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是“綠色産能過剩”還是“霸權焦慮過剩”?

2024-04-28 13:24:00
來源:China Daily
字號

  近期,一些西方國家頻頻指責中國“産能過剩”。這種炒作毫無道理,荒謬至極。

  所謂中國“産能過剩”是徹頭徹尾的偽命題,是美西方對華“經濟認知戰”的新工具。將産能與國際貿易掛鉤,把産品出口跟“産能過剩”劃等號,是故意歪曲經濟常識,違背全球化發展規律。在全球高度分工合作的經濟體系裏,産出和需求不能限定在某個國家或地區。各國充分發揮各自在技術、勞動力、資本等方面的比較優勢,形成運轉高效的全球價值鏈,共同分享價值鏈創造的經濟全球化紅利,因而最大限度降低了生産成本,提高了産品和服務品質,實現了企業之間、企業與消費者之間的共贏。如果按照他們自相矛盾的説法,像美國生産的晶片、德國生産的汽車80%都用於出口,波音、空客生産的客機大量出口,豈不更是典型的“産能過剩”?

  中國新能源産業快速發展符合經濟規律和市場原則。中國新能源産品不是靠政府補貼,而是依託國內強大的産業配套能力、超大規模市場、豐富的人力資源以及長期研發投入、産業佈局等,形成了綜合性競爭優勢。目前,已建成了全球規模最大、最完整、且最具競爭力的清潔能源産業鏈。中國的新能源汽車産銷量連續9年位居全球第一,光伏組件産量連續16年位居世界首位。

  中國優質綠色産能不是過剩,而是世界急需。4月16日,阿拉伯聯合大公國遭遇雷暴雨,迪拜這一天的降雨量相當於當地平均一年半到兩年的雨量。另據氣象學家分析稱,2023年是自1850年有記錄以來全球最熱的一年。這都催動人類必須加快應對全球氣候變暖帶來的極端天氣對社會生産等各方面的破壞。國際能源署(IEA)警告稱,當前化石燃料的使用量仍然“過高”,在這樣的背景下,人類面臨的挑戰不是綠色“産能過剩”,而是嚴重短缺。

  正如外交部官員所言,美方拋出的所謂“中國産能過剩論”,看似是經濟概念,實質是虛假敘事,背後包藏的是遏制打壓中國産業發展的禍心,旨在為本國謀求更有利競爭地位和市場優勢,是赤裸裸的經濟脅迫和霸道霸淩。

  美國一方面口口聲聲指責中國的“貿易政策和非市場經濟行為”,炮製所謂“産能過剩”謬論,另一方面卻大肆濫施霸道霸淩:無視加沙超過11萬平民傷亡,連續四次否決聯合國安理會推動加沙立即停火的行動努力,踐踏人權,卻于22日發佈2023年“國別人權報告”,對全球近200個國家和地區的人權狀況指指點點,污衊中國在新疆實施“種族滅絕”和“危害人類罪”,剝奪香港政治自由和自治,侵犯西藏人權;並對華發起新一輪被世貿組織裁定違反其規則的301調查;一邊出臺大規模援助烏克蘭法案,拱火加劇烏克蘭危機,一邊對中俄正常經貿往來進行無端指責,擬對中國金融機構和其他實體實施制裁;並通過了關於臺灣和印太地區提供80億美元資金和TikTok的法案。

  美國拒不承認其全球霸權已經過時的事實,隨著沙特和伊朗歷史性和解帶來中東地區“和解潮”、金磚擴員開啟“全球南方”聯合自強的新紀元、共建“一帶一路”聯結150多個國家、41個國際組織推動世界進入高品質發展新階段、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成為國際共識,時代光輝旗幟,連續七年寫入聯大決議,世界經濟重心逐漸從西方轉移到東方,單極霸權逐漸被多極多元代替,美國霸權倍感焦慮。所謂中國“産能過剩”本質上就是美國“霸權焦慮過剩”。

  在中國為應對全球變暖而推行的綠色能源轉型投資加大“乘數效應”,為包括西方國家在內的全球綠色産業發展提供了支撐和幫助時,美國在加大維護霸權的軍備開支。美國今年的軍事預算再創新高,達到8860億美元,超過了排在後面的中國、俄羅斯、韓國、日本、義大利等11個國家軍費總和。這值得所有愛好和平的國家警惕。

  中國堅持公道正義,倡導建設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極化。中國堅持合作共贏,積極推進普惠包容的經濟全球化。貿易保護主義無助於解決産能問題,經濟“泛安全化”也解決不了某些國家國內政治問題,霸權主義更是最終會被世界所唾棄。(田赟宗)

[責任編輯:黃曉迪]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