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國際銳評丨“中國樣本”給世界減貧治理帶來了什麼?

2021-02-27 09:52:00
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
字號

  歷史上,人類與貧困多次交手,但難佔上風。今天,這個難題在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被攻破。

  25日,中國宣告消除絕對貧困,提前10年完成《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制定的減貧目標。特別是近8年來,近1億中國人擺脫貧困,相當於每年一個中等國家的人口脫貧。難怪肯亞國際關係學者卡文斯阿德希爾評價説,脫貧是中國最具吸引力的故事。

  中國人口約佔世界人口20%,這份脫貧成績單自然“不僅屬於中國,也屬於世界”。

  按照世界銀行制定的每人每天支出1.9美元的絕對貧困標準,時至今日,全球依然有7億多人處於絕對貧困之中。新冠疫情正在進一步拖慢減貧進程,世行預計到2021年年底,疫情可能導致高達1.5億人陷入極端貧困。

  在這樣的背景下,一個擁有14億人口的國家克服諸多困難挑戰,如期消除絕對貧困,本身就是對全球脫貧進程的巨大貢獻。世行數據顯示,全球範圍內每100人脫貧,就有70多人來自中國。

  不只如此,作為最大的發展中國家,中國成功消除絕對貧困,極大鼓舞了世界戰勝貧困的信心。國際農業發展基金亞太局局長奈傑爾佈雷特説,“這讓我們明白消除貧困不是烏托邦式的夢想,而是完全可以實現的。”

  更重要的是,通過分析中國脫貧樣本,世界獲得了諸多可供借鑒的經驗。

  “我們從中國專家那兒學到了四五點。首先,要努力工作……”坦尚尼亞莫羅戈羅省佩雅佩雅村村民畢申加一邊享受著豐收的喜悅一邊説道。8年前,中國國際扶貧專家組來到此地,給村民帶來的不僅有良種和栽培技術,更有扶貧經驗。這些經驗回應了全球在減貧當中面臨的一系列問題,提供了中國解決方案。

  “對症下藥、精準滴灌、靶向治療”“用發展的辦法消除貧困根源”“既富口袋也富腦袋”……習近平用形象的表述,闡釋了備受國際社會青睞的精準扶貧、開髮式扶貧的經驗。就像鼓勵中國人創造性脫貧一樣,這些脫貧方略同樣成為中國幫扶其他發展中國家的主要方式。

  當中國的菌草種植技術造福巴布亞紐幾內亞農民,當中國的雜交水稻被印開工達加斯加的紙幣,當“東亞減貧示範合作技術援助項目”落地寮國、柬埔寨、緬甸,中國扶貧經驗正在不斷激發當地人民的內生動力,為全球脫貧提供持久動力。

  與此同時,中國採取實際行動,直接助力廣大發展中國家落實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

  60多年來,中國向166個國家和國際組織派遣60多萬援助人員,共計提供近4000億元人民幣援助,先後7次宣佈無條件免除重債窮國和最不發達國家到期的政府間無息貸款債務。這些基於大國擔當以及命運與共理念的付出,被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稱之為“中國對世界減貧事業的另一貢獻”。

  世界上沒有哪一個國家能在這麼短的時間內幫助這麼多人脫貧,而中國做到了!它創造的減貧治理樣本,值得其他國家細細分析,並思考如何創造性地吸收借鑒,為共建一個沒有貧困、共同發展的世界盡一己之力。(國際銳評評論員)(編輯 張慧彬)

[責任編輯:張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