辣條加工自動化程度不斷提升 營養健康升級提速
鄭州市平江商會會長王君軍接受中國經濟網記者採訪時表示,調味面製品行業已基本形成半自動化或全自動化生産。辣條生産企業在保障産品品質的同時,也在對産品的包裝、品質及研發等方面進行多方面的升級。
李長根補充説,市場上,“五毛”包裝的調味面製品由2010年的81%銳減到2016年的8%左右,而2—5元産品的市場份額佔到總量的55%。
營養健康是食業未來發展的方向,這在“健康中國”的大背景下已成為業內共識。對於辣條産品通常為大家所詬病的高油、高糖、高鹽的“三高”問題,也正在尋求解決辦法。“要讓辣條行業長青,僅靠抓住消費者的味蕾是遠遠不夠的,關鍵是要契合未來食業營養健康這一大趨勢。”一位辣條食品生産企業的研發人士表示。
“誰把消費者當回事,誰就會在未來發展中具有領先優勢。”國家糧食局糧食科學研究院譚斌研究員認為,辣條食品生産企業的生産自動化正日趨提高,新品在不斷推出,食品添加劑的使用量也在不斷下降。隨著企業不斷加大研發力度,行業發展中的技術瓶頸將被逐一破解,調味面製品的發展會越來越規範。
衛龍食品董事長劉衛平在調研時介紹,衛龍一方面持續創新,通過不斷改良工藝和配方,讓辣條産品趨於美味和健康;另一方面,通過不斷進行設備升級,大力推行自動化,從而持續提升生産效率,降低生産成本。
劉衛平介紹,目前,衛龍承擔了調味面製品減鹽研究、調味面製品保水、保軟項目等多項市級科技項目。在這些項目中,通過生産工藝及配方調整,衛龍對解決辣條麻辣産品的“三高”問題做了幾大改進。
據鄭州市平江商會提供的相關數據顯示,調味面製品行業的産品鹽分近年來降低了15%—25%,甜度降低了20%。對於應用於調味面製品的食品添加劑的種類也在不斷減少。以往,按照河南或湖南的地方標準,可應用的甜味劑有7種,防腐劑5種,現今,儘管食品添加劑擴項工作和國家標準還未落地,但不少企業已自覺地將所應用的甜味劑減少至3—4種,防腐劑減至2—3種。
中國食品發酵工業研究院涂順明教授認為,機械化的進步,讓調味面製品行業近年來得以快速發展。
中國農業大學沈群教授也表示,辣條食品生産企業正在著手做的“三降”,符合了健康需求。如何使産品中糖、油、鹽下降的同時提升品質,保持口感,是一項長期的工作,還需産學研結合,共同努力。“辣條行業需要通過標準的制訂等來規範企業,鼓勵企業加大研發來提升品質。”沈群説。
來源:中國經濟網
[責任編輯:郭碧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