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打造不同雪花漫天共舞的世界美景

2022-06-01 10:49:00
來源:光明日報
字號

   【光明國際論壇對話】

  北京冬奧會所傳遞的資訊恰逢其時

   肖連兵:尊敬的塔迪奇先生、胡必亮先生,幾個月前北京冬奧會冬殘奧會成功舉辦,你們有何評價?

   塔迪奇:2008年,我作為塞爾維亞總統出席過北京夏季奧運會開幕式。和那次一樣,這次的冬奧會也非常完美,中國再次展現出籌備此類全球性盛會的強大組織能力。舉辦夏奧會和冬奧會需要完全不同的氣候和地理條件,“雙奧”之城確實非常罕見。一座城市能具備如此強大的組織協調能力,在短時間內舉辦兩場完全不同的國際體育盛會,這在奧運史上是極為特別的。

   胡必亮:北京冬奧會好得超出預期,自然在國際上引發廣泛好評。我認為,一方面,這與這屆冬奧會舉辦的特殊背景密切相關,主要是新冠世紀疫情仍在全世界擴散,同時百年大變局也在深化發展,加上今年恰逢顧拜旦提出在世界各地舉辦奧運會倡議整整百年的時間節點;另一方面,北京冬奧會不僅如期舉行,而且舉辦得很好。防疫工作做得好,參加的運動員、工作人員、政府代表團規模都超過了往屆,運動員表現也很好,創造了多項奧運會紀錄和世界紀錄。

  鮑裏斯塔迪奇,塞爾維亞共和國前總統

  胡必亮,北京師範大學一帶一路學院執行院長

  肖連兵,光明日報社國際交流合作與傳播中心秘書長

   北京冬奧會的成功舉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首先,給世界傳遞出許多積極信號,包括增強世界抗擊疫情以及克服各種全球性挑戰的信心;其次,倡導全球發展正確理念,北京冬奧會的綠色、共用、開放、廉潔辦奧運理念為成功辦奧指明瞭正確方向;再次,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如北京冬奧會實施的閉環管理、零碳排放、綠色場館建設、高科技運用等,不僅對保證冬奧會成功起到重要作用,也為有效應對全球性挑戰提供了有益參考;最後,這次冬奧會帶動了超過3億中國人參與到冰雪運動中,激發了來自91個國家和地區的近3000名運動員來北京參加冬奧會,促進了全世界在體育方面的團結與合作,更好地凝聚了人心,促進了文明交流互鑒。

   肖連兵:國際奧會將“更團結”加入奧林匹克格言,北京冬奧會將“一起向未來”作為口號。你們對此如何解讀?

   塔迪奇:奧運會提供了一個展現全球團結,而非僅僅突出競爭和主導關係的獨特機會。當今世界充斥著緊張和挑戰,面臨著更大的分裂,我們比以往任何時候都需要“更團結”,“一起向未來”向世界傳遞了積極的重要資訊。

   胡必亮:當今世界不團結,當今世界需要“更團結”。正如習近平主席在北京冬奧會期間會見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時所指出的,當前世界主要有三件大事:一是團結抗疫,二是促進發展,三是發揚民主。要做好這些大事,就必須加強團結合作,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一起向未來”向全世界發出了兩個明確的信號,“一起”和“向未來”,呼籲世界各國人民團結起來,共同建設更加美好的未來世界。“一起向未來”與“更團結”高度契合,相得益彰。

   肖連兵:國際奧會主席巴赫在北京冬奧會開幕式上致辭説,“競爭的對手也能和平相處”,“給和平一個機會”。你們對奧林匹克運動的目的及其精神有什麼理解?

   塔迪奇:文明的最高成就表現在:在文明社會中,全方位的競爭對手可以在不放棄各自信仰、原則和價值觀的情況下成為好朋友。奧林匹克運動自創始以來一直在慶祝和平,奧運會舉行期間,各國都會止息衝突和戰爭。奧運會所傳遞的資訊不僅具有象徵意義,也是世界需要反覆聆聽的強烈資訊。世界存在新的冷戰風險,北京冬奧會所傳遞的資訊恰逢其時。

   胡必亮:不論是古代奧運會,還是現代奧運會,和平都是其中最重要的內涵。古代奧運會強調的最基本的一點,就是奧運會期間要休戰,以便運動員和觀眾安全地開展比賽和觀看比賽。“現代奧林匹克之父”顧拜旦更是突出了和平在奧運會中的特殊意義,他認為通過奧運會定期地把各國青年聚集在一起比賽,可以增進了解、建立互信、避免戰爭,這一認知後來體現在《奧林匹克憲章》確定的奧林匹克運動宗旨之中。習近平主席在北京冬奧會歡迎宴會上發表致辭時説:“我們應該牢記奧林匹克運動初心,共同維護世界和平。”很顯然,這樣的定位是非常精準的。國際奧會主席巴赫先生“給和平一個機會”的呼籲,也很好地抓住了問題的本質。

   塔迪奇:當前,全球能否就“給和平一個機會”達成共識仍是一大疑問。如果絕大多數爭議都能通過和平外交、互相理解和建立可持續的長期和平來解決,世界將迥然不同。因此,我在各種國際論壇上反覆提議,必須在多邊機構中建立基本的衝突預防機制,這對於衝突各方預防摧毀性的破壞和人員傷亡、建立真實的可持續和平至關重要、非常必要。

   胡必亮:我覺得巴赫先生的上述呼籲很值得各相關方借鑒。聯合國、各相關國際組織和世界各國特別是大國,都應該為勸和促談而努力,促進勢態向和平的方向發展。

  3月9日,中老鐵路寮國段貨運業務負責人馬競與寮國同事在萬象南站工作。新華社發

  2021年9月9日,塞爾維亞總統武契奇在貝爾格萊德為歐洲地區首家中國疫苗工廠奠基。新華社發

  兩個基本理念在中國抗疫中得到很好踐行

   肖連兵:人類共同價值觀是在時代發展中形成的,奧林匹克精神的産生也是一樣。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和全球氣候變化凸顯了人類面臨著共同命運。在你們看來,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是否應成為後疫情時代人類社會的共同價值觀?

   塔迪奇:人類命運共同體不只是一種希望,它與如何維繫我們所共有的文明息息相關。疫情大流行完全呈現了這一事實,給全人類及政治和科學精英敲響了警鐘。奧運精神所傳達的資訊是:儘管競爭很激烈,但我們必須明白彼此同屬於一個團隊。我們不僅與其他國家和人民不可分割,也離不開自身所賴以生存的地球。所有人都要同舟共濟,為全人類的生存和環境共同努力。

   胡必亮:是的,人類的共同價值觀就是在時代發展過程中逐漸形成和不斷完善的。我們前面所談到的從古代奧運會的“休戰”要求,到現代奧林匹克運動所體現的和平精神,就是隨著時代的發展而不斷得到傳承與發展,現在已成為人類共同價值觀。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既是對中國傳統的“世界大同,天下一家”思想的繼承與發展,更加是我們的現實選擇。新冠肺炎疫情已造成全球5億多確診病例,累計死亡人數已超600萬。這充分説明瞭在新冠肺炎疫情面前,全人類具有共同的命運,唯一正確的辦法就是整個人類團結起來應對疫情。此外,由於人類共同擁有一個地球,氣候變化所帶來的一系列問題逐漸對人類造成不利影響;還有核戰爭等對人類的威脅也是共同的。在這些現實挑戰面前,人類的命運是共同的,因此必須結成命運共同體,共同應對挑戰。

   在這次抗疫鬥爭中,兩個基本理念在中國都得到了很好的踐行,並取得了良好效果。一個是“生命至上”理念,另一個就是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正是因為中國堅持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因此在整個抗疫鬥爭過程中,中國不斷向世界各國和國際組織提供抗疫支援與幫助,譬如説中國先後向150個國家和13個國際組織提供了包括口罩、防護服、呼吸機等大量物品,向120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提供了超過21億劑疫苗,並且還向34個國家派出37支醫療專家組。這對相關國家和國際社會有效抗擊疫情、保障其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起到了重要的積極作用。

   肖連兵:你們對構建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理唸有什麼評價?

   塔迪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提出的構建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理念是在疫情暴發後對全球加強團結的呼籲。疫情發生後,個別大國和領銜科研機構不僅未能就新型疫苗和抗病毒藥物的研究與應用建立有效機制,不少國家政府和制藥公司還互相指責並開展不良競爭。這些都拖慢了抗疫腳步,導致更多人染疫死亡,也讓恐懼在全球蔓延。我特別強調最後一點,因為在今後多年裏,各國民眾的心理健康都將受到疫情的影響。在本次疫情中,世界各國再次沒能做到團結至上,特別是在國際衛生政策方面,最富有的大國在分發疫苗和必需藥品給貧窮國家方面採取了最遲緩的行動。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理念具有遠大的前景,在所有大國、關鍵國際機構和跨國醫藥公司都接受這一理念時,其意義將得到更充分的彰顯。

   胡必亮: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是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在醫療衛生領域的具體體現與實踐。我們在前面提到了在這次抗疫過程中中國為其他國家和國際組織提供的支援與幫助,但疫情全球大流行的情況不會只發生一次,因此需要世界各國和國際社會今後繼續共同推進構建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建設長期的、可持續的全球衛生健康合作機制,有效應對今後的類似風險挑戰,同時也更好地拓展全球醫療衛生健康合作新空間,促進世界各國在這一領域裏實現合作共贏。

  將自己的模式強加於其他國家是不可取的

   肖連兵:某些西方國家試圖按照自己的意願向別的國家推行其發展道路和制度樣板。在選擇發展模式這個問題上,當下世界需要民主,各國有權選擇符合本國國情和人民需要的道路。請談談你們對此的見解。

   塔迪奇:將自己的模式強加於其他國家是不可取的。同時我也認為,我們必須付出巨大的努力,來確定人類共同文明中不可否認的原則。在未來,人類不僅需要團結和共擔責任,也需要協同與協調。此外,世界各國,特別是大國,必須理解新型現代化。任何人都不應將自己的發展模式和政治文化強加於他人,尊重他人是和平共處的必要前提,也是解決流行病等全球性問題的先決條件。這場大流行既是巨大的全球挑戰和危機,也是了解如何應對未來人類社會危機的機會,我們應當借此完善促進團結的機制,而非進行兩敗俱傷的競爭。

   胡必亮:我們知道,世上沒有兩片相同的雪花,我們看到的是不同雪花漫天共舞的美景。國家發展也一樣,由於文化、歷史、宗教、信仰等各方面的差異,不同國家選擇了不同的社會制度與發展道路。各國只要在遵循聯合國憲章的前提下平等相處、和平合作,就能實現互利共贏,促進共同發展;就能共同應對和解決全球性重大問題。這就跟奧運會一樣,只要大家遵守比賽規則,在相同條件下開展比賽,即使競爭激烈,大家也是快樂的、高興的,因為最終有利於在競爭中促使彼此提升競技水準,而且體育運動對增強廣大人民群眾體質具有重要的積極作用。國家發展道路和制度選擇,一是涉及很多因素,是一個綜合性的結果;二是有一個路徑依賴的問題,歷史的選擇在很大程度上對現實的選擇會産生重要影響。這些都應該是內生性的,是反映一國及其人民需要的,而不是簡單地照搬其他國家的模式,更不是源於其他國家的需要而推動本國制度與發展道路的改變。因此,不同的國家完全有可能走上不同的現代化道路,而不是單一模式的現代化道路。

   肖連兵:去年,中國共産黨迎來了百年華誕。今天,中國實現了站起來、富起來,並正處於實現強起來的進程中。中國共産黨領導中國人民堅持自己的制度,走自己的發展道路,向世界作出中國貢獻。你們對此有何評價?

   塔迪奇:中國共産黨取得的最大成就是帶領中國告別了近代以來的極度落後與貧窮。與此同時,中國建立了自己的政治制度和經濟體系,將在未來幾年發展成為世界最大經濟體。雖然中國在每人平均國內生産總值方面仍無法與最發達國家相比,但在全球市場中的經濟競爭力已得到了極大提升,國民購買力強勁增長,正迎來數字化和高科技領域的産業轉型。未來,中國將面臨來自西方發達國家的外部挑戰。

   胡必亮:中國的制度選擇與發展道路,已經解決了中國自身的一些重要問題,如國家獨立、消除絕對貧困、國家工業化等。由於中國曾經是一個半殖民地半封建國家,一個低收入國家,目前仍然是一個發展中國家,與世界上很多國傢具有許多相似之處,因此中國的發展經驗可以給這些國家以啟示。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啟示就是,只要從自身實際出發來選擇有效的國家發展制度與發展道路,就能取得成功的發展。

  為何逾百個國家積極參與“一帶一路”建設

   肖連兵:你們對“一帶一路”倡議有什麼評價?

   塔迪奇:“一帶一路”倡議為塞爾維亞和其他東歐國家帶來了基礎設施和能源領域的新項目,這些建設成就對共建國家的經濟發展至關重要。在“一帶一路”倡議發起之初,我作為塞爾維亞共和國總統與中國簽署戰略夥伴關係協議,我對此感到非常自豪,這使我們兩國合作得以全面深化,鞏固了我們的友誼。在後疫情時代,我認為“一帶一路”倡議的關注點可以進一步延伸,除了基礎設施和能源以外,還可著重關注衛生、文化和科學領域的合作。

   肖連兵:作為時任塞爾維亞共和國總統,在做出與中國簽署戰略夥伴關係協議的決定時,您是如何考慮的?你們認為中塞經濟合作有什麼互補性?

   塔迪奇:我與中國領導人所簽署的戰略夥伴關係協議,旨在讓塞爾維亞成為中國在西巴爾幹地區的關鍵夥伴,“一帶一路”倡議覆蓋這一地區。在我的戰略願景中,前南斯拉伕和中國之間的傳統友好關係是雙邊關係升級為更高層次戰略夥伴關係的基礎,這包括雙方在能源、道路建設和新技術方面的聯合投資。貝爾格萊德的澤蒙-博爾察大橋是中國在歐洲土地上建設的首個重大基礎設施工程。塞爾維亞和中國簽署了全面戰略夥伴關係協議,這意味著雙邊關係以及中國對塞爾維亞發展的投資都上升到了更高水準。

   胡必亮:眾所週知,塞爾維亞多年受到美西方國家的經濟制裁,加上波黑戰爭、科索沃戰爭,特別是1999年北約對南聯盟實施了78天野蠻轟炸,炸毀了很多公路、鐵路、橋梁、通信、機場、供電站、學校、醫院、電視臺等基礎設施,也炸毀了很多工廠、民宅,造成超過萬人傷亡。直到現在,這些基礎設施仍然沒能恢復到轟炸前的水準,因此塞爾維亞基礎設施建設任務依然很重。此外,從工業發展來看,儘管塞爾維亞擁有比較好的汽車製造、冶金、機械、紡織、儀器加工等産業發展基礎,但這些部門都需要實現資訊化、智慧化改造升級。塞爾維亞的農業基礎一直比較好,中塞在農業科技領域的合作時間長,效果也很好,合作空間一直都在不斷拓展之中。近幾年雙邊貿易和雙向投資的增長速度很快,但量比較小,發展潛力仍然很大。在共建“一帶一路”過程中,中國已在塞爾維亞投資建設了一些高速公路、鐵路、橋梁、發電廠等基礎設施項目,鋼鐵、汽車工業合作也已經取得了良好成效,工業園區建設項目推進順利,貿易和投資增長繼續加速,總體形勢很好。

   習近平主席在會見來京出席冬奧會開幕式的塞爾維亞總統武契奇時指出,中塞是“鐵桿朋友”;武契奇總統回應説,任何壓力和困難都不會改變塞中鋼鐵般的友誼。正是在這樣的親密友誼中,中塞兩國領導人對共建“一帶一路”進行深入謀劃並推進實施。兩國領導人對於一些重點項目非常關心,大力支援。譬如,對於河鋼斯梅戴雷沃鋼廠、匈塞鐵路、諾維薩德-魯馬快速路等項目,兩國領導人親自謀劃與推動,以保證建設項目取得良好成果,造福兩國人民。以斯梅戴雷沃鋼廠為例,2015年其産量不到90萬噸,虧損1.2億歐元。2016年4月,河北鋼鐵集團收購了這家鋼鐵企業的全部資産,也百分之百地接收了這家企業的5050名工人。該廠在被收購當年就實現扭虧為盈;2017年銷售收入7.5億美元,大幅度盈利;2019年産鋼170多萬噸,銷售收入8.93億美元。從這個典型案例中,人們可以很清楚地理解共建“一帶一路”的價值與意義。

   肖連兵:最後,請你們談談中國的發展對世界的影響。

   塔迪奇:我不認為中國對世界是威脅,中國是一個可以從根本上為未來全球政治發展和多邊合作作出貢獻的國家。作為一個大國,中國對上述議題,以及對解決可能威脅共同文明的衝突,都負有特殊責任。

   胡必亮:對這個問題最有説服力的回答就是事實。我前面舉了中塞共建河鋼斯梅戴雷沃鋼廠的例子,我再舉一個中老鐵路的例子。這條鐵路對寮國有多重要呢?通過這條鐵路,寮國由“陸鎖國”變成了“陸聯國”,加上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今年正式生效,寮國將深度融入亞太産業鏈價值鏈,並逐漸融入全球産業鏈價值鏈。目前,與中國共建“一帶一路”的國家已達150個。之所以有這麼多國家積極參與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共建“一帶一路”為這些國家提供了新的發展機遇,而且很多國家已經從中得到了實實在在的利益和好處。

   (譯者為北京師範大學一帶一路學院桂思思)

[責任編輯:黃曉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