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時政 | 本網快訊 | 兩岸 | 國際 | 港澳僑 | 熱點新聞 | 大陸縱覽 | 社會 | 財經 | 教育 | 軍事 | 科技 | 傳媒 | 奇聞趣事 | 新聞發佈會 | 新聞人物

媒體稱義大利“發現蒙娜麗莎遺骸”係假新聞

時間:2012-07-23 10:13  來源:光明日報

  圖為佛羅倫薩聖奧爾索拉修道院的考古現場。

  日前,義大利的一支考古團隊在佛羅倫薩聖奧爾索拉修道院的地板下發現了一具無首女性骸骨。考古人員表示,這有可能就是達芬奇名畫《蒙娜麗莎》中的人物原型麗莎蓋拉爾迪尼的遺骨。英國《每日郵報》迫不及待地報道了“蒙娜麗莎遺骸重見天日”的消息,令全世界藝術愛好者一時間激動萬分,相關新聞成為國際社會關注的焦點。

  但令人失望的消息很快傳來。據研究人員初步判斷,該遺骨埋葬的時間是14世紀,而麗莎蓋拉爾迪尼死於16世紀的1542年,因此這不可能是麗莎本人的遺骸。這支考古隊伍已經不是第一次讓人空歡喜一場,他們在去年就開始了蒙娜麗莎遺骸的挖掘工作,其間曾挖出過一個女性頭骨。考古人員當時曾興奮地宣佈,這就是蒙娜麗莎的頭骨。後經證實,兩者根本不相干。

  儘管人們對找到蒙娜麗莎的遺骨懷有巨大期待,但事實上,挖掘工作目前至少還面臨著兩個未能解決的重大難題:首先,麗莎蓋拉爾迪尼是否就是《蒙娜麗莎》畫中的模特尚無定論,學術界對蒙娜麗莎的真實身份仍有爭議。有人説她是貴婦,有人説她是妓女,還有人説是達芬奇本人的自畫像,甚至有大膽觀點認為那位“擁有神秘微笑”的畫中人其實是達芬奇的男學生、他的同性夥伴薩拉伊;其次,即使麗莎確實是蒙娜麗莎的原型,想找到她的遺骸依然困難重重。據挖掘項目負責人溫切蒂介紹,資料顯示西元1500年之後只有兩位女性葬于該修道院,其中就有麗莎蓋拉爾迪尼。可是,這樣的説法並不完全令人信服。麗莎去世的年代久遠,考古人員掌握的歷史資料是否準確、全面還很難説。即便麗莎真的長眠於此,也很有可能湮沒在眾多墓葬之中,必須通過複雜的碳14同位素測定和DNA對比進行細緻篩選,想要在短期內確認遺骨的身份絕非易事。如果在缺乏足夠證據的情況下就匆忙宣佈發現了蒙娜麗莎的遺骸,未免有些操之過急。

  當然,不應否認人類探究世界的好奇心。科學史上的很多重大發現往往源於科學家的興趣。長期以來,無論是業內人士還是普通的藝術愛好者,對於探究藝術品背後隱藏的秘密始終懷有極大的興趣。除了《蒙娜麗莎》之外,圍繞《最後的晚餐》《創世紀》等一些人們耳熟能詳的經典作品,這些年來不斷有人宣稱取得了重大發現,為原本簡單的畫作增添了重重神秘色彩,可深究起來卻鮮有經得起推敲的可信成果。普通發燒友出於個人興趣進行研究,出現差錯尚在情理之中,可專業科研團體卻屢屢發表站不住腳的論斷就有些説不過去了。誠然,“大膽假設”也是科研工作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但在“小心求證”之前就把不成熟的猜測公之於眾,鬧得沸沸颺颺,難免有不負責任之嫌。

  除了浮躁的學術態度,功利主義也在當地科研領域日漸抬頭。一些研究人員經常高調宣稱自己的“重大成果”,希望藉此引起媒體和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從而為其從事的研究項目贏得更多的政府撥款和企業贊助。負責蒙娜麗莎遺骨挖掘工作的考古團隊去年就曾因經費短缺,導致挖掘工作被迫中斷。在這種背景下,考古人員遂選擇了“高聲叫賣”的方式來推銷自己。再加上部分媒體的推波助瀾,一個個沒有事實依據支撐的“重大發現”就這樣不斷誕生,讓人們一次次隨之驚喜,又一次次歸於失望。

  從事學術研究工作、從事新聞報道工作,紮實嚴謹的作風是根本,特別是事關重大科研成果的發現時更應謹慎。如果義大利考古人員日後真的能以經得起檢驗的方式發現並證實蒙娜麗莎的遺骨,如果媒體能真正以事實為依據進行報道,而不是捕風捉影,追求所謂“眼球”效應,相信全世界都會為之高興。

分享到:
編輯:吳怡

相關新聞

圖片

本網快訊

熱點新聞

奇聞趣事

兩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