全世界經濟學家和政治家面前的問題是,如何超越“純粹財務角度”,從更整體性的層面決策。

  這對西方的經濟和政治理論家來説很難回答,因為他們的理論是基於啟蒙時期的觀點:即人都是為其個人利益考慮的理性個體。

  但是,我們應當怎樣為還未出生的一代考慮,並將他們的利益納入決策中?

  尊重過去和未來世代的利益是儒家有關自我和集體觀點的核心。對於“我是誰”這個問題的回答,儒家的答案是“我是父母的孩子,也是我孩子的父母。”

  儒家理論的出發點是人都是延續幾百年的血緣關係的産物。從這個角度説,個人的利益與其前輩和後輩的利益都是息息相關的。

  這是了解中國處理當下和未來環境問題的一個關鍵因素。看看儒學學者的主要代表蔣慶的觀點。根據清華大學政治理論教授丹尼爾?貝爾最近的一份報告,蔣提出了一種政治制度,將通常被現代民主制度忽略的一群人的利益考慮在內,這些人包括外國人、未來世代、祖先。

  他問道,“民主制真的是保護全球變暖未來受害者的最佳方式麼?”

  隨著中國在世界舞臺上承擔越來越重要的領導角色,我們可以想見,將會出現植根于多種文化傳統(包括儒學)的可持續發展模式。

  西方化就是唯一可靠發展模式的時代已經結束了。(編譯:朱穎)

編輯:王曉燕

相關新聞

圖片

本網快訊

熱點新聞

奇聞趣事

兩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