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時政 | 本網快訊 | 兩岸 | 國際 | 港澳僑 | 熱點新聞 | 大陸縱覽 | 社會 | 財經 | 教育 | 軍事 | 科技 | 傳媒 | 奇聞趣事 | 新聞發佈會 | 新聞人物

利比亞"後卡扎菲時代"如何起航?

時間:2011-10-22 09:48  來源:新華網

  利比亞外交何去何從

  泰德卡彭特:利比亞亟需西方的經濟援助,因此很可能保持與歐洲國家和美國的友好關係。但從長期看,利比亞的民意將和許多阿拉伯國家一樣,對西方特別是美國較冷淡。利新政府還會向其他主要阿拉伯國家尤其是沙特和埃及靠攏,與非阿拉伯的穆斯林大國土耳其的關係發展也需要關注。

  法國國際戰略關係研究所國際關係學者馬克西姆皮納爾:卡扎菲死後,那些曾經幫助執政當局的外國勢力可能掀起一輪激烈的商業戰,瓜分利比亞市場。“全國過渡委員會”如何在滿足外國支援者胃口的同時達到國內人民的期望,將是無法回避的一道難題。

  濟明:利比亞執政當局肯定會在戰後重建中向西方提供某些特權,與阿拉伯國家的關係發展取決於今後它與西方國家關係如何。同時,利比亞的一些非洲鄰國擔心利比亞大量散落民間的武器可能會破壞鄰國局勢的穩定。

  胡薩姆:利比亞將與阿拉伯國家,尤其是海灣國家發展友好關係。同時,利比亞在阿拉伯國家聯盟(阿盟)中的地位將上升,此前卡扎菲並不重視這一阿拉伯組織。當然,北約的軍事行動使利比亞與西方也會發展友好關係。

  殷罡:利比亞與西方的關係,在石油方面同卡扎菲時代不會有變化。新政府面臨著重建煉油廠、重建油田的任務,在對外合作上不需要有改變。在與阿拉伯國家的關係方面,“後卡扎菲時代”利比亞將回歸阿拉伯世界,阿盟對利的影響會比以前大。

  (執筆記者:楊海雲、趙嫣;參與記者:冉維、李來房、陳聰、周良、彭夢瑤、朱小龍、鄭開君、孫聞)

分享到:
編輯:王新妍

相關新聞

圖片

本網快訊

熱點新聞

奇聞趣事

兩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