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操運動員楊威在訓練中
中國的國家體育管理體制當然應該受到批評,但那些從中受益的人相信,那正是這個國家競技體育成功的奧秘。
中國有2.3萬名由國家培養的呈金字塔結構運動員團隊。這構成了中國的體育管理體制,在今年北京奧運會上取得的每一塊金牌,都將是這一機制的成果。在這個金字塔的塔基,是像北京什剎海體育運動學校這樣的學校。在那些學校裏,一些還不到6歲的孩子在接受體育訓練,夢想著將來成為世界冠軍。
“我希望能在奧運上代表中國參賽。”12歲的北京人余晶晶(音)對最近採訪這所學校的路透社記者説,“我想像張怡寧那樣。”除了好萊塢的功夫巨星李連杰,張怡寧可能是這所學校最有名的畢業生了,這所學校培養出了6名奧運冠軍。
“從我5歲開始打乒乓球以來,我自己從未買過一副球拍、一雙鞋。”在雅典奧運會上曾獲得兩塊金牌的張怡寧最近説。她説,國家把一切都安排好了,我不用操心任何其他事情,我所要做的就是專心打乒乓球。
“政府每年對我們學校投大量的錢。”該校的校長石風華(音)説。每年都要舉行考核,選拔新的運動員,淘汰成績不好的。與此同時,也通過這些考核,讓省或國家教練挑選出類拔萃的運動員。體育運動學校中最優秀的學生可以進入省體育隊,成為一名“國家運動員”;像張怡寧那樣更加優秀的,就可以進入國家隊,代表中國參加國際體育賽事。
對於像張怡寧這樣的晉陞為國家隊、贏得國際賽事冠軍的運動員來説,這一切給她們帶來了名和利。但是,正是那些沒有最終獲得世界冠軍的運動員們的命運,成為了該體制遭批評的焦點。
同為畢業于北京什剎海體育運動學校的一位亞特蘭大奧運會羽毛球銀牌獲得者説,大部分運動員在沒有獲得什麼教育和社會技能的情況下就畢業離開學校了。每天訓練6個小時,沒什麼時間進行文化課學習。“如果我們不做出改變的話,父母們將不會再把他們的獨身子女送入體育這一行的。”一位前短道速滑運動員説。
在北京什剎海體育運動學校,學生們上午進行文化課學習,確保他們在體育上沒有成功的情況下能跟上正常的教育步伐。“當我們發現一名學生不具有足夠的天賦時,我們會讓他專注于文化課的學習,放棄成為一名職業運動員的打算。”該校校長石風華説。(雷志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