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時政 | 本網快訊 | 兩岸 | 國際 | 港澳僑 | 熱點新聞 | 大陸縱覽 | 社會 | 財經 | 教育 | 軍事 | 科技 | 傳媒 | 奇聞趣事 | 新聞發佈會 | 新聞人物

獨立報:康納論“G3”治理全球,看好中國 

時間:2009-05-04 15:40   來源:新華網

  新美國基金會知名政治學家帕拉格康納最近在參加"後工業社會研究中心圓桌會議"期間接受了俄羅斯《獨立報》記者的專訪。康納認為,世界是多極化的,但由於經濟實力不均,國家或國家集團被分成幾個等級。處於第一階層("第一世界")的是美國、中國和歐盟。該報4月29日以《帕拉格康納的地緣政治格局》為題刊發了此次專訪的主要內容。

  三大“帝國”角逐未來

  記者問:您是多極化世界理論的最堅定支援者之一。不久前,美國國家情報委員會在有關全球趨勢的報告中也承認了上述立場。這一觀點在美國的普及程度高嗎?

  康納答:並非所有研究世界形勢的美國人都贊同世界是多極的。有人認為,這將是一種趨勢,也就是説多極化格局要再過10至20年才會形成。美國國家情報委員會的報告就是一例。我在《第二世界》一書中不僅以多極化世界的觀點為依據,還揭示了這種世界格局的特點。例如,我劃分了影響力等級。首先是包括美國、中國和歐盟的"第一世界"。這是三個最強大的經濟體,同時也是國際政治中最舉足輕重的力量。它們可以被稱為超級大國,甚至是"帝國"。

  問:俄羅斯處於該力量中心圈之外?

  答:是的,諸如俄羅斯、日本和印度等大國屬於次一級的階層。雖然它們在"第二世界"中顯得很出眾,但仍屬於這一階層。我之所以不把俄羅斯歸入超級大國之列,是因為它沒有全球氣勢。俄羅斯的發展模式不具有世界意義。非洲或拉丁美洲的國家沒有表示出向俄羅斯學習的意願。俄羅斯的經濟不能成為全球野心的依託。成為超級大國就意味著能影響全世界的事件進程,而不是在局部地區或有選擇地在這裡或那裏産生影響。俄羅斯現在無力角逐這種影響力。

  更多運用“非軍事手段”

 

  上世紀90年代,日本曾被視為未來全球超級大國的競爭者,但它並未得償所願。印度是一個人口眾多的國家,人口數量僅略遜於中國。但印度不能被看作超級大國,因為它在世界經濟中僅約佔1%的份額。而中國所佔的份額是15%,美國的份額是22%至23%,歐盟則是20%至23%。就經濟實力而言,俄羅斯、印度和中國存在明顯差距,和美國、歐盟的差距就更大了。在某種程度上,我將俄羅斯、日本和印度歸入"鞦韆國家"之列,它們有可能向那些超級大國擺動。

  在“第二世界”中,表現搶眼的還有巴西、委內瑞拉、利比亞、沙烏地阿拉伯、哈薩克、烏茲別克、馬來西亞和印度尼西亞等國。排在其後的是一些發展中國家,即所謂的第三世界。

  問:您在自己的著作中注意到,當今的超級大國為奪取自然資源和對“第二世界”的控制力而展開競爭。這是主宰權之爭嗎?在這種情況下是否會爆發武裝衝突?

  答:在全球化時代,對影響力和資源的追逐首先是通過非軍事手段,更確切地説是外交和政治手段。中國與包括俄羅斯在內的所有鄰國擁有文化、經濟、人口、政治和外交聯繫。但中國不侵犯它們,不對它們頤指氣使。與此同時,中國的影響力日漸增強。在此發揮作用的是軟實力。

美國前總統國家安全顧問布熱津斯基。 新華社記者 蔣國鵬 攝

  “G3集團”治理全球


  問:據此能否認為冷戰有可能以某種方式,例如在一系列地區以激烈競爭的方式重演?

  答:這種設想不乏依據。請注意一些超級大國在第三世界推行的政策。美國過去和現在都努力孤立或制裁古巴、伊朗、朝鮮、委內瑞拉、蘇丹、辛巴威、烏茲別克等國家。另一方面,北京與上述國家建立商業聯繫,並在聯合國內給予它們外交支援。難道這是偶然嗎?應當記得,在冷戰時期,在當時的超級大國美國和蘇聯之間也沒有爆發直接軍事衝突,但在阿富汗、東南亞、非洲和中東都有它們的“代理戰爭”。

  問:布熱津斯基博士對該議題的觀點令人很感興趣。眾所週知,他主張建立G2集團,由美國和中國共治世界。

  答:雖然布熱津斯基和我的觀點不同,但他是我的書的贊助者之一。我支援建立三個超級大國合作的G3集團。我要強調的是,歐洲、確切地説是歐盟的作用非常重要,其地位在不斷上升。恰恰是歐盟推出了大部分有助於節約能源和資金的技術。恰恰是歐盟越來越經常地提出外交倡議,組織國際論壇。在G2框架內,理順國際合作的共識不足。只有通過建立G3集團,才能實現全球治理。

  問:總的來説,這三大力量中心有幾種可能的組合方式?

  答:可能有3種情況。第一種是三個力量中心各成一極。如果北約日漸沒落,歐盟成立自己的軍事組織,這更能推動第一種情況出現。歐洲在經濟上已經明顯與美國分離了。第二種情況是東西對峙。一方是美國和歐洲,俄羅斯也可能支援這方;另一方則是中國、印度和日本。第三種情況是歐盟、中國和美國達成全球共識,協調各自的行動。

  “金磚四國”並非集團

  問:您給俄羅斯分配了什麼角色?您認為哪些地緣政治因素會影響俄羅斯的政策?

  答:俄羅斯擁有廣泛的利益,這體現在東亞與中國和日本的關係上,體現在前蘇聯地區和北極等諸多地區上。它面臨著正確確定優先任務的問題。

  總體上,現在超級大國和"第二世界"都在建立多種多樣的關係。如果説在冷戰時期,很多國家首先遇到的是在超級大國中作出選擇的問題,那麼如今出現了與具體利益有關的、形式各異的夥伴關係。我稱之為市場,夥伴關係的建立就如同在市場上購物一樣,取那些符合自己利益的東西。例如,巴西與美國、歐洲、中國和沙烏地阿拉伯建立了夥伴關係,哈薩克是俄羅斯、歐洲、美國和中國的夥伴。

  問:在您看來,組建"金磚四國"(巴西、俄羅斯、印度和中國)集團一事有多大希望?

  答:我認為這不現實。"金磚四國"一詞是高盛公司經濟學家為形容4國的經濟發展奇跡而創造出來的。它並不是一個同盟。應指出,在"第二世界"中出現了很多圍繞具體議題的中心。例如,墨西哥、南非和印度在貿易改革方面堅持加強互信。中國和印度在該問題上的立場也存在一致性。

  問:為什麼您不把印度劃為超級大國?要知道它的發展前景很好。您認為中國發展模式取得了多大成功?

  答:談到印度,它有不錯的前景,但我評估的是現狀。目前,中國發展模式更加成功。上世紀40年代,中印兩國的每人平均壽命大約相同,均為40至45歲。如今,中國人平均比印度人多活約11年。中國的文盲率大大低於印度。中國的年每人平均國內生産總值比印度高出一倍。

  在印度,經濟進步在城市表現得很明顯,但其70%的民眾居住在農村。中國在城市和農村都取得了成功。中國從出口領域起家,隨後開始向基礎設施和衛生保健領域投入越來越多的資金。

 

  點擊更多新聞進入新聞中心 臺灣新聞 兩岸新聞

編輯:王曉燕

相關新聞

圖片

本網快訊

熱點新聞

奇聞趣事

兩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