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北溪”天然氣管道的開通,俄羅斯和歐盟改寫了過去幾十年通過第三國傳輸天然氣的歷史。《金融時報》發表文章認為,剛剛開通的“北溪”管道可以部分滿足歐洲日益增長的天然氣需求。而更重要的政治意義在於,管道的開通開啟了歐盟和俄羅斯能源合作的新階段,對地緣政治格局將産生深遠影響。
俄羅斯通過波羅的海直接向德國供氣的“北溪”管道8日正式開通,這也是第一條直接貫通西伯利亞和西歐國家的天然氣管線。德國總理默克爾、俄羅斯總統梅德韋傑夫、法國總理菲永和荷蘭首相呂特等政要出席了當天在德國北部城市盧布明舉行的開通儀式。
默克爾在儀式上説,“北溪”管道將密切歐洲同俄羅斯安全、可持續的夥伴關係,對穩定歐洲能源供應作出重要貢獻。梅德韋傑夫則表示,“北溪”管道開通是俄羅斯同歐盟發展新式夥伴關係的第一步,為歐洲客戶提供了穩定的能源供應,鞏固了這一地區的能源安全。
來自俄羅斯的天然氣約佔德國用氣總量的1/3。由於德國決定放棄核能,故對傳統能源的需求將進一步增加。專家預測,德國為了彌補退出核電帶來的缺口,每年至少需要多進口160億立方米的天然氣。“北溪”管道的開通無疑為德國的能源轉型提供了充足的空間,因此德國是歐盟國家中“北溪”工程的堅定推動者和主要受益方。德國媒體指出,由於“北溪”管道直接連通俄羅斯和德國,將使西歐國家用氣免遭烏克蘭、白俄羅斯等政局變化或它們同俄羅斯經濟糾紛的衝擊。
借助這條管道,俄羅斯降低了對烏克蘭、波蘭等輸氣過境國的依賴,為今後擴大對歐能源出口作好了準備。據國際評級機構惠譽公佈的數據顯示,“北溪”的開通可能給烏克蘭的石油天然氣公司帶來消極影響,其利潤將下降約20%。而烏克蘭有關方面專家則指出,烏克蘭每年將因此減少7億美元的收入。
近年來,因為俄羅斯與周邊國家在“天然氣過境費”問題上齟齬不斷,導致包括德國在內的歐盟國家“經常斷炊”,不僅嚴重影響了能源供給,也對歐盟與俄羅斯的政治互信産生了不良影響,一度成為歐俄關係中的“頑疾”。默克爾表示,“北溪”投入運營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為歐盟和俄羅斯今後的合作“提供了範例”,將強化歐盟與俄多年來建立的可靠而持久的夥伴關係。
分析家認為,“北溪”工程表面看是一個由俄、德、法等多國公司投資的商業項目,但由於它涉及關鍵的能源領域,因而帶有明顯的政治色彩,“北溪”工程的背後有著深遠的戰略和地緣政治考慮。雖然西方媒體不斷警告,俄羅斯可能利用“北溪的閥門”向歐盟施壓,使歐盟在一些國際爭議問題上變得“底氣不足”,但德國對外關係委員會在一份報告中認為,歐盟大約26%的天然氣從俄羅斯進口,對俄羅斯而言,它每年80%的天然氣出口不得不依靠歐洲市場,為此雙方必須不斷強化戰略依存和互信。
“北溪”管道全長1200公里,東起俄羅斯維堡,西至德國盧布明。第一條支線的年供氣量是275億立方米,第二條支線明年底開通後,供氣能力將達550億立方米,可滿足260萬歐洲家庭的用氣需求。(記者 管克江 張曉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