癥結在哪兒?
緬甸若開邦問題的癥結主要源自三個方面,一是歷史形成和積累的問題,二是緬內外認知存在巨大反差,現在又增加了新的複雜因素,即國際恐怖主義與地方極端主義勾結。
羅興亞人是緬甸最大的穆斯林群體,他們散佈于孟加拉灣沿岸的若開邦各地,以若開邦西北端與孟加拉國接壤地區最為密集。
緬甸政府和主流人群把若開邦穆斯林群體稱為賓格利人,認定他們是英國殖民佔領若開邦後遷移至緬甸的孟加拉國人,為非法移民。羅興亞人與佔當地人口多數的若開族人長期不和。
指責昂山素季公平嗎?
在錯綜複雜的背景下,一貫支援昂山素季的西方不斷給她施壓,一些國際媒體一邊倒地抨擊緬甸政府,其中不乏片面和渲染,這顯然別有用心。
就緬甸民盟政府而言,當前承受著國內和國際的雙重壓力。
若開邦問題已有多年曆史,要求剛剛執政不到兩年的民盟政府四平八穩地處理好,顯然不現實,也有失公允。
若開邦問題歸根結底是發展問題,想解決不僅要靠緬甸政府拿出政治勇氣、智慧和擔當,也需要國際社會務實有效予以協助,為問題的妥善解決創造良好的外部條件。
跨越百年的若開邦問題
這不是若開邦第一次爆發類似的危機。2016年,若開邦多個邊防警察局遭襲,軍隊和警方隨後展開清剿。2012年,一起強姦殺人案引發族群騷亂,也導致數百人死傷,數以萬計的難民流離失所。
若開邦問題早已是地區頑疾,若開邦內的民族紛爭歷史跨越百年,一有導火索就突然爆發。追溯危機發展蔓延的根源,還要從英國殖民統治時期説起。
英國通過第一次侵略戰爭于1826年佔領緬甸若開邦,並在1885年第三次侵緬戰爭後佔領整個緬甸。其間,英國殖民政府從當時屬於英屬印度的孟加拉國地區遷移大批穆斯林至若開地區,協助殖民統治,擠佔當地居民土地和生活資源。
二戰時期,英國殖民政府還利用這批移民與當地若開族和緬族對抗,更加深了民族矛盾。
地理上,若開山脈阻礙了若開邦穆斯林群體與緬甸主流社會的溝通融合;語言不通,宗教不同,更加深了雙方隔閡。
根據《緬甸公民法》,申請加入緬甸國籍需要證明本人或父母、祖輩在1948年緬甸獨立之前已在緬甸居住,而且能説一種緬甸民族語言。而普通羅興亞人難以提供確鑿證據證明自己在1948年之前就居住在緬甸,所説語言又不是緬甸官方認可族群語言,因而難以取得緬甸公民身份。
緬甸問題專家張雲飛認為,解決若開邦問題的一大難點在於羅興亞人難以獲得緬甸或其他國家的國籍。羅興亞人要求緬甸政府承認其公民身份的訴求與緬甸主流民意相悖,昂山素季領導的民盟政府難以違背民意;而一些國家和國際輿論的指責則令民盟政府兩面受壓,陷入困境。(記者韓梁 胡若愚 葛晨)
[責任編輯:葛新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