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富汗命運轉折,美國重金養的軍隊為何兵敗如山倒?
中新網8月16日電 (孟湘君)8月15日,阿富汗局勢突變,塔利班武裝組織進入首都喀布爾並佔領總統府,總統加尼辭職並離開該國,塔利班方面宣佈掌控了國家政權。
而那邊廂,許多人趕往機場或者邊境,匆匆離開這個國家。他們主要是駐阿富汗的美、英、德等國外交人員,以及“買得起機票”的阿富汗人。
一場跨越20年的漫長戰爭,以這樣的方式迎來轉折,到底是意料之外,還是情理之中?
【塔利班攻勢驚人 超出美國預料】
原本,根據美國總統拜登的計劃,美國大兵將在他特意選擇的美國“國難日”9月11日之前,全面撤出這個千瘡百孔的國家。
因為經過幾個月的撤退,美國的撤軍已經完成了95%以上,時間還夠。
也因為幾天前,美國情報機構還在預測,阿富汗塔利班將在30天內包圍首都喀布爾,90天內“接管”這座城市。
然而,才到週末,塔利班已經佔領各大要地,一往無前,兵臨喀布爾城下。。
當時,除了喀布爾,阿富汗全國所有主要城市,出入境口岸、警局、大學、監獄……由塔利班全面控制。
可以説,阿富汗的戰略環境發生了巨大轉變。
法新社援引阿富汗民眾的話説,一覺醒來,發現塔利班的旗幟已挂在街頭。
大軍壓境,喀布爾形如孤島,數百民眾蜂擁至銀行,試圖取出自己一生的積蓄,“逼停”了自助取款機。
阿富汗與巴基斯坦邊境,大批試圖離開的民眾聚集。他們從此將流離失所,只能在遠走之前,最後一次回頭望向自己飽受苦難的故鄉。
【美國嘴硬:這不是“西貢時刻”重演】
形勢變化之快,讓美國及其盟友措手不及。
美軍“支奴幹”直升機在喀布爾美國大使館上空盤旋以撤員;一縷縷疑似焚燒來不及帶走的“機密要件”的煙霧,從使館上方升起。
15日,首都的喀布爾機場,成為離開這個國家的唯一通道。
大批美國外交人員聚集在此,他們要在72小時內全部走人。這與之前外媒稱美國打算把使館“搬”到機場,以期儘快撤離的報道,的確吻合。
同樣狼狽的,還有美國撤軍後的“紀念物”。曾經的“悍馬”軍車、武器彈藥成了棄兒,讓塔利班人員“撿了不少裝備”。
除了美國一貫的右派“鐵桿”《福克斯新聞》以《“就這樣了”,“完事了”》的大標題來形容美國的倉促離開,左派旗艦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也忍不住發出了靈魂之問:“美國的撤軍錯了嗎?”並將美軍撤退後僅留下殘垣斷壁的軍事基地,視為美國在阿富汗軍事行動失敗的佐證。
《福克斯新聞》隨後還報道稱,在美國人付出了20年的“血與淚”之後,當塔利班佔領阿富汗之時,美國總統拜登卻在戴維營度假“打發時間”,拜登由此遭到共和黨議員的猛烈抨擊。
共和黨議員吉姆 喬丹稱,拜登為什麼在度假,而不是在白宮聽取有關阿富汗的形勢?喬丹説,美國的阿富汗撤軍“令人尷尬”。
新加坡《聯合早報》報道,國外社交網路、媒體,甚至美國參議院共和黨領袖麥康奈爾,都已經紛紛開始將本次美軍的撤離,比作1975年美國撤離南越混亂的“西貢時刻”的重演。
美國國務卿布林肯認為,這麼説美國,太沒面子了。他反駁道:“這不是西貢。美國20年前去阿富汗時只為了一個任務。那就是對付那些在911事件中襲擊我們的人。這個任務已經完成了。”
這和美國總統拜登的説辭,差不多一個意思。拜登還更為直接地表示“與我無關”,甩鍋給阿富汗政府:“如果阿富汗軍隊不能或不願守住自己的國家,美軍再多駐留一年或五年也無濟於事。”
【美國重金養的軍隊為啥“敗”得這麼快?】
據拜登的説法,美國可是投資了近1萬億美元鉅資,訓練超過30萬名阿富汗軍人和警察。這個由世界第一的國家訓練出來的軍隊,還配備了最先進的軍事裝備,怎麼著也得扛打一點,和塔利班“大戰三百回合”吧。
然而事實是,阿政府軍比美國想像的還不如,在美國空襲的“外挂”加持下,還是兵敗如山倒,在一些地區,塔利班甚至不戰而勝。
在進入阿富汗第五大城市賈拉拉巴德和首都喀布爾時,據塔利班方面的説法,他們“沒有遭遇太多抵抗”,當地政府軍自己就投降了,有的還“擅離職守”。
對此,外交學院國際關係研究所教授李海東接受中新網採訪時指出,美國培訓的阿富汗的軍隊,事實證明不管用,局勢快速發生變化的根本原因還是民心向背。
他還指出,塔利班自身有組織性和紀律性,能在阿國內恢復秩序、保持穩定,也得到了部分民心。
塔利班組織此前宣佈,不會武力攻佔喀布爾,也不會尋求報復,將保證所有文職和軍事官員安全。
【阿富汗命運的重大轉折】
15日,塔利班代表在阿富汗總統府,與總統加尼會面進行談判。加尼稍晚時同意辭職,消息稱其隨即離開了阿富汗。
根據最新消息,塔利班指揮官稱,他們已經控制了阿富汗總統府。其官員表示,他們將在阿富汗總統府宣佈成立“阿富汗伊斯蘭酋長國”。
2021年對阿富汗來説,是一個具有特殊含義的年份。20年河東,20年河西,如果説20年前,美國的入侵讓阿富汗“命懸一線”,那麼如今,當外部力量的強壓褪去,阿富汗的國家前途,再次迎來重大轉折。
阿富汗的當務之急,是儘快走上政治談判的道路,實現和平過渡,進而維持長治久安。
位於亞洲中南部的阿富汗,是亞洲各文明的交流要道,地緣政治地位十分重要,歷史上不少帝國都將這裡定為擴張的目標。然而,2000年來的多個歷史片段顯示,帝國的征服者們似乎都在這裡遭遇了挫折。也因正如此,阿富汗被冠以“帝國墳場”的名號。
誰在這裡折戟沉沙,又是誰的過往被“埋葬”?阿富汗將走向怎樣的明天,只能由它自己説了算。(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