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是聊著天就把你給‘套路’了。”冉峰説,每次都是他家孩子學什麼了,感覺很好給大家推薦,然後幾個固定的託兒開始跟帖。“我孩子也在這家學的,真不錯。”
一位教育培訓業內人士説,家長們往往今天看某個“牛娃”上了什麼班,就開始焦慮,想馬上跟風報班;明天去報,發現居然有錢也報不上,越報不上越心焦。摸透了這些心理,培訓機構就會利用各種群圈定目標受眾,打著分享升學資訊、提供升學指導的旗號,散播報名緊張等資訊,製造焦慮氣氛,“吹風”中就把生意給做了。
優質學區等於美好未來——房産仲介成了“教育專家”
開學了,學區房的投資暫時降溫,租房陪讀的市場火爆起來。記者走訪南京多家房産仲介了解到,幾家名校周邊的出租房雖是“老破小”,租金卻年年看漲。“人生是一種選擇。學區房=優質教育資源=孩子的美好未來。”房産仲介王龍向記者“兜售”這一理念。
學區房、陪讀房,為何價格嚴重偏離市場規律仍受追捧?教育業內人士分析,根源當然是教育資源不均衡,優質教育資源相對稀缺。“問題在於,市場正在利用這種不均衡炒作焦慮,不斷推高價格。”南京師範大學副教授殷飛説。
房産仲介變身“教育專家”,類似現象已不鮮見。北京西城區的教學實力曾一度被追捧,“老破小”的學區房獲利也因此節節攀升。後經有關部門調查,背後是一家仲介機構的統一行為。
一些在網路上、在微信朋友圈裏被炒得火熱、看起來出自資深教育人士的文章,背後的寫手卻是房産仲介機構。“現在很多學區房仲介開始做自媒體,自己給自己寫軟文,穩賺不賠。”一位房産行銷人士告訴記者,這些仲介一邊炒著小學、中學的學區排名,哪個版塊的教育資源好,一邊在群裏面鼓動家長一定要買學區房,動態更新房源。“很多家長一焦慮,頭腦一熱,孩子才進小學就開始琢磨初中的學區房該往哪買了。”
[責任編輯:郭碧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