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國際

學者:朝鮮最怕的不是美國動武 而是東盟“反水”

2017年05月05日 08:53:40  來源:澎湃新聞網
字號:    

  原標題:半島戰雲|相比動武朝鮮更怕東盟“反水”,核死結有望解開嗎

  隨著特朗普一系列對朝“極限施壓”措施的展開,從大兵壓境的航母打擊群,到步步進逼的外交、經濟制裁,朝鮮半島這鍋“沸水”更加暗流涌動。朝鮮雖然按捺住沒有進行第六次核子試驗和洲際彈道導彈試驗,但從扣留第三名美國公民,到朝中社5月3日發表評論直接向中國提出中朝關係可能面臨“嚴重後果”,其憤怒、不安與可能的更高強度報復信號仍然隱忍但又強有力地投射出來。

  對於朝中社的評論,中國外交部4日作出回應。據央視新聞客戶端報道,發言人耿爽説,中方在朝鮮半島無核化問題上的立場是一貫、明確的。中方在發展中朝睦鄰友好關係方面的立場也是一貫、明確的。

  “多年來,中方一直秉持客觀、公正立場,按照事情是非曲直,判斷和處理有關問題。中方堅定不移地致力於實現半島無核化,維護半島和平穩定,推動通過對話協商解決問題。中方希望其他有關各方也能切實負起應有的責任,為地區和平穩定,為本地區人民的共同福祉發揮應有作用。”耿爽説。

  朝核問題的“危”與“機”

  毫無疑問,雖然這次沒有核子試驗,朝鮮半島卻正處在較前更加高度緊張的危機前夜。但正如“危機”一詞本身所具有的兩重含義一樣,當前半島在“危險”加劇的同時,解決的“機遇”也因此而陡然增加。

  前段時間,處理第一次朝核危機的當事人、美國前國防部長威廉佩裏來中國宣傳他的新書《我的核戰爭邊緣的歷程》,期間多次演講並與中國方面人士溝通,其反覆宣講的一個核心就是同時運用“大棒”與“胡蘿蔔”,可以外交解決朝核問題。佩裏的理念如要得到貫徹,就需要更粗的“大棒”(更大的軍事、經濟和外交壓力等)和更粗的“胡蘿蔔”(相關各方簽訂和平條約、朝鮮與相關國家建交、朝鮮得到安全保障和援助等)。在堅持審慎的奧巴馬時代,很難想像他會像特朗普這樣揮舞軍事大棒。但實事求是地看,恰恰是特朗普的不可預測性與冒險風格,給朝鮮帶來了一種全新的威懾力。

  那些認定朝鮮不可能棄核的人無非是緣于幾種理由:美國不可能對朝動武因而不必被迫棄核;考慮到薩達姆、卡扎菲等人的前車之鑒而不能棄核;國內合法性以及宣傳使得朝鮮領導人無法棄核。這些理由都有道理,但沒有考慮到的一點是,如果不棄核真的會導致美國武力打擊或是全方位的經濟、外交封鎖——前者可能導致朝鮮政權的速亡而後者則可能使其窒息,那麼朝鮮還會堅持不棄核嗎?

  目前確實出現了向這一前景發展的趨勢。最讓朝鮮擔心的還不是武力打擊,而是似乎正在成為可能的外交、經濟封鎖。對於習慣以超強硬對強硬的朝鮮來説,這種無法反制的慢性扼殺可能才是最致命和最有挑戰性的。特朗普4月29日打電話給東盟今年的輪值主席國杜特爾特顯然不是無心之舉,朝鮮在東盟內部有著最多的“傳統夥伴”(緬甸、柬埔寨、馬來西亞、越南等),穩住了東盟也就是切斷了朝鮮的重要外交通道。而韓國則給印度施壓,讓其進一步中斷了與朝鮮除食品與醫藥外的一切貿易聯繫。對朝鮮至關重要的中國,雖然仍然堅持和平解決思路,但與美國的協同顯然在加強。如果朝鮮繼續逆中國意志而動,進一步的經濟制裁措施顯然不難想像。

  但這並不意味著解決朝核問題的條件就已經成熟,因為迄今為止還只有“更粗的大棒”,而沒有“更粗的胡蘿蔔”。雖然美國也多次放話要外交解決,無意推翻朝鮮現政權,特朗普甚至説過願意與金正恩會面。但是,在朝鮮關心的安全關切問題(和平條約、建交與安全保障)上,特朗普並沒有明確表態。

  根據特朗普的“交易的藝術”,他一般首先大肆宣揚其要價,或許這個時候還不急於把自己的“貨”亮出來。但較奧巴馬總統而言,特朗普拿出這些“貨”來交易的可能性確實更大些。奧巴馬是一個地緣戰略思維極重的人,由於與朝鮮簽訂和平條約可能涉及到美韓同盟甚至美日同盟存續、在東亞駐軍的合法性,他一直對朝鮮這方面的要求置若罔聞。但特朗普更看重的是對美國安全的具體挑戰(如朝鮮的核能力),而不是複雜而且沒有直接利益的地緣戰略。也就是説,到了一定時候,特朗普更有可能與朝鮮達成大交易,以建交來換棄核。

  另外一個不可忽視的有利條件是,在即將到來的韓國總統大選中,主張對朝鮮緩和的共同民主黨候選人文在寅很可能當選總統,從而為推進談判解決提供另一個利好。雖然朝核問題的關鍵在美朝,但韓國如果是奉行對朝強硬的保守派執政,至少會起到干擾談判的作用。而共同民主黨即將上臺,有利於為談判解決提供良好的外部條件。特別是要考慮到,朝鮮如果棄核,勢必除要求安全保障外,還將要求以鉅額經濟援助為補償。在這方面,作為一族同胞而且是發達國家的韓國,將發揮關鍵作用。

  如何啟動新的談判?

  目前的關鍵是,如何把相關各方特別是美朝引入談判解決的軌道。如果美國總是揮舞“大棒”而不落下來,那麼朝鮮將因此不再畏懼“大棒”而失去談判的壓力。或美國只是揮舞“大棒”而總是不將“胡蘿蔔”端出來,那麼朝鮮也會由於缺乏吸引力而不願意談判。

  具體而言,首先是要解決談什麼的問題。在這方面,中國提出的無核化談判與停和機制轉換並軌方案仍然是照顧到各方關切的唯一合理方案。無核化作為一個目標必須堅持,不如此則不足以凝聚國際社會的共同利益與意志。停和機制轉換必須提出並探討如何落實,不如此則半島冷戰結構不能結束,核問題的根源就不能消除。

  顯然,無核化目標的障礙在朝鮮。朝中社在5月3日的評論中所稱不會拿“如同生命的核武”來做交易云云,是一種極其錯誤的認識。對朝鮮來説,所謂“如同生命的核武”完全是一種臆構,至少在目前甚至將來較長一段時間內,美國在決定打不打朝鮮的問題上,朝鮮的核武器是沒有發言權的,因為它目前根本構不成對美國本土安全的威脅。

  相反,當前正是朝鮮追求核能力才導致了特朗普政府不排除通過武力解決朝核問題。實事求是看,中國本身作為朝鮮鄰國這一地緣政治存在、朝鮮戰爭結束後遺留下來的中朝友誼傳統以及中國對美國動武的鮮明反對態度,才是制約美國動用武力的關鍵因素。所以,薩達姆、卡扎菲的例子對朝鮮沒有意義,制止朝鮮不被美國攻擊的關鍵在於中國而非朝鮮的核武器。換言之,朝鮮應視為“如同生命的”,應該是中朝友誼而非核武。中國必須把這層道理跟朝鮮講明白,特別是要避免反過來受到朝鮮不講道理的訛詐。

  而停和機制轉換目標的障礙則在美國。特朗普政府必須儘快明確在簽訂和平條約、關係正常化和安全保障等問題上的態度。美國人的一個心態(在有些美國人那裏或許是一個藉口)就是以前受了朝鮮的欺騙,現在朝鮮要先宣佈棄核,美國才能談和平條約。但這個邏輯本身就是有問題的,正如全國人大外事委員會主任、前外交部副部長傅瑩在其最近有關朝核問題來龍去脈的文章中所披露的那樣,美國也應該對以前會談失敗承擔責任。另外,相對朝鮮而言,美國是一個大國,可較少擔心“履約欺騙”問題。朝鮮是一個脆弱的小國,如果棄核但美國反悔可能涉及其生死存亡,但對美國來説同樣的問題只會造成較小程度的安全風險。所以,從此角度看,也應該是美國先示以大度,在仍然揮舞“大棒”的同時,主動提出可以和平條約、建交和安全保障來換取朝鮮棄核,並提出如何談判的方案。

  以筆者孔見,這種談判可以“2+3+4”的方式進行。

  所謂“2”,就是美朝直接談判。朝核問題首先是美朝間的問題,朝鮮也一直要求跟美國直接談。正如以前會談經驗所證明的那樣,也只有美朝之間達成共識,實現無核化才有可能。

  所謂“3”,就是中美朝談判。在美朝深度缺乏互信的情況下,僅僅寄希望於美朝直接會談是危險的。一旦談判破裂,可能造成更大的敵視與對抗的升級。因此,中國參與的三方會談仍然不可避免。中國在其中可能要扮演議程設置與引導、斡旋與調解等多重角色。

  所謂“4”,就是中美韓朝,主要是談判結束半島戰爭狀態、締結和平條約的問題。雖然韓國沒有在停戰協定上簽字,但這四個國家均是當時戰爭的直接參與者,缺乏其中任何一方的參與,和平條約都不具備實質的意義。

  以上三種方式的談判應該結合在一起進行,而其最終目標就在於推動無核化與停和機制轉換這兩個目標的實現。總的來説,當前朝核問題的解決確實迎來了更大的機遇期,但也更需要各方拿出更大的戰略決心、智慧和政策力度來把握並拓展這個機會。如果未能抓住,朝核問題就會陷入新一輪的惡性迴圈,半島也可能陷入較前更加動蕩、危險的局面。

  (作者繫上海社會科學院國際問題研究所研究員)

[責任編輯:張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