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國際

法國的選擇:新生代政治家,與開放包容的未來

2017年05月09日 09:42:41  來源:中國新聞網
字號:    

  中新網5月9日電 (孟湘君)39歲的埃馬努埃爾馬克龍成為法蘭西新一任總統,意味著在接下來的五年裏,經歷了多次重大恐襲傷痛的法國,仍願意做一個包容和開放的國度,願意給新生代政治家一個施展才幹的舞臺。馬克龍的勝選, 更多與他所選擇的政治理唸有關,而不僅是這個浪漫國家對顏值的青睞。

  【精英者的勝利?】

  被許多女性視為“鮮肉”的馬克龍娶了比他大24歲的老師布麗吉特,為這場大選罩上一層八卦色彩。雖然媒體賣力炒作兩人情史,但不少法國人卻認為自己慧眼獨具,看透表像選擇了一位“給力”的年輕領導人。

  從頂級中學到名牌大學,再到隨奧朗德進入愛麗舍宮擔任副秘書長,馬克龍的人生不能不説是“開了挂”。在辭去幹了兩年的經濟部長職務時,馬克龍才不到40歲。懷著“跨越左右陣營之別”抱負的他,以獨立候選人身份參選。成立年輕的政治派別“前進運動”後,他逐漸受到歡迎,從黨派成立到一舉拿下大選,都未滿一年時間。

  缺乏政治人脈、無雄厚資金支援、資歷不深……與其他曝光率極高的老牌政治家相比,法國媒體一度不曾看好略顯青澀的馬克龍。而憑藉“非左非右,既左也右”的口號,和溫和、開放、包容、面向未來而不是回到過去的競選綱領,馬克龍贏得了民意。

  現在,勝選的馬克龍把手放在胸口唱國歌,馬克龍對鏡頭豎起大拇指,馬克龍戴著婚戒牽手愛妻,馬克龍的溫暖笑容和瀟灑身姿,都成了鏡頭競相捕捉的對象。這似乎是一名精英人士“天時地利人和”的勝選故事,它談不上有多少勵志的成分,但故事內核所展示的,還是法國人民最終選擇了什麼。

  【“明智”的保護主義】

  《查理週刊》血案、巴黎“1113”恐襲大案、尼斯卡車衝撞事件,從2015年起,一年多時間內,法國遭遇了三次震動世界的重大恐怖襲擊。在血與淚的現實面前,在難民源源不斷涌入歐洲的情況下,平靜生活被攪擾的法國人,將目光投向了另一位總統參選人——極右翼政黨“國民陣線”領導人瑪麗娜勒龐。

  勒龐的政策綱領,以保守、鎖國、民粹主義色彩為主。她表示如勝選,將拒絕國際貿易協定、廢除歐元、通過實行“明智的保護主義”讓法國企業受益,甚至不排除發起“脫歐”公投。她還呼籲關閉部分清真寺,把極端分子檔案名單(Fichier S) 上的嫌犯“統統轟出法國”。

  對深刻擔憂外來者影響社會秩序和自身安全的法國人來説,勒龐的思想與他們一拍即合,勒龐獲得高支援率,甚至成為一種熱潮和現象。

  益普索的選前民調顯示,勒龐與馬克龍吸引的主要選民群體截然不同。33%的企業高層和白領、30%擁有高等學歷的人支援馬克龍;而37%的工人、32%的普通職員、25%的失業者在首輪投票中支援勒龐。

  勒龐要從誰手裏“保護”法國人?人們回想起2011年4月。當時,薩科齊政府出臺了禁止婦女在公共場所穿戴蒙面罩袍的法令,違者將被處以150歐元罰款,甚至被罰做義工,引發了激烈口水戰。

  2016年底,已遭多次恐襲的法國,對移民的態度再掀爭議。奧朗德政府下令拆除有大量難民、非法移民聚集的加萊“叢林”難民營,數千人流落街頭,被強制分散安置到各處。

  作為移民大國,到底走向包容,還是排外,法蘭西需要明確方向。而在一個中立、變革、新面孔的馬克龍身上,多數人認為自己看到了答案。

  如今來看,除了法國,極右翼黨派也沒能在奧地利、荷蘭和德國奪得陣地。這映射出在整體上,歐洲還是一個包容並蓄,向新向好的歐洲。

  【“最危險女人”VS最年輕總統】

  敗選後的勒龐表示,“國民陣線”將成為法國最大反對黨。在她看來,現在的法國政壇只分為兩派:“全球化主義者和愛國者”。而分析稱,勒龐敗選最主要的原因之一,就是她過早把退出歐盟“挂在嘴邊”。

  勒龐的父親對於2015年被女兒踢出自己一手創立的“國民陣線”,仍忿忿不平,透露父女兩至今“冷戰”,沒説過一句話。他對女兒讓“國民陣線”進入主流選民視線不以為然,抱怨女兒為拉票關注了一些非其政黨“應該關注”的話題。他還説,女兒雖“有性格”,但當總統還不夠格,還需要其他優點。

  雖然許多人選擇了把治理國家的要務交給馬克龍這位競選經驗為零的“新人”,但是,超過24%的法國選民在第二輪投票中棄權。在他們看來,勒龐也好,馬克龍也好,都不是稱職的人選。由於馬克龍的新生政黨人脈根基尚淺,今年6月的議會選舉當中,他還將面臨“戰鬥”。

  分析指出,留給馬克龍的兩個選擇是:一、組成以“前進運動”人員為主的聯合政府,但需承受政府內派別對立的後果;二、由獲得議會選舉多數席位的黨派組閣,總理也將來自反對黨,這樣的體制就是“共治”,法國左右兩派總統都經歷過“共治”時期。

  從經濟政策綱領來看,法國右翼“共和黨”的主張與馬克龍的改革策略較接近,所以也不排除馬克龍與右翼的“共治”政府能有管理法國的能力。由於馬克龍缺乏政治基礎,與右翼“共和黨”的合作也許並不是一個更糟糕的選擇。

  一個多月後,法國“最危險的女人”和法國最年輕的總統,將如何續寫自己的政治征程?(完)

[責任編輯:張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