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時政 | 本網快訊 | 兩岸 | 國際 | 港澳僑 | 熱點新聞 | 大陸縱覽 | 社會 | 財經 | 教育 | 軍事 | 科技 | 傳媒 | 奇聞趣事 | 新聞發佈會 | 新聞人物
台灣網

雖被偏見傷了心 中國卻表現理性:外媒評火炬事件

時間:2008-05-21 13:58   來源:中國網

  2008年的春夏之交,因為西方對西藏事件的偏見和不實報道,以及此後的奧運火炬傳遞受阻等事,中國民眾乃至全球華人和西方媒體之間發生了一場激烈的“交戰”,最終以包括CNN在內的西方媒體向中國人民作出道歉而結束。這一系列事件引起了海外媒體極大的關注,他們想知道,這一系列事件發生的原因以及其對中國人産生了什麼樣的影響。

  西方媒體的偏見傷了中國人的心

  中國人真的傷心了——“他們會問:為什麼我們的好意總是被誤解?為什麼中國人想做點事,別人就是不讓?這種挫敗感一定是很強烈的,這種憤怒、沮喪、困惑、挫敗感等等……”——這應該是是大多數中國人的真實感受。

  德國《法蘭克福彙報》3月26日文章《敵人是怎樣樹立的》指出,西方普遍認為,這次幾個西方媒體對西藏的不實報道只是一時失誤而已,但並不影響整個事件的性質,而中國人則被罵做是“捧政府的臭腳”甚至是“被洗腦了”,因為他們無視中國的新聞封鎖;但實際上,不僅僅是中國政府,大部分中國民眾對此次西方對西藏問題的虛假報道表示了無限的憤慨,他們認為,只要見到被打的中國人、被燒燬的房屋,西方媒體一定説這是中國在實施暴力,這種偏見不只是針對中國政府,而是針對全體中國人。很多博主表示西方媒體一味盲目地相信自己原有的認識,他們才是應該“被洗洗腦”的人。一名大學生甚至專門創立了一個反CNN網站,呼籲全世界所有中國人收集西方媒體針對中國的不真實報道,“這是對西方話語霸權的反擊!我們知道這將是一場艱巨的、持久的、複雜的戰役。”

  美國《紐約時報》4月29日文章《中國留美學生為祖國形象而戰》報道,上月西藏發生騷亂以來,奧運聖火傳遞遭到干擾,還有人公開呼籲抵制北京奧運會開幕式。這些讓在政治問題上習慣保持沉默的中國留學生,開始對瀰漫的反中國偏見展開反擊。據美國國務院統計,2007年在美中國留學生已從2003年不到2萬人增長到4.2萬人。在康乃爾大學、華盛頓大學和加州大學歐文分校等校園內,一波波示威活動進行著。4月26日,遠在佛羅裏達州和田納西州的中國留學生來到亞特蘭大CNN總部抗議。中國留學生的憤怒通過校園電子郵件傳遞的資訊點燃了。

  南卡大學另一名中國研究生董莫利(音)説:“我們仍被忽視,甚至有人誤解説我們被政府洗腦了,被政府操縱著。”西方媒體沒有看到中國的進步,也忽視了海外華人的聲音。中國留學生還説,不管中國做了什麼,它都不會贏得世界輿論戰。“我們有10億人時,你們説我們將使這個星球毀於一旦。我們限制人口,你們説這是對人權的侵犯”,這是網上一首題為“沉默的中國人”詩歌中寫到的。一些中國留學生把它作為自己感受的準確表達。“我們窮的時候,你們認為我們是狗。我們借給你們錢,你們又為債務向我們責難。我們建立自己的工業,你們説是我們造成污染;我們賣給你們商品,你們又説我們讓全球變暖”。他們對西方媒體沒能客觀報道拉薩騷亂感到遺憾。“我們曾以為西方媒體是很客觀的”,材料科學在讀博士生吳周(音)説,“但西方媒體的報道更偏頗。他們並不是更好,而是在反對我們方面做得更多。”

  中國駐英大使傅瑩為英國《星期日電訊報》所寫的《火炬倫敦傳遞後的思考》一文深刻説明瞭其中的原因。傅瑩寫道:在返回機場的大巴上,北京奧組委年輕的女士們,都堅定地認為是全英國的人在跟她們作對。一個女孩説,“這哪是養育了莎士比亞和狄更斯的國家啊!”另一個説,“英國人的紳士風度到哪兒去了?”我花了很長時間試圖説服她們,但從她們潮濕的眼睛中我明白,我沒有做到。

  一個年輕朋友看了BBC對火炬倫敦傳遞的轉播,他在給我的信中寫道,此刻百感交集,有悲哀、憤怒,也有不解。像他一樣,很多人可能從中領悟到,中國融入世界不是憑著一顆誠心就可以的,擋在中國與世界之間的這堵墻太厚重了。

  我不禁要問:為什麼在涉及中國的問題上,一些媒體的一概而論的隨意批評能夠被西方公眾不加思考地接受,為什麼沒有人質疑,這樣的批評到底涉及到哪些具體問題,確切情況如何?為什麼一些報道,包括數字,能夠在毫無事實依據的情況下連日登載在新聞裏面?

  80後出生的中國年輕一代成長在國家不斷繁榮富強、人民教育水準不斷提高、社會自由度不斷擴大的年代。在最近事態的衝擊下,他們開始對西方世界進行新的集體的反思。我的女兒也是西方文化的愛好者,在我們週末長時間的網上交談中,她至少問了幾十個‘為什麼’。我深深地感受到她的困惑。很多對西方持有浪漫看法的年青人,對西方媒體妖魔化中國的企圖十分失望,而妖魔化往往會引發相應的反作用。

  中國人對外國人的態度開始轉變?

  那麼,這一事態導致中國人對外國人的態度開始轉變了?

  英國《衛報》4月16日文章《苦惱的中國網民將聊天室變成紅色》説,北京奧運舉辦前,中國網民被外界的批評聲音刺痛了。在網路聊天工具上,被激怒的網民們在名字前添加了“紅心+中國”,以示對中國的支援。“這針對所有企圖給中國製造混亂的勢力”,一名將顯示圖片設置為自己身穿解放軍軍裝的女用戶説。“紅心”只是代表著自豪感和對祖國的感情。紅心+中國的意思就是“我愛中國”。

  美國《華盛頓郵報》4月29日文章《對中國人而言,情緒正從好客變得敵視》描述説,幾週前,大多數中國人將外國朋友當作奧運客人和這個高速經濟發展體的夥伴予以歡迎。但隨著北京進入奧運倒計時100天臨近,這種心態悄然生變。許多中國人開始將外國人看作干涉中國內政的敵人,最糟的是,一些外國人還被視為不願接受中國成為世界強國現實的頑固分子。

  最近,一項由北京一民意調查團體進行的調查發現,超過80%的被調查者表示相信西方媒體歪曲了中國形象。遠在東北長春的一位農民剛好印證了這種心態。不久前,她正為自己的土地被佔而尋求關注,然爾她卻拒絕接受一位外國記者採訪,她的解釋是:“我非常愛國”。

  美國MSNBC4月23日文章《在北京,有許多親中國的言論》也描述説:

  昨天,我打車前往NBC新聞北京辦事處。計程車司機用平時不多見的話題和我攀談起來,他問我:“你是在那家説盡中國人壞話的美國新聞單位工作嗎?”這位司機説的是在節目中將中國人稱為“暴民和匪徒”的CNN主持人卡弗蒂。他的這一言論被看作是對13億中國人的冒犯。若非在我家幹了兩年的中國保姆前一天非讓我澄清究竟為誰工作的話,我會以為在中國提起一個與政治有關的話題並不常見。

  在實際上,在經過改革開放30年後的中國人要理性的多,也許西藏事件改變了他們對西方媒體的認識,但這不會改變他們對外國人的態度的——在特定時刻表達立場並不代表是改變對外國人的態度。美國《國際先驅論壇報》5月1日文章《在中國,家樂福的購物者選擇便宜貨而不選擇抵制》報道説,他們來了。他們表達了自己的愛國熱忱。之後,他們購物了。抵制活動的組織者通過手機短信和網上發佈的方式希望中國消費者避開去家樂福購物,以此懲罰奧運聖火巴黎站傳遞中所受到的糟糕待遇。“政治是一回事兒,但人們得吃飯。”55歲的北京家庭主婦鄭武(音譯)的購物車中滿載著12卷衛生紙、兩袋大米、一盒玉米片、三雙塑膠拖鞋和一個馬桶塞。

  更令人欣慰的是,該文描述説,許多購物者説他們反對和批評那些抵制行為,批評那些人煽動仇外情緒。26歲的郭生昌(音譯)近日剛剛從從一家飯店辭職,他説抵制行為只會破壞中國形象,特別是在整個國家都在努力承辦奧運,贏取世界尊重這樣的時刻。“這太蠢了,”他説,“我們傷害的只是自己。還有那些會失業的中國員工怎麼辦?”

  《國際先驅論壇報》5月5日文章《中國兩相競爭的民族主義》則深入分析了中國此次並未出現排外潮的原因。文章説,八月的北京奧運上將出現哪種中國民族主義——是飽含委屈、自衛性的民族主義還是充滿自信、自豪的民族主義?上述兩種情緒在中國社會都有體現,亦折射出更深層的雙重特性:一種是“恐外症”,它根植于中國人民過去所經歷的種種屈辱;另一種超越民族、地域界限,成型于全球化、中國融入國際社會的進程之中。

  文章分析説,飽含委屈的情緒根源於18世紀至20世紀中期歐洲殖民霸權、美國傳教士、日本侵略者對中國的淩辱。在中國的教科書上,這段歷史被稱為“屈辱世紀”。國際社會需要深入了解這段歷史經歷,了解中國社會和中國人集體精神中存在的情緒。幸運的是,近幾週我們所目睹的那種飽含委屈的民族主義情緒只是中國人集體精神的一部分。在這個精神世界中還存在另一種情緒,那就是被描述為中國“自信民族主義”的情緒。更加自信的中國民族主義正在進一步推進,與那種飽含委屈的民族主義情緒共存著。這是一種超越民族、地域界限、既非偏狹也不“恐外”的民族主義;是一種有廣泛城市人群與知識分子參與其中的民族主義;是一種對於中國在世界事務中扮演新角色、享有著世界強國地位充滿自豪的民族主義。

編輯:王曉燕

相關新聞

圖片

本網快訊

熱點新聞

奇聞趣事

兩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