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別人權報告”遭多國強烈抨擊
美國國務院近日發佈“2021年國別人權報告”,對全球198個國家和地區的人權狀況指手畫腳,世界多國對此提出強烈反對。
自1977年卡特政府推出第一份“國別人權報告”以來,美國長期打著“人權”幌子,通過“人權外交”干涉他國內政、維護自身霸權。專家分析指出,美國在人權領域的“雙標”行為,已對全球人權治理造成嚴重消極影響。
多國表示強烈不滿
美國國務院4月12日發佈“2021年國別人權報告”,美國國務卿布林肯在發佈會上攻擊中國的政治制度和人權現狀。對此,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表示,美方所謂“2021年國別人權報告”的涉華內容和布林肯有關表態罔顧事實、顛倒是非,充斥著政治謊言和意識形態偏見,中方對此強烈不滿、堅決反對。美方應該做的是立即停止對他國人權指手畫腳、攻擊抹黑,切實躬身自省、改過自新,真正為改善美國自身人權狀況和國際人權事業健康發展做些有益的事。
據俄新社報道,俄羅斯駐美國大使安東諾夫表示,美國政府一直妄圖詆毀不合其心意國家的國家制度,並找到干涉他國內政的藉口。美國發佈的報告固守陋習,攻擊俄羅斯的人權狀況。美國首先應該關心一下自己的問題——種族主義、反猶主義、仇視穆斯林等現象正在盛行。
“國別人權報告”也列舉了印度的一系列“重大人權問題”。布林肯直接表態稱,美國密切關注印度一些官員“侵犯人權行為增加”的情況。對此,印度外交部長蘇傑生稱,無論何時談及人權相關問題,印度政府都不會對此保持沉默。《印度時報》報道稱,鋻於美國存在的一系列國內問題及其用雙重標準看待其他國家的人權狀況,“美國的故作姿態令人生厭”。
此外,菲律賓、印度尼西亞、孟加拉等亞洲多國的政府官員、專家學者也紛紛強烈批評“國別人權報告”。《東盟郵報》刊文稱,“美國需要進行自我反思,並且首先解決自己的人權問題,而不應該對其他國家的人權指手畫腳。”
美國人權劣跡斑斑
頗具諷刺意味的是,4月12日,即“國別人權報告”發佈當天,美國紐約市發生布魯克林地鐵站槍擊事件,一名男子向人群連開33槍,造成至少29人受傷。近年來,美國槍支暴力案件不斷增長,貧富分化、種族歧視、暴力執法等社會問題已令民意沸騰。
“美國的主要人權問題都是痼疾,不僅歷屆政府沒有解決,而且也看不到有明顯改善的跡象。”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副研究員肖河接受本報採訪時分析,美國目前面臨以下幾方面的人權問題。
其一,美國人民的人身安全難以保障。人身安全是所有國家都承認的最基本人權,然而美國長期以來槍支氾濫、槍擊案頻發,美國政府近年來在限制持槍方面始終沒有任何實際進展,讓美國人民的基本人權一直處在無時無刻不受威脅的狀態。
其二,美國弱勢和理性群體的政治權利遭到削弱。拜登當選總統後,美國各州特別是共和黨控制的州掀起限制選民投票權利的浪潮,針對的主要是缺少經濟保障、難以到現場投票的窮人以及重視疫情防控和保護公民健康權利的群體,這進一步削弱了美國選舉政治的代表性和民主性,損害了相當數量群體的政治權利。
其三,美國人民的社會經濟權利嚴重受損。拜登政府沒有根本改變低收入群體無法得到有效救濟、不平等地承受了疫情在美肆虐代價的基本現實。
其四,美國種族問題依然嚴峻,各少數族裔的平等權利沒有得到真正尊重。非洲裔美國人仍在遭遇歧視,白人社會針對亞洲裔美國人的仇恨行動又開始蔓延。在美國加劇對華打壓、推卸抗疫不力責任並頻頻“甩鍋”的背景下,新的種族對立情緒被蓄意挑起。
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執行院長王文接受本報採訪時指出,如今,數十個國家都公開回擊美國國別人權報告,這是過去鮮有的。與往年相比,今年的國別人權報告無視疫情衝擊下各國採取符合本國國情抗疫措施的努力,加大意識形態對外攻擊的力度,涉及面更廣。此舉凸顯美國長期以來的意識形態和“唯美獨尊”的優越感以及無視他國發展的傲慢心態,也暴露了美國借人權議題設置對外議程,轉移他國對美國人權狀況每況愈下的關注視線,炮製更多外交籌碼的意圖,必然招致全球多國的強烈批評。
操縱議題危害全球
“拜登政府把人權問題放在美國內外政策的中心位置。”“國別人權報告”點明美國政府對“人權牌”的重視程度。與特朗普政府曾宣佈退出聯合國人權理事會不同,拜登政府上任不久,即重返該理事會,並宣稱“讓人權在美國外交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
“從本質上説,‘國別人權報告’是美國外交政策的重要工具,服務於歷屆美國政府的對外戰略。今年的‘國別人權報告’更加凸顯了其作為美國對外戰略工具的性質,是在煽動全球範圍內以人權為名義的陣營對抗。”肖河分析,“國別人權報告”呈現出一些美國操縱人權議題的特點和趨勢。其一是,延續拜登政府在《過渡時期國家安全戰略指南》中的基調,大談民主和人權的“全球衰退”,渲染所謂“威權主義”國家的崛起,試圖煽動西方世界的危機意識,誘使它們更大程度地配合美國的外交政策。其二是,聚焦大國競爭的最新現實狀況,以大量篇幅攻擊俄羅斯與中國的人權狀況。其三是,提出一些操縱國家政治的危險新提法。報告將“把俄羅斯踢出聯合國人權理事會”列為美國在促進全球人權方面的重大貢獻,以所謂“跨境威脅和攻擊批評者”概念攻擊白俄羅斯。這些舉措都顯示,未來美國可能對其他國家如法炮製,進一步撕裂全球人權治理和人權多邊主義合作。
王文指出,拜登政府執政後,撿起過往美國政府的“牙慧”,對外大打意識形態牌與“人權牌”,具體有三大手段:一是通過“民主峰會”等方式在國際範圍內重建西方意識形態與人權聯盟;二是加大對各國人權的“評估”,重拾美國失去的人權領域話語權;三是挑起與他國人權理念的衝突來轉移國內矛盾,並通過塑造他國威脅來凝聚本國民意。
“當前,美國在全球人權治理領域表現得咄咄逼人,一方面,更加堅決地主張美式人權觀,排斥其他國家對人權問題更全面、更合理的認識;另一方面,逼迫他國在人權領域選邊站隊,試圖利用聯合國人權理事會等權威人權機構排除異己。”肖河分析,未來美國很可能進一步煽動其他國家在多邊機制中採取對抗式做法,激化不同國家之間的矛盾,為美國鞏固其所謂人權治理“領導地位”創造機會。這種做法將嚴重影響人權領域的多邊主義合作,在全球範圍內損害而不是促進普遍人權。美國的意圖是為其極力渲染的大國衝突尋找名目,從而挑起這種衝突。這將破壞和平與發展的整體國際環境,對全世界人民的所有基本人權構成重大威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