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身邊有幾位好友,他們剛剛參加工作時,每逢聚會,一定大倒苦水,一邊吐槽他們的“差勁”上司,一邊痛陳自己在工作中遇到的委屈。他們絕對不是只會發牢騷的“職場低能兒”,其所述説的委屈,也確實令人同情。
可是很快,大家吐嘈的對象發生了改變,從抱怨上司和前輩轉而炮轟新來的年輕人或實習生。因為大家時常被弄不清狀況的新人搞到崩潰,並因一遍又一遍的手把手指導新手感到疲倦。此時,距離他們初入職場、充滿委屈之時,只過去了兩年多而已。
短短兩年時間,一個職場新人就已成長為職場老手,這種成長改變了他們在職場中的位置,也改變了他們的心態。從“新”變“老”,他們的工作能力越來越純熟、抗壓指數直線上升,但與此同時,也越來越無法容忍別人的失誤與不足,對年輕的後輩越來越嚴苛。
在新人變舊人的過程中,一個人的態度立場發生著相當大的改變。不論是職場新人初涉世事時的委屈,還是職場老人恨鐵不成鋼的無奈,都是那麼真實與自然,那麼天經地義。真正的問題並不在於職場新人和老人誰更正確,而在於他們之間能否互相包容和理解。如果每個人都能做到換位思考,站在對方的立場上思考問題,或許很多矛盾與衝突就能迎刃而解,很多敵意與嫌棄就能煙消雲散。誰都曾經是職場新人,沒有誰剛進入職場,就能做到工作高效、人情練達。可能就在不久之前,那些嫌棄新人各種不行的職場前輩,也曾因為自己的不成熟,而遭受前輩的吐槽和不滿。
在國家事業單位裏,新入職的年輕人會經歷為期一年的見習期,而在企業中,對新人組織培訓與集體教育也是十分常見的事情。這些制度的存在,説明我們的社會本來就給予職場新人們一個可以從學生狀態漸漸適應職場的過渡期,對於處在這段時間的新人,老人們不妨以對待學生的態度對待他們。一方面指出新人的不足,幫助他們成長與進步;另一方面也要理解新人的不成熟與不適應,以循循善誘的方式引導他們步入職場正軌。畢竟,大家都曾走過這樣一段時光,將心比心,誰都不會希望自己在剛剛進入一個陌生世界,懵懂而無助的時候,就面對大量的斥責和嫌棄。
而與此相對的,又有誰永遠都是新人呢?經歷過現實的錘打與鍛鍊後,在日復一日的學習和努力中,一代又一代新人退去了稚氣,成為職場精英。當職場新人們抱怨自己的上司與前輩不夠體貼、要求太高的時候,是否也該想一想,某一天,自己也會以上司與前輩的身份去指導毛毛躁躁的新人?
在網路上,流傳著太多故意分化職場老人與職場新人的“毒雞湯”,這些文章或者打著“傳授職場秘笈”的旗號,或者唱著“揭露殘酷現實”的高調,一會兒好像站在前輩的立場上,將所有受了委屈的職場新人一律打上“矯情”的標簽,讓人家“要哭回家哭”;一會兒又化身為新人們的守護神,一邊罵街般地高喊“老闆都傻 ”,一邊將職場老人都描繪成想方設法欺負利用新人的大灰狼。這些片面、極端而充滿戾氣的觀點,因為恰恰迎合了在職場中受了氣的老人、新人對於對方的負面想像,往往很能撩撥職場人的小情緒,因此一次又一次地在網路中廣泛傳播。然而在現實之中,職場新人與職場老人之間的對立,卻是有百害而無一利的,本來應該攜手並進,一同創造價值的人,卻將最寶貴的時間和精力用在彼此敵視和內訌之上,這對於任何企業或組織及其所有成員而言,都是不可承受的損失。
[責任編輯:葛新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