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國際先驅論壇報》2008年3月9日文章:銳意創新的中國新一代設計師(作者:愛麗絲 洛斯肖恩)
中國是發明瞭火藥、煉鐵、指南針、造紙、絲綢和牙刷的國度。而如今的中國則堪稱為“世界工廠”,從沃爾瑪出售的整理箱到設計精緻的iphone手機都産自這裡。飛速發展的中國的下一個目標,就是復興昔日輝煌的創新歷史,不僅要“中國製造”,而且要“中國設計”。
距北京奧運會只有數月,中國設計領域更是以“中國設計”作為其發展的主題。恰巧,中國新一代設計師的作品在倫敦維多利亞與艾伯特博物館近日的一場展覽中亮相,他們作品中與眾不同的設計語言也為世人所知。
“中國設計的發展很獨特。首先,中國設計的發展是自下而上的,是由那些勇於創新、敢於冒險的設計師為主導的。”策展人之一勞倫 帕克説。“其次,他們的風格是多元的,既借鑒了國際設計的潮流走向,又吸收了很多中國歷史和傳統的元素。新與舊,本土與國際,融合一處,創造出了非常有趣且風格獨特的作品。”
中國設計展選擇了親近傳統,他們更關注于20世紀的商業設計範例與設計團隊。像破舊家居綁起來做成的椅子,這種人們由於缺錢或物資短缺而自己動手製作的東西,備受西方設計師的推崇,成為中國設計的靈感之作。而參展作品也主要來自於中國經濟相對發達的沿海地區。
在中國,設計師還是新興職業。計劃經濟時代,美工人員屬於國營單位。上世紀90年代,儘管電影和藝術都在蓬勃發展,但同為視覺文化的設計卻起步很晚。上世紀末,中國的設計學校還寥寥無幾,如今中國的設計類學校數量已超過500所,還有很多正在建設中。
堪稱當今中國視覺代表作的有北京CCTV新總部,由荷蘭建築師萊姆 庫哈斯設計;北京奧運場館鳥巢,由瑞士赫爾措格 德 梅隆設計事務所與中國藝術家艾未未共同設計。年輕的中國未來設計師們正在新興的城市中奮進。
深圳,香港北部的小漁村在1980年成為經濟特區。上世紀80年代這裡成為中國印刷業中心,從而吸引了一批平面設計師的到來。在香港同期設計作品與中國傳統書法的雙重影響下,設計師們形成了富有活力的深圳平面設計中心。
上海也不甘示弱。上世紀20至30年代的上海是“中國摩登”的誕生地,誘人的設計傳統,加之現代時尚、廣告、傳媒等産業的發展,加速了上海設計的發展,出現了Perk等知名平面設計團隊。
北京是中國的建築設計中心,這要感謝奧運會之前的城市大開發。前文提到的鳥巢,以及由英國設計團隊Foster + Partners設計的首都機場3號航廈,還有很多由中國年輕設計師設計的商業項目都在建設當中。年輕建築師們也意識到,獨特建築設計夢想的實現需要機遇的支撐。
與建築設計不同,在中國的平面設計與時裝時尚設計領域,設計師們簡約而又經濟的設計已經得到了聯想、海爾等公司的青睞。
這次展覽描繪出了中國生機勃勃的設計界,也審視出了中國設計存在的問題。在許多匆忙建立的中國設計學校中,設計教學的品質令人堪憂。還有,文革的影響持續存在於很多設計教學實踐中。
策展人帕克認為,中國設計的最大挑戰並不是設計師缺少創造力和志向,而是需要加強設計基礎教育,以産生持久的設計能量。“中國政府應該投資扶持中國設計師,創造一個有利於設計發展的環境,這樣的話,中國設計公司才能迅速成長。”(編譯 關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