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大陸  >   社會

這張照片火了!78歲院士高鐵二等座上筆耕不輟

2017年06月14日 15:15:32  來源:澎湃新聞網
字號:    

  6月12日,回北京的高鐵二等座上,為了做好一場報告,78歲高齡的劉先林院士仍然筆耕不輟。劉先林是中國工程院首批院士,畢生致力於測繪儀器國産化,兩次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他曾用很少的科研經費,填補多項國內空白,為國家節省資金2億多元。

  劉先林,1939年4月出身於桂林,是中國著名攝影測量與遙感專家,也是中國工程院首批院士。曾兩次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和一次國家科技進步三等獎。劉先林説,測繪工作最直觀的體現就是大家手機裏使用的地圖,而他的工作就是把地球搬回家。

  上世紀60年代,國家急需1:10000大比例尺地形測圖,劉先林主動請纓,短短一年便研究出了“坐標法解析輻射三角測量”,解決了原來圖解式平面加密方法精度低的難題。之後的幾十年,劉先林用很少的經費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科研成果,並結束了中國先進測繪儀器全部依賴進口的歷史。

  劉先林笑稱自己是被“保送”的院士,因為他幾乎不寫論文,也不太注重申專利。他説,需要是發明之母,我搞的研究都是從國家需要出發,從測繪生産的需要出發。中國測繪科學研究院院長張繼賢也這樣形容他:“每當國內的測繪業發展到瓶頸階段,老劉就會跳出來解決這個問題”。

  幾十年來,劉先林致力於攝影測量和航測儀器的研究,用很少的經費,卻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科研成果,多項成果填補國內空白,結束了中國先進測繪儀器全部依賴進口的歷史,為國家節省資金近2億元,創匯1000多萬元;他通過儀器研製有力地推動了整個行業的發展,大大加快了中國測繪從傳統技術體系向數字化測繪技術體系的轉變。

  劉先林始終不渝的自主創新實踐,以“不達目的,誓不罷休”的決心和勇氣,打破了中國數字航空測量儀器領域長期被國外壟斷的局面,改寫了中國航空攝影測量採用膠片的歷史,推動中國測繪從傳統技術體系向數字化測繪技術體系的跨越式發展。將中國測繪儀器研製水準推進到世界先進水準。

  劉先林從事測繪行業50餘年,致力於高端測繪設備的自主研發,近年來總是遇到令人費解的事:國內一些高端測繪設備的品質和性能不比國外大品牌差,價格只賣國外十分之一,可恰恰因為價低賣不動,只能走國際市場。

  “長此以往,浪費國家大量的資金,打擊我國科研人員研發高科技設備的積極性,對國家的自主創新很不利。”劉先林曾憂心忡忡地對記者表示。

  1962年從武漢測繪學院(現武漢大學測繪學院)畢業後,劉先林一直在中國測繪科學研究院工作,親歷了中國測繪設備的更新換代。他介紹,“現在全國測繪單位每年通過政府採購的國外高端設備金額至少10億元,移動測量車、航空數位相機、高端GPS接收機等設備動輒上千萬元一台”。劉先林説,中國已經掌握了世界上先進的測繪儀器生産技術,國産設備價格比國外便宜得多,性能也不差,“但一些單位採購時還是大手大腳,只買貴的、國外的”。

  “這些年,我國經濟高速增長,技術發展也是一日千里,以武漢大學為例,測繪學科被業界稱為亞洲第一、世界第三。相關採購單位,要破除對國外高端設備的迷信。對於高端設備國産化,政府應該出臺一些政策,多扶一扶。”在2014年的一次採訪中,劉先林説。他表示,只要國産設備能夠替代國外設備,採購和使用國産設備節約寶貴資金是國際通行的做法,並不違反國際貿易規則,政府招標要優先採購國貨,特別是技術含量高、有自主智慧財産權的國産設備,“還需要制度設計,堵住‘回扣’等灰色利益”。

  (原標題:78歲院士高鐵二等座上筆耕不輟 曾兩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

[責任編輯:張曉靜]