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次中美戰略經濟對話的主題為“深化戰略溝通與務實合作,推進持久互利的中美經濟關係”。戰略加經濟,圍繞主題,雙方將展開討論,哪些議題釋放新變化?記者採訪了相關專家。
本報國際報道特約評論員、中國社會科學院的專家張國慶認為,今年是美國的大選年,奧巴馬急需從外交事務中解脫出來,靜心衝刺最後的半年,且當下亞太地緣政治和經濟情況比較複雜,全球又處在歐債危機陰影下,使得此番的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顯得尤為引人注目,可謂牽動人心。
張國慶説,美方此番可謂有備而來,在參加“對話”前已有一些十分微妙的動作,包括日本首相野田佳彥剛剛結束在美國的訪問。其間,美日雙方再次確認強化日美同盟關係的意向,併發表了題為《面向未來的共同藍圖》的聯合聲明。此外,在中菲黃岩島爭議升溫之際,美菲在4月30日舉行了首輪國防與外交二加二會談,進一步鞏固美菲同盟關係。然而面對菲律賓外長和國防部長要叫板中國的氣勢,希拉裏 克林頓表示美國不插手南海爭端的立場難免讓菲律賓感到失望。美國的這些活動既有在中美對話前和盟友“溝通”的意圖,也是在委婉地對中方“示好”,以求在此番對話乃至接下來的一系列合作中有所收穫。
本報國際報道特約評論員、新華社國際部評論室主任江亞平認為,回望歷史,人類曾經一再為此消彼長的“零和遊戲”付出慘痛代價。但實際上,一個大國的崛起,並不必然意味著另一個大國的衰落,歷史不存在這樣的宿命輪迴,更何況新世紀的國際大舞臺早已發生天翻地覆的變化。中國人一直信奉和諧共處,合作共贏,各美其美,美美與共。而中國改革開放30多年的歷程也表明,中國的發展,意味著美國擁有一個越來越有能力的合作夥伴。(記者 潘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