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時政 | 本網快訊 | 兩岸 | 國際 | 港澳僑 | 熱點新聞 | 大陸縱覽 | 社會 | 財經 | 教育 | 軍事 | 科技 | 傳媒 | 奇聞趣事 | 新聞發佈會 | 新聞人物
ignoreapd="1"

伊朗核專家離美歸國 “綁架門”籠罩重重迷霧

時間:2010-07-16 11:18   來源:中國青年報

  咬住伊核問題 美伊明爭暗鬥

  雖然有眾多謎團,阿米裏事件畢竟再次折射出美伊兩國圍繞核問題展開的激烈鬥爭。

  伊朗的核計劃開始於20世紀50年代後期,其核技術大部分是從當時關係密切的美國及西方國家引進。1979年伊朗變天后,從90年代初開始與俄羅斯商談恢復修建核電站的有關問題。1980年與伊朗斷交的美國當然對伊俄核合作極為警惕與憤怒,曾多次指責伊朗以“和平利用核能”為掩護秘密發展核武器。“911”事件之後,美國又將伊朗視為支援恐怖主義的國家和“邪惡軸心”國家之一。

  小布希政府時期,美國雖然表示希望通過“外交途徑”解決伊朗核問題,但一直對伊朗實施嚴厲的制裁措施,而且從未排除對伊動武的可能性。伊朗也不斷通過搞軍事演習、繼續開展鈾濃縮活動等,對抗美國的壓力,同時又與國際原子能機構保持合作。

  奧巴馬2009年上臺之初曾表示,通過外交手段與伊朗領導人直接接觸,比單純加強制裁更有利於解決伊核問題。

  但2009年一整年,奧巴馬這“軟的一手”並未使美伊在核問題談判上取得多大進展。美國堅決要求伊朗“證明其核計劃出於和平目的”,停止在伊朗境內的鈾濃縮活動,並把低純度濃縮鈾運往國外進行濃縮。但伊朗在這一問題上一直沒有妥協。

  今年6月9日,在美國的強力斡旋下,聯合國安理會通過了制裁伊朗的第1929號決議。這也是自2006年以來安理會通過的第四輪制裁決議。美國方面稱,這份制裁決議“比以往更加嚴格”、“更有約束力”,將會對伊朗“産生重大影響”。

  無論阿米裏的“失而復返”是美伊雙方談判妥協的結果,還是雙方精心策劃的一場“戲”,有一點可以肯定:阿米裏事件被美伊雙方賦予了高度的政治象徵意義。事件的前後發展,都與雙方圍繞核問題進行的明爭暗鬥攪成了一團。

編輯:吳怡

相關新聞

圖片

本網快訊

熱點新聞

奇聞趣事

兩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