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時政 | 本網快訊 | 兩岸 | 國際 | 港澳僑 | 熱點新聞 | 大陸縱覽 | 社會 | 財經 | 教育 | 軍事 | 科技 | 傳媒 | 奇聞趣事 | 新聞發佈會 | 新聞人物

普京選官“不拘一格” 最年輕部長僅29歲

時間:2012-05-22 09:55  來源:中國青年報

  普京選官“不拘一格”

  俄總統辦公廳新聞局18日發佈消息稱,普京正式任命下塔吉爾烏拉爾車廂廠裝配車間主任伊戈爾霍爾曼斯基赫出任烏拉爾聯邦區總統全權代表一職。

  有知情者透露,普京之所以做出這一任命決定,是因為他最看重霍爾曼斯基赫積極參與社會活動的熱情。

  普京在簽署這一任命的當天會見霍爾曼斯基赫時説:“我看到,您積極參與政治工作、社會活動,連續數月非常積極地從事這方面的工作,而且建立起一套完整的社會運動,現在又在建立‘保護勞動者’社會組織……因此,我認為,您作為一位一直活躍在生産第一線的人士,了解我們普通公民的生活,擔任總統代表是合適的。您能維護普通民眾的利益。”

  霍爾曼斯基赫答道:“這是我的極大榮幸。我將努力不辜負您的期望。”

  普京對霍爾曼斯基赫的破格提拔,絕非心血來潮的意氣用事。霍爾曼斯基赫在2011年12月15日與普京視頻直接對話後一舉成名。他當時向普京承諾:“我們這幫男人準備去驅散那些抗議集會的人。如果警察對付不了他們,我們能對付。”他後來還積極投入普京的競選活動,並參加了一系列支援普京的集會。

  從這一任命中,人們不難解讀出豐富的多重含義。

  地方長官任免 大權仍歸總統

  總統駐聯邦某區的全權代表似乎是“虛多實少”。與之相比,普京重返克宮後各聯邦主體“一把手”的人事變動更讓人關注。

  中央與地方的關係在俄羅斯政治經濟生活中佔有極其重要地位。但在葉利欽時代,這種關係一直矛盾頻出。

  普京掌權後,先是于2000年在89個聯邦主體基礎上成立了七大聯邦區,由他親自任命總統代表管理,以加強中央對地方的掌控;後又于2004年修改地方領導選舉産生辦法,取消了一直實行的地方領導人直接選舉制,改為“由總統提出地方行政長官人選後再經過地方立法機關表決通過”,將“諸侯”任免權收歸中央。再後來,普京又確立了中央裁決地方領導違法行為的權力,形成了中央約束地方的法律干預機制。在此過程中,從2005年起,俄羅斯又合併聯邦主體,從原來的89個壓縮至83個。

  “削藩”的幾大板斧掄過之後,過去那種地方變相割據、中央討好地方、“四肢管理大腦”的局面徹底改變,普氏“中央垂直管理體系”得以形成。

  但近兩年,隨著國內呼聲的提高,普京又在重新調整中央與地方的關係。

  今年5月2日,即將卸任的總統梅德韋傑簽署了恢復直選州長的法令。根據這一新法令,俄羅斯各聯邦主體行政長官(州級行政長官)的候選人今後將由各政黨推選産生,再由該聯邦主體居民通過直接投票的方式選舉出來。各政黨既可推選本黨成員,也可以推選無黨派人士。各聯邦主體行政長官的每屆任期不得超過5年,只能連任一次。一旦候選人得票數超過當地參加投票選民的半數,即視為當選。

  這條將從今年6月1日起生效的法令,被視為“梅普組合”推動本國政治體制改革的重要一步。

  有分析人士指出,普京這幾天忙於更換地方行政長官,是想趕在這個新法令生效前儘快落實其地方官員的人事安排,利用這狹小的時間差打造未來5年地方主體內的“安全氣囊”。

  更多專家認為,恢復地方行政長官直選,並不意味著中央與地方的關係再次發生改變。與從前的“自由直選”不同,目前的地方行政長官直選只是“有限直選”,選民只能在總統提名的幾位候選人中作選擇。而中央考核未來地方行政長官的重要標準很可能是,能否確保統一俄羅斯黨在地方選舉中獲勝。(記者 關健斌)

點擊更多新聞進入新聞中心 國際新聞 軍事新聞 科技新聞

分享到:
編輯:吳怡

相關新聞

圖片

本網快訊

熱點新聞

奇聞趣事

兩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