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危機中 美國“兩張臉”
冬季漸近,歐洲天然氣供應短缺狀況也日益加劇。
眼下的氣價,已經漲到了逼人重回燒煤燒柴時代,甚至到了關暖氣、裹毯子的程度。
然而,在寒風中瑟瑟發抖的歐洲人這時卻看到,口口聲聲要保障他們能源供應安全的“可靠盟友”美國,正在順理成章地利用自産液化天然氣(LNG)大舉攻陷歐洲能源市場,並且“坐地起價”地賺取著暴利。
“這可不是友誼的真諦”
由於對俄羅斯天然氣的加碼封殺,美國目前已成為全球最大的LNG出口國。
金融市場數據提供商路孚特(Refinitiv)的最新統計數據顯示,9月美國為出口LNG共發船87艘,裝載LNG總計630萬噸。其中運往歐洲的佔到近70%,遠高於前兩個月的56%和63%。
和去年相比更不得了。
去年美國出口到歐洲的LNG為340億立方米,而在今年1月至6月的僅半年時間內,美國輸歐LNG就達到390億立方米,超過了去年全年。
路孚特預計,按照這樣的趨勢,美國今年輸歐LNG總量將達到890億立方米。
隨著出口量大增,美國LNG的出口價格也是水漲船高。
美國能源資訊署(EIA)發佈的數據顯示,美國出口LNG的價格7月達到每千立方英尺12.76美元,較去年同期的7.23美元大幅增長76.5%。
由於輸歐俄羅斯天然氣持續削減,加上近期“北溪”天然氣管道發生泄漏,歐洲國家即使肉疼也不得不增加美國高價能源的進口量。
這意味著,美國攫取暴利的速度可能還會進一步加快。
花旗集團大宗商品全球主管愛德華 莫爾斯近日接受採訪時直言,預計美國出口到歐洲的LNG價格在2025-2027年這個區間都將保持高位,美國將持續獲利,而歐洲卻在遭受損失。
隨著歐洲能源危機不斷升級,包括德法兩大國在內的一些歐洲國家已經對美國趁火打劫的行徑越來越不滿。
法新社報道稱,目前歐洲從美國進口的LNG比例已從去年的28%大幅增至今年的45%;而美國LNG價格超出了俄羅斯天然氣管道供應價格至少三倍。
德國副總理兼經濟與氣候保護部部長哈貝克近日接受採訪時忍不住直抒胸臆:包括美國在內的一些“友好”國家對德國收取過高的氣價,“這自然會帶來一些問題,我們必須談談”。
法國總統馬克龍日前在巴黎的一場企業家大會上更是直接喊話稱,“有些事不能再繼續下去了,你們(將能源)原價賣給本國企業,而我們卻要支付四倍的價格,我們可不認為這是友誼的真諦”。
“它們不是美國附屬國”
天然氣,美國不缺,還能讓歐洲以割肉價來求著自己買。
但石油就不一樣了,不僅和這個汽車王國的經濟民生息息相關,更是因此左右著拜登政府和國會民主黨人在下月中期選舉中的政治命運。
已故的歐佩克秘書長穆罕默德 巴爾金多曾多次警告,目前世界上沒有任何原油産能可以替代俄羅斯每天700萬桶的出口量。
但執意要把俄羅斯“掐死”的拜登政府,總幻想著能憑藉自身“影響力”在全球尋找替代供應源,彌補禁運俄羅斯石油導致的缺口。
幾個月來,拜登及其政府高官數訪中東,希望沙特和阿聯酋等歐佩克主要成員增産石油,以配合西方對俄油的禁運;當然,拜登更希望以此遏制國內汽柴油價格上漲,平抑通脹,在中期選舉前拉抬民主黨選情。
但這種一廂情願幾乎無人響應。
一週前,歐佩克與非歐佩克産油國(歐佩克+)第33次部長級會議決定,從11月起將原油總産量日均下調200萬桶。
此舉被形容為打向美國的一記耳光。
此時,美國馬上露出惱羞成怒的另一張臉。
一些民主黨政客提出多項報復措施,包括重新審查美國與沙特的關係等。還有兩黨參議員甚至計劃推動“反石油生産和出口壟斷法案”(NOPEC),對歐佩克施加壓力。
對此,曾擔任白宮中東事務特使的傑森 格林布拉特日前發表評論文章,批評這些議員的表現“虛偽且不誠實”,而且很大程度上“帶有政治目的”。
文章指出,沙特等國家組成的“歐佩克+”決定減産“確實讓美國受傷”,但不能忽視的事實是,這些國家有自己的國家利益和戰略,美國無權迫使這些國家擱置自己的計劃,並以折扣價把寶貴的資産賣給美國。
“美國是時候認識到沙特、阿聯酋和中東地區其他國家並非美國的附屬國了。”
美國“回擊”新聞網評論稱,美國及其盟友一直尋求通過嚴厲的經濟封鎖削弱俄羅斯,但是這場經濟戰的進展並不順利。“制裁對俄羅斯造成的損害小于預期,對歐洲國家造成的傷害則大得多”。
報道指出,雖然西方公開宣稱“經濟和社會混亂是幫助烏克蘭抵抗俄羅斯的必要代價”,但更真實的情況是,經濟動蕩是對俄羅斯發動經濟戰這一草率決定的必然結果。
可以預見的是,“這一不明智的決定不大可能奏效,畢竟對伊朗、伊拉克和敘利亞等弱小得多的國家的制裁從來沒能改變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