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時政 | 本網快訊 | 兩岸 | 國際 | 港澳僑 | 熱點新聞 | 大陸縱覽 | 社會 | 財經 | 教育 | 軍事 | 科技 | 傳媒 | 奇聞趣事 | 新聞發佈會 | 新聞人物

專家:中德還未形成全面競爭 可進一步深化合作

時間:2012-02-03 13:33  來源:中國廣播網

  據經濟之聲《央廣財經評論》報道,國務院總理溫家寶昨天(2日)在人民大會堂與德國總理默克爾共同會見中外記者,闡述了中德關係的五點戰略內涵,其中提到"攜手應對國際金融危機和歐債問題。這對於保持國際金融穩定,促進世界經濟穩步復蘇和持續增長,推進國際金融經濟秩序改革具有重要意義。"對於歐債危機,溫家寶表示,中方有關部門正在對中國通過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出資的具體方式,以及通過歐洲金融穩定基金和歐洲穩定機制等渠道,更多參與解決歐債問題進行研究和評估。同時,溫家寶指出,歐洲自身的努力是關鍵。重債國家要痛下決心,根據本國國情實施恰當的財政政策。德國總理默克爾表示,德國非常歡迎中國的投資,歐洲和德國不會把經濟往來政治化,歐洲不會建立一堵"保護主義的墻",德中兩國政府將通過合作促進雙邊貿易和投資。國務院總理溫家寶面對中外媒體也做出了表態,中方有關部門正在對更多參與解決歐債問題進行研究和評估。怎樣解讀這句話傳遞出的信號?經濟之聲特約評論員、中國社科院歐洲研究所經濟研究室副主任熊厚認為:

  熊厚:我有三點看法,第一點歐洲作為中國的重要的戰略合作夥伴,在經濟上和政治上都對中國具有重要的意義,所以中國幫助歐洲共同應對歐債危機是非常必要的。第二中國仍然是一個發展中國家,資金實力仍然是很有限的,而歐洲是一個發達的經濟體。中國要幫助歐洲解決歐債危機,一定得找到一個合適的方式和方法,結合自己的實力來考慮。第三中國所有的方案都只是外在的幫助因素,中國有句話叫主要是內因起作用,外因只是輔助因素,所以中國的任何方案都必須要在歐洲內部傳遞出明確和清晰的信號後才會變得更加明確和有力量。

  出手援助歐有兩點大家特別關注,第一害怕投出去的資金肉包子打狗有去無回,第二擔心會給自身經濟帶來風險,這種擔心有道理嗎?熊厚認為:

  熊厚:投入任何一種資産都是有風險,包括美國的債務問題也很嚴重,美債也有巨大的風險,所以最終還是要靠中國改變經濟增長方式,以內需拉動為主。

  中德在一部分産業上還有互補性 全面競爭尚未形成

  德國總理默克爾在中國社科院的演講中説道,中國可以在幫助解決歐洲的債務問題上作出貢獻,但沒有提供細節。她強調中德兩國的經貿關係,表態説德國市場歡迎中國企業去投資,同時也呼籲中國要確保德國企業在中國市場內擁有與中國企業的平等待遇。對此熊厚解釋如下:

  熊厚:中國加入WTO世貿組織時定位為發展中國家,作為和發達國家在互相開放市場,本身就存在一種不對等,偏向於發展中國家,隨著中國的實力的壯大,德國包括歐洲、美國的企業感到競爭的壓力,所以強調中國應該像加入世貿的時候承諾的一樣往前更進一步,實現對等的公平開放。

  最近媒體熱衷於三一重工收購德國行業巨頭普茨邁斯特的事,三一重工的收購是不是還存在變數呢?熊厚認為:

  熊厚:企業之間的並購是正常的市場現象,不應該對它做過多的解讀或者過分的關注,要尊重市場主體的行為,不要把這種正常的收購行為政治化,賦予其他的含義。

  今年是中德建交40週年,又恰逢中德文化年,提起這麼多年德國與中國的經貿合作,最先想到的就是汽車巨頭大眾在中國市場所取得的很多的成就,未來中德的經貿合作是不是還會有新的突破呢?熊厚認為:

  熊厚:因為中國和德國在一些産業上都還有互補性,全面的競爭關係還沒有形成,比如汽車産業,在電動汽車的發展上及電動汽車的標準的共同制定上,中國和德國都可以展開深入的合作。另外在能源效率的提高這方面中國和德國也應該有更多的潛力可以挖掘。

  信用評級機構標準普爾最新發佈的報告説,歐元區可能在今年下半年至2013年逐漸走出溫和衰退。熊厚認為:

  熊厚:自始自終我對歐元區的經濟發展前景都是相對樂觀的,標普説今年下半年歐洲會走出溫和的經濟衰退,這還得看美國、中國這些外部需求環境,是不是有利於幫助帶動歐洲走出經濟衰退環境,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先決的條件。

點擊更多新聞進入新聞中心 國際新聞 軍事新聞 科技新聞

分享到:
編輯:吳怡

相關新聞

圖片

本網快訊

熱點新聞

奇聞趣事

兩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