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中國這十年,世界怎麼看|西方未能充分認識中國發展成就——專訪英國學者祈立天

2022-10-14 11:05:00
來源:參考消息網
字號

  參考消息網10月13日報道(文/金晶)

  蒂姆克利索爾德(中文名祈立天)是一位曾在中國生活和工作了近30年的英國商人、中國文化研究者。1987年的香港之行,讓他喜歡上了漢字,之後欲罷不能,逐漸迷上了中國古詩和中國文化。他的最新著作《雲室:一個英國人眼中的中國古詩》展示了一名英國人對中國唐宋詩詞的全新注解,體現了中國古詩詞在當代世界仍有強大生命力。

  在接受記者採訪時,祈立天表示,現今中國人對西方人的了解多於西方人對中國人的了解,這種認知不平衡對雙邊關係十分不利。

  中國環境狀況改善非常驚人

  《參考消息》:您什麼時候開始學習中文?

  祈立天:1987年我去了香港。我一到那裏,就被漢字打動了,我被任何地方看到的任何漢字迷住了,我想知道它們的意思,於是決定開始學習中文。我在1989年辭去了工作,開始學習漢語。

  《參考消息》:您後來對中國詩歌也著了迷。

  祈立天:多年前,我搬進了北約克郡的一所房子,按照英國的標準,這所房子非常古老,大約有850至900年的歷史。那時,我碰巧在讀蘇東坡的一首詩。內容説的是,他被流放到東坡(今湖北黃岡東),那年春天雨下個不停,他覺得他的房子就像一艘被雲霧籠罩、風雨飄搖的小小漁船。那一年,我住的地方碰巧下了很多雨,所以我感受到了和那首詩的關聯。我把那首詩的一段節選放進了我的聖誕賀卡裏。我所有的朋友反應都非常激動,他們想知道它來自哪。自那時開始,我便對中國詩歌著迷了。

  《參考消息》:您覺得中國古詩反映了哪些當代問題?

  祈立天:唐宋詩人表達了許多憂慮,這些直到現在依然是全世界關注的話題。舉個小例子,你知道,柳宗元寫了一首關於過度伐木問題的詩,這在當今也是很典型的話題。白居易談論了逃稅以及社會中的不平等。所以我想,他們關心的很多話題在今天仍然非常重要。

  《參考消息》:您如何看待中國文化的國際影響,尤其是現在世界面臨如此大的不確定性?

  祈立天:“不戰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出自《孫子兵法》。最高級的策略是不通過戰爭、衝突就能解決問題。這只是海量中國智慧中的一句話。中國人更傾向於以友好的方式解決問題。零和博弈是西方的觀點。我確實認為,過去幾十年裏,西方社會更傾向於使用武力,而這註定要失敗。

  《參考消息》:您怎麼看中國過去幾十年的變化?

  祈立天:我第一次去中國是在20世紀80年代末。坦率地説,對於一個像我這樣尋求舒適的外國人來説,當時中國是相當困難的,各種條件非常簡陋。但過去幾十年,中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另外,在過去的五年甚至更長的時間內,中國環境狀況的改善也非常驚人。

  我知道政府要處理這個問題非常艱難,因為這涉及關閉工廠,然後就會出現失業等問題。這是一個所有社會都在努力解決的難題,但我看到,在過去的五到十年間,中國在這方面有了很大的轉變。

  西方對中國的認識流於片面

  《參考消息》:根據平時的觀察,您認為西方媒體對中國的報道有誤導作用嗎?

  祈立天:西方人總是喜歡在中國社會中發現一些難以理解的地方,因為我們有不同的歷史背景。但我認為中國人的基本需求和願望與西方人非常相似,大家都想在一個和平安寧的環境下過上更好的生活。我個人的經驗是,中國人回看過去三四十年,他們會認為取得了非常了不起的成就。我認為這在西方媒體並沒有得到適當的認可。

  中國人對西方人的了解多於西方人對中國人的了解。這種認知不平衡對雙邊關係來説十分不利。

  這對西方人來説是危險的,因為我們不明白中國所具備的競爭優勢。這對中國也不好,因為如果西方人不能真正理解中國,而是試圖用純粹的西方視角看待中國,就會誤判它。我對此有非常強烈的感受。

  《參考消息》:您覺得中國取得今天的成就有哪些可貴精神值得學習?

  祈立天:中國人更具實踐精神,“摸著石頭過河”。

  我認為這可以追溯到2000多年來龐大的政治思想體系,中國人不會簡單地拋棄所有這些,而突然間使用西方模式。中國的發展進程影響了世界歷史,這是可以確定的。

[責任編輯:黃曉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