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時政 | 本網快訊 | 兩岸 | 國際 | 港澳僑 | 熱點新聞 | 大陸縱覽 | 社會 | 財經 | 教育 | 軍事 | 科技 | 傳媒 | 奇聞趣事 | 新聞發佈會 | 新聞人物

海峽時報:“中國模式”他國可以效倣

時間:2009-06-03 14:36   來源:新華網

  或許,中國模式的最大作用在於,它提供了另一種發展途徑,從而繞過當前源自西方的經濟問題

  新加坡《海峽時報》5月28日發表文章,題目是“中國模式的勝利”,摘要如下。

  目前,中國是世界第三大經濟體。而在30年前,它甚至進不了前10名。中國國內生産總值(GDP)已經從1978年的3645億元人民幣,增加到2007年的24.95萬億人民幣。這一階段的年增長率達到驚人的9.8%。

  中國的經濟規模過去只是美國的6.4%,如今將近美國的三分之一。

  如此驚人的增長賦予中國人前所未有的富裕。貧困線以下人口數量由1978年的2.5億人,大幅降至2007年的1400萬人。

  去年8月成功舉辦奧運會和10月完成首次太空行走,進一步增強了中國的信心和自豪感。

  中國的成功故事和經濟崛起,導致人們把“中國模式”讚譽為華盛頓共識的替代物———而且有很好的理由。首先,中國年增長率之高令處於各個發展階段的所有國家羨慕。窮國希望在經濟上趕上富國和創造財富,而富國想在競爭中領先。它們都希望發現這一高增長的秘訣。

  其次,中國成功地由一種自給自足的指令經濟轉為市場經濟。這對於一直在努力扭轉經濟下滑的前社會主義國家來説是靈感的源泉。

  再次,許多人認為,“中國模式”可以提供其他國家可效倣的、成為全球強國的另一種途徑。

  1989年,當蘇聯體制顯然要崩潰時,美國政治學家弗朗西斯福山在其《歷史的終結》一文中斷言,美國模式———政治民主與經濟自由相結合———擊敗了對手。那些沒有採用美國體制的國家將落在後面。

  中國的經驗顯然駁斥了這一斷言。中國國記憶體在著強大的聲音,堅稱中國不應當試圖模倣西方,而應找到自己的路。

  去年12月一項網路調查發現,最常用來描述中國模式的詞語是:改革、開放、發展、漸進、試驗和穩定。參加調查的人還説,中國模式的主要特點在於,強有力的政府主導;漸進式改革;對內改革與對外開放同時進行。對其他國家打開發展之門來説,所有這些中國模式的關鍵因素都可能證明是有效的。

  或許,中國模式的最大作用在於,它提供了另一種發展途徑———而且有可能在於提供了一種迂迴的前進路線,從而繞過當前源自西方的經濟問題。

編輯:王曉燕

相關新聞

圖片

本網快訊

熱點新聞

奇聞趣事

兩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