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時政 | 本網快訊 | 兩岸 | 國際 | 港澳僑 | 熱點新聞 | 大陸縱覽 | 社會 | 財經 | 教育 | 軍事 | 科技 | 傳媒 | 奇聞趣事 | 新聞發佈會 | 新聞人物

日本駐華使館參贊稱震後重建注重打牢根基

時間:2012-03-19 15:34  來源:京華時報

  日本311大地震過去已經一年多了,災區恢復重建進展如何?難點何在?和汶川地震災區的恢復重建相比,兩者有何異同?面對這樣的自然災害,日本人有哪些經驗教訓可供外人借鑒?3月16日,本報就此專訪日本駐華大使館參贊岩本桂一。

  岩本桂一表示,雖然民眾對政府重建速度過慢有看法,但日本的重建更重基礎,會把根基打牢,不會把步子邁得太大。

  重建進度

  不把步子邁得太大

  京華時報:災區民眾現在的生活狀態怎樣?

  岩本桂一:震後第三天,避難者人數達到47萬,截至目前避難者人數仍有30多萬,其中避難所還有600多人,大部分已遷到了臨時住宅、租借房屋中。東北地區現在天氣比較寒冷,災民生活不方便。日本政府正盡力讓他們回到原來居住的地方,如果他們願意,也可以搬到別的住處。

  京華時報:目前災區房屋、道路和電力的恢復情況如何?

  岩本桂一:日本政府已通過4次補充預算來專門用於重建工作,共補充了近20萬億日元。臨時住宅的搭建,在岩手縣和宮城縣已經全部完工,福島縣也基本完工。

  道路方面,除房屋沖毀地區以及核電站警戒區域,主要生命線工程基本得以恢復。新幹線和機場的恢復作業已經完工。港口的部分碼頭重新投入使用,高速公路、國道的恢復也已完成。

  由於核電事故,去年夏天,全國範圍出現了電力緊張的情況,包括東京等大城市在內。目前情況已緩解,電網基本穩定,但很多家庭依舊處於節能省電模式。

  京華時報:高失業率是否已經得到遏制?

  岩本桂一:關於失業率的具體數字還沒有詳細的統計。總的來講,災區公共設施重建,提供了很多工作崗位。這方面需求量是供應量的1.4倍,而全國的平均水準大約是1.2倍。但同時東部沿海的農林水産業、加工業、醫療、社會福利方面的工作需求還很少,所以很多災民無法回到原來的工作崗位。

  京華時報:災區經濟要恢復到震前水準還要多長時間?

  岩本桂一:日本沿海的汽車業、半導體産業基地在海嘯中被摧毀,供應鏈斷裂。通過這一年的時間,供應鏈已接近恢復到震前狀態,這方面沒有什麼大問題。但沿海地區的農林水産業、加工業仍需很長時間來完成重建。我們會把更多的精力放在那裏。

  京華時報:目前最大的困難是什麼?

  岩本桂一:廢墟垃圾處理是目前最大的困難。災區自身沒有能力處理所有垃圾,很多垃圾需要搬到災區以外的地方去。現在有很多其他地方政府在幫助災區處理,但是有的地方政府還沒表態,日本中央政府也在呼籲,但還需要一段時間。

  京華時報:有民眾抱怨政府重建速度過慢,你怎麼看?

  岩本桂一:有些民眾對目前重建的狀況不滿,我們表示理解。但日本的重建更重基礎,會把根基打牢,不會把步子邁得太大。

  汶川經驗

  體制不同不能照搬

  京華時報:與日本相比,你怎麼看汶川地震災區的恢復重建?

  岩本桂一:上個月我陪同日本國會議員訪問了北川震區遺址,感覺中國的重建步伐非常快。一些新蓋的房子整齊漂亮,安置的居民生活也比較舒適。造成這種差別的原因,首先在於兩國國情(不同),中國的國土面積大,可以把受損的房屋都放在原地,城鄉整體搬遷到新的地址來重建。而日本就不能這樣做,首先要處理垃圾,然後在原來的地方進行重建,這就需要很長時間。

  此外,重建需要大量資金,大部分是由政府撥款,在日本,撥款一定要通過財政預算的法律,必須通過國會,必須通過一道道程式。還有,日本在重建時首先要整理每個公民的土地所有權,這很繁瑣,做起來很慢。當然,中國政府方面也需要一些程式,但我認為還是比日本要簡便得多。

  此外,中國的對口援建制度也是很好的,日本未受災地區的政府也來幫助受災居民,但是沒有像中國這樣完整的對口支援制度。所以,在有些方面日本還需要向中國學習,但是兩國體制不同,日本還是不會完全按照中國的方式來做。

點擊更多新聞進入新聞中心 國際新聞 軍事新聞 科技新聞

分享到:
編輯:吳怡

相關新聞

圖片

本網快訊

熱點新聞

奇聞趣事

兩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