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時政 | 本網快訊 | 兩岸 | 國際 | 港澳僑 | 熱點新聞 | 大陸縱覽 | 社會 | 財經 | 教育 | 軍事 | 科技 | 傳媒 | 奇聞趣事 | 新聞發佈會 | 新聞人物

中國老人含飴弄孫令美國人羨慕

時間:2008-01-11 11:32   來源:中國青年報

  “你覺得美國人應該向中國人學習什麼?”

  剛到美國時,對中國感興趣的牧師保羅問我這個問題。正當我絞盡腦汁尋找“最佳”答案時,保羅感嘆道:“你們中國人對老人很孝敬,老人和子孫在一起,其樂融融,令我們很羨慕!”

  在國內我就聽人説過“美國是兒童的樂園,青年的戰場,老人的墳場”,但對保羅的感慨還是有些意外。尊老是中國的傳統美德,難道美國人就不尊敬老人?

  我開始留心老年人在美國社會中生活的情況。和中國不同,美國老年人基本上是獨來獨往,即便七八十歲高齡也是自己開車上商場購物,偶爾能看到老夫老妻攙扶著走在街上,但很少看到老年人和子女一起出現在公共場合。當然,年輕人見到老年人,多半會打聲招呼,或給老人開門、讓道,倒不見得對老人不尊敬。

  我到過十多戶美國人家做客,多數都只是一對夫妻,孩子大了都不和他們一起住。因為美國人比較獨立,許多人到了18歲,寧願家裏空著大房間,也要到外面去租房子住。我的朋友蘭迪有5個兒子,但目前家裏只有最小的兩個男孩和他夫妻倆在一起,另外3個大兒子雖然都在本地工作或上學,也都還沒有結婚,但先後搬到外頭住了。

  我太太在醫院上班時認識了一位患晚期肺癌的白人老太太,她丈夫早已去世,她出院後就孤身一人住在家裏。老太太的女兒在外州工作,只回來陪母親幾天又回去了。平時,是教會的熱心人輪流去看望老太太。

  當然,像這樣身邊沒有親人照顧的老人可以選擇去養老院,但據説那裏費用很高,我猜想這位老太太一直獨自住在家裏,可能和經濟狀況有關。

  我在食物銀行當志願者時,認識了一位叫毛厄的老人,他聽説我對美國老年人的生活感興趣,便邀請我到他家參觀附近的老年社區。

  這個由宗教組織創辦的老年社區規模很大,有百來座小別墅,一座3層的大型老年公寓,以及一座老人保健中心。年近8旬的毛厄和太太住在一幢別墅裏。他告訴我,這是社區專門出租給沒有房子的退休老人住的,每月房租600多美元,比社會上的租金便宜了將近一半。但簽約時必須先繳納一筆9萬美元左右的入住金(主要用於房屋的維護),等到退出房子的時候可返還其中的95%。毛厄夫婦惟一的女兒在外地工作,每年都會帶著外孫、外孫女回來和老人團聚。毛厄十分喜愛他的第三代,特地向我展示了印在掛曆上的外孫和女朋友的浪漫合影。

  接著,毛厄領著我進了老年公寓。這裡有不同規格的套間供老人選住,公共活動區內餐廳、禮品屋、圖書館、活動室、教堂等一應俱全。毛厄介紹説,住在這裡的多半是單身老人。一位和毛厄熟悉的坐在輪椅上的老太太,讓我參觀了她那50平方米左右的套間——廚房、臥室、客廳、衛生間各一個,每月租金2179美元,僅含水電、有線電視、班車等費用,但不包括餐費,顯然這個公寓的房租比社會上的要高出好幾倍。我問這位老太太為何選擇住在這裡,她説,有兩大好處,一是和老人們住在一起,比較熱鬧;二是這裡提供24小時緊急服務,萬一有事,也有人照應。我試探著問:“這麼一大筆錢,是不是需要孩子們給支付?”老太太坦率地回答:“我自己有退休金,還有一些理財的收入,應該夠用。兩個兒子都在外地工作,我不想要他們的錢,只希望他們能經常回來看我。”

  那天下午,許多老年人聚在公寓西頭的小教堂為一個剛去世的老人禱告。毛厄悲哀地説,這裡每個月都有幾個認識的老人離去,每次來參加悼念活動,心裏都挺難過。

  
在老人保健中心,看到的又是另一番情形。這裡的房間都是單間,像賓館那樣,有的房間還擺著兩張床舖。居住的基本上是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有不少患有老年癡呆症,需要專人24小時護理。從中心提供的材料看,費用高得驚人,每天的房費在149美元到164美元之間。我問一位社會工作者:“這麼高的費用,老人長期住得起嗎?”她回答説,這些老人入住時先要交一大筆錢,等到快花光時,我們會和老人的家屬聯繫,如果實在是經濟有困難,我們也會幫忙申請政府補助。這位社工告訴我,老人的最大問題還不是錢,而是寂寞,所以,我們經常會主動邀請他們的家屬來探望。

  儘管美國有較為完善的社會福利制度來保障老年人的日常生活,但老年人在情感上與後代缺少交流,他們感到無助、孤獨,長期與家人分開,享受不到天倫之樂。

  中國人傳統的生活方式是子孫滿堂,這點很令美國老年人羨慕。中美兩國老人的晚景截然不同,是中美文化差異使然。許多中國家長心甘情願地為孩子犧牲自己的一切,也希望孩子長大後能夠順從自己,所謂“孝順”就是這個意思。儒家文化提倡“父母在,不遠遊”,貧困地區的父母更是把生男孩當作自己將來養老的保障。而美國人則認為,培養孩子是一種社會責任而不是自我“犧牲”,孩子的回報不是反哺父母,而是努力使自己成才。

  美國《海外校園》雜誌曾經專門就中美“孝道”之不同展開討論,得出如下結論:中國文化趨於依賴子女,美國文化贊同獨立;中國文化敬重長者,美國文化提倡平等;中國文化的孝敬以責任、義務為基礎,美國文化的孝敬以自由、尊敬為基礎;中國傳統社會沒有為所有人提供社會福利服務,而美國有比較完善的社會福利保障。

  中國大陸實行計劃生育之後,幾代同堂、子孫繞膝的傳統家庭已經越來越少。隨著老齡化社會的到來,傳統的金字塔人口結構將變成倒金字塔,最常見的情景將是一對年輕夫婦要照料兩對老人,而4個老人和一對年輕人住在一起在客觀上是難以做到的。(本報記者 陳強)
 

編輯:楊雲濤

相關新聞

圖片

本網快訊

熱點新聞

奇聞趣事

兩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