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國際  >   正文

分析稱歐債危機必將引發歐洲政治格局大變動

2012年09月25日 16:13 來源:解放日報 字號:       轉發 列印

  原題:歐債危機雖趨緩歐洲格局將生變

  9月以來,深受債務危機困擾的歐盟陸續傳出一些利好消息。9月7日,歐洲央行宣佈,將重啟購買歐元區成員國國債計劃,以壓低重債國融資成本;9月12日,德國憲法法院裁定,歐洲穩定機制沒有違憲,並明確規定德國出資上限為1900億歐元;同日,歐盟委員會就建立歐元區單一銀行業監管機制提出具體建議,據此,歐洲央行將對歐元區6000多家銀行擁有 “第一監管權”;下月8日,歐元區集團主席容克還將召集首屆歐洲穩定機制理事會會議。這一切表明,歐盟峰會通過的《財政契約》以及建立統一銀行業監管系統的決定邁出了實質性步子。

  與此同時,數據顯示,歐洲重債務國的競爭力增強,貿易逆差減少,經濟復蘇快於預期。西班牙相當於其國內生産總值10%的龐大貿易赤字實際已消失,今年第一季度,外貿還略有盈餘。葡萄牙的貿易赤字較2008年縮減了三分之二,僅佔國內生産總值的3.2%。希臘的貿易赤字也降低了50%。之所以如此,起決定性作用的是這些國家的經濟競爭力得到了改善。過去幾年,愛爾蘭、西班牙、希臘等國的單位勞動力成本都明顯降低。人們此前擔憂的希臘是否會被迫退出歐元區、西班牙是否也會淪為需要救助的國家行列,目前均已暫告平息。綜上可見,歐債危機出現了趨緩勢頭。

  不過,歐債危機雖已趨緩,但離根本解決還有很長的過程。當前,由於債務危機引發的政治、經濟、金融、社會等各種矛盾交織在一起,再加上歐盟不是單一主權國家,而是由27個主權國家組成的聯合體,這一特殊機制使得解決問題格外艱難。前不久,英國前首相布萊爾公開表示,拯救歐元比反恐還難。

  當前歐洲面臨的危機是由多種因素造成的,與歐洲一體化進程和建立歐元區的歷史決定密不可分。無論歐盟還是歐元區都是由歷史背景、經濟水準、財政狀況有著很大差異的國家構成的。隨著時間推移和形勢變化,各國之間國力對比發生明顯改變,利益訴求矛盾越來越尖銳。冷戰剛結束時,東西歐之間的失衡狀態十分突出。而現在,在歐債危機的影響下,南北歐失衡取代了東西歐失衡成了主要矛盾。南歐國家多為債務國,而北歐國家多為債權國;前者強調為了共同利益應分擔各國債務,而後者礙于國內民意和本國利益拒絕分擔。可是,各國又都承受不了歐元區解體可能造成的巨大風險,因而形成如今的困局。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