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大陸  >   社會

1934年百名紅軍廣西被害沉入水 遺骸83年後重見天日

2017年09月19日 11:27:54  來源:北京青年報
字號:    

  9月初秋的天氣裏,廣西灌陽縣酒海井紅軍烈士墓紀念碑園裏,松柏偶爾隨風而吟,一旁的烈士遺骸打撈工作正在有條不紊地進行著。83年前的1934年,100多位年輕的紅軍戰士被人殺害沉進了酒海井。今年8月,當地縣政府決定開始勘探打撈尋找挖掘酒海井紅軍遺骸,截至9月17日,現場已經打撈出20例骸骨,並初步確認屬於當年犧牲的紅軍烈士。

  20具遺骸運抵地面

  初步確定為當年紅軍

  9月18日,北京青年報記者從廣西灌陽縣委宣傳部了解到,已在該縣新圩鎮和睦村的酒海井中打撈出20例遺骸,初步確認屬於1934年在此犧牲的紅軍。

  宣傳部工作人員介紹説,相關打撈工作早在8月13日已經開始,截至目前,第一批骸骨已被運抵地面,正在進行清洗修復和後續鑒定工作。據他介紹,根據現場情況、相關歷史記載以及走訪周圍居民,初步可以確定這些遺骸就是83年前犧牲在此的紅軍戰士,但最終結論還要等相關專家進行遺傳學、病理分析等系統分析後才能得出。

  工作人員告訴北青報記者,此次打撈工作是在先確定了烈士遺骸後才決定開展的。酒海井內有百餘名紅軍烈士犧牲的故事在當地多項歷史資料中均有記載,2016年就在周圍建立了紅軍烈士陵園,並樹立了紀念碑。此次開展打撈工作,是為了讓酒海井下的紅軍烈士早日入土為安。他表示,等全部烈士遺骸被打撈出來並確認後,會在陵園內舉行專門的安葬儀式。

  打撈過程一波三折

  遺骸有繩索捆綁痕跡

  據了解,發現烈士遺骸的酒海井,位於灌陽縣新圩鎮下立灣屯201省道西側,是地下河的一處地面口子。井口直徑約2米,四週均為天生青石,因其口小肚大形似當地盛酒的容器酒海而得名。開始打撈後不久,勘探工作就因為井下地質情況複雜、佈滿淤泥和石塊而受阻。此後,當地採取抽水、阻水、分流等一系列措施,降低井內水位,從而開展了清淤工作。9月12日上午,清淤工作終於出現突破,工人在井底發現多塊骸骨,此後打撈工作開始朝著精細化方向發展。截至9月17日,現場已挖掘出20具遺骸。經現場專家判斷,犧牲時的年齡大約在15歲至25歲之間,都是青壯年。

  與此同時,來自廣州中山大學社會學人類學系的專家學者還發現,此次被打撈上來的遺骸有被繩索捆綁,甚至被綁石頭的痕跡。現場工人也在距離井底一米左右的井壁上,發現了腐爛的黑色繩索痕跡,與史料記載的“紅軍士兵被捆綁後沉井” 一致。

  宣傳部工作人員告訴北青報記者,根據史料記載,當時被推進井裏犧牲的紅軍大約有一百名,因此仍會堅持繼續打撈。

  百名重傷員遭沉井

  親歷者口述確認地點

  灌陽縣委史志辦史秋瑩主任向北青報記者介紹了當年的歷史。1934年11月下旬,中央紅軍長征途經灌陽,打算跨過湘江、突破蔣介石設置的第四道封鎖線,其中紅三軍團第五師為了掩護中央縱隊及紅軍後續部隊順利渡過湘江,奉命在灌陽縣新圩阻擊從恭城、賀州趕來的國民黨桂系部隊,戰鬥異常慘烈。阻擊戰過程中,紅五師在當地下立灣村蔣氏祠堂設立了臨時戰地救護所。戰鬥結束後,因傷員難以轉移,紅五師將100多名重傷員託付給了當地村民照看。不料被後來返回的土豪劣紳報告了消息,100多名年輕的紅軍戰士被當地武裝力量剝光衣服,再用棕繩捆綁後抬到了酒海井邊,然後全部推入井中。

  史秋瑩介紹,這段歷史除了當地的史料中有記載外,還得到了當年親歷此事的老紅軍證實。1986年,灌陽縣委史志辦曾找到當時年過八旬的老紅軍劉來保。據老人介紹,1934年他因為當地村民的掩護,僥倖躲過一劫,卻眼睜睜看著自己的戰友被一個個推入井裏。

  史秋瑩稱,劉來保過世後,灌陽縣境內已經沒有在世的紅軍老兵,此次被打撈上來的烈士遺骸,也因年代久遠,無法考證每個人的身份。只能確定,沉睡在酒海井裏的這100多位英魂,都屬於當年的紅五師。

  文/本報記者 孔令晗

[責任編輯:張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